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肠蛔虫(ascariasis)是蛔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为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目的讨论肠蛔虫临床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患者吐泻物中发现成虫或粪便中检出虫卵可确诊。但查不到虫卵不能除外本。如体内仅有雄虫或不成熟雌虫时粪检阴性,可试验性治疗。胆管蛔虫时胆汁中可发现虫卵。

  • 标签: 肠蛔虫病 诊断
  • 简介:正犊牛新蛔虫的病原体为弓首科的犊牛新蛔虫,寄生于初生犊牛(黄牛和水牛)的小肠内,引起肠炎,下痢,腹部膨大和腹痛等症状。初生犊牛大量感染时可引起死亡,对发展养牛业危害甚大。1发病情况宾川县牛井镇彩凤办事处墩子村的旦某饲养的24日龄母水牛来兽医站就诊。主述:该犊初生几天比较健康,1周后逐渐消瘦,并排带有脓血的稀粪,精神沉郁,吃乳无力,有时不食,村兽医按肠炎治疗,时好时坏,效果差,到24日龄,不食,卧地,不能站立,车载前来就诊。

  • 标签: 新蛔虫病 犊牛新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妊娠合并胆道蛔虫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孕妇患胆道蛔虫时,由于子宫增大,腹部可移至脐和子宫周围,或右上腹部。如疼痛剧烈,且持续较长时间,会引起子宫收缩,可能导致流产或者早产。因此孕妇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一般以保守疗法为主,绝大多数都可以缓解,实在不能缓解的进行手术治疗。有先兆流产或早产的征兆,如少量阴道出血的,要进行保胎治疗。

  • 标签: 妊娠合并胆道蛔虫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胆管蛔虫症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多见于儿童、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大多数患者有肠道蛔虫症、吐虫或排虫史。腹痛是本症的主要症状,常突然发生异常剧烈右上腹或上腹部钻顶样疼痛,常呈弯腰屈曲位,缓解后如常人。发作时向右肩胛部、右季肋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可有寒战和高热。

  • 标签: 胆管蛔虫症 诊断
  • 简介:摘要胆管蛔虫症(biliaryascariasis)是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多见于青壮年和儿童,农村发病率高于城市。蛔虫寄生于人体中下段小肠,当寄生环境发生变化时,有钻孔习性的蛔虫钻入胆管。目的讨论胆管蛔虫症临床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指导病人口服驱虫药,如哌嗪(驱蛔灵),同时服用利胆剂。指导病人定期复查,通过服药治疗后胆管内仍有蛔虫,则行内镜治疗。

  • 标签: 胆管蛔虫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川崎(KD)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边医院儿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0例典型川崎病患儿,针对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各种临床症状以及提出护理问题,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进一步对患儿家属进行疾病特点及健康心理指导。结果30例KD患儿全部治愈。结论对KD患儿进行有效合理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是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小儿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疝气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小儿疝气病患者,对患儿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患儿进行全面、科学的护理,观察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的情况及术后康复的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术后三天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患者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儿术后没有出现感染,经过1星期的治疗后3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对小儿疝气病患者术后进行全面、科学的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小儿疝气病 术后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宿迁市肠道蠕虫(主要指蛔虫、钩虫、鞭虫)综合防治效果进行评价,为调整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宿迁市1998-2011年肠道蠕虫群体化疗、健康教育、改厕和感染监测等防治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累计服药3746814人次,观察325367人次副反应情况,轻度副反应率0.0002%。健康教育的持续实施,普及了肠道蠕虫病防治知识。居民的防治知识合格率为88.25%,防治行为与态度合格率均为91%。累计改厕814601户,普及率为76.40%,其中无害化厕所456131户,占55.99%。人群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从1998年的48.29%降至2011年的2.86%。蛔虫、钩虫、鞭虫的感染率从1998年的35.97%、5.30%、13.06%降至2011年的2.01%、0.73%、0.19%。结论以群体化疗控制传染源为主导措施防治肠道蠕虫效果显著。防治后人群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下降率为94.08%,x2=3641,P<0.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标签: 肠道蠕虫病 甲苯咪唑 感染率 平均感染度(EPG)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蛔虫症的超声表现多样性进行探讨。方法对36例蛔虫症的声像图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6例蛔虫症中,27例为胆道蛔虫症,9例为肠道蛔虫症。胆道蛔虫症中,胆总管内12例,胆囊内6例,胆总管及胆囊内2例,胆总管与左肝管内2例,胆总管内后向上活动至左肝管内及左外叶肝内胆管内1例,左内叶肝内胆管内2例,胆总管内后向上活动至右肝管及右前叶肝内胆管1例,胰腺管内蛔虫1例。胆管内蛔虫的声像图纵切面表现为扩张的胆管内平行双线状强回声带,内夹无回声液性暗带,彩色多普勒于暗带内未探及血液信号,横切面呈同心圆、环中环、环内圆点、环内小等号样表现。胆囊内蛔虫表现为胆囊内弧形、麻花形、卷曲形、S形等线状光带。胰腺管内蛔虫表现为扩张的胰腺管为实性强光条充填。肠腔内蛔虫,单条蛔虫表现为蠕动的带状、卷曲状或s状平行光带,当肠管内虫体较多时可扭结成团块状,内呈多线条征,其中1例并小肠下段不全性梗阻。结论超声诊断蛔虫症是一种简便、实用、及时而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胆道蛔虫 肠道蛔虫 声像图 多样性
  • 简介:摘要胆道蛔虫症,是环境卫生条件差的村与户,社区与街道的常见、多发病,往往已急症入院。我们采用中药“驱蛔汤”与西药组分别观察治疗。

  • 标签: 胆道蛔虫 驱蛔汤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通过询问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指导小儿腹泻的治疗。大便常规有脓球、血球的考虑为细菌感染,予先锋霉素或者青霉素先于经验性治疗,待大便培养指导用药;无脓球血球则根据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则予先锋霉素或者青霉素经验性治疗;如无脓球、血球,血常规正常,则予思密达保护粘膜肠道益生菌等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口服,及退热,止吐对症支持治疗,如有脱水则予补充液体治疗。合并咳嗽肺炎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微生物制剂及蒙脱石制剂治疗。结果经上述治疗患者均痊愈,疗程3-7d。结论细菌感染性腹泻应予敏感抗生素治疗,非感染性腹泻及病毒感染性腹泻以去除致病因素外予微生物制剂及蒙脱石制剂治疗为主。

  • 标签: 小儿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粪检调查了解腾冲县芒棒乡13所完小在校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制定相关卫生策略及进行卫生干预。方法预先通知留取当日新鲜粪便行多点取材生理盐水厚涂片直接显微镜镜检。结果共检查在校儿童1650例,其中男童880例,女童770例,阳性率分别为34.09%、37.66%,混合感染阳性率4.85%,总阳性率35.76%。结论所调查的腾冲县芒棒乡13所完小绝大多数为相对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城市发达地区尚有较大差距,在校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较高,与当地经济文化落后、卫生条件较差、卫生知识宣教力度不足、儿童卫生习惯不良、家长卫生宣传监督力度不够等因素有关。

  • 标签: 肠道寄生虫 感染 粪检 调查 卫生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现阶段扬州市常见寄生虫的流行和危害程度。方法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和小试管滤纸钩蚴培养法;儿童采用透明胶纸肛拭法。结果共调查1844人,查出3种肠道寄生虫感染,总感染率为6.94%,其中蛔、钩、鞭虫感染率分别为0.43%、6.08%和0.43%。结论随着扬州经济的发展,人群肠道感染率呈大幅度下降,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健康科普教育,增强人群的自我保健和防护意识,针对不同县、乡的流行程度和重点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 标签: 肠道寄生虫 感染率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足口(HFMD)病重症高危患儿的临床特点与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临床符合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的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救治、转归加以总结。结果重症高危倾向的16例,重症4例,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10例,循环系统受累为主7例,呼吸系统受累为主3例。均在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通过快脱慢补的方式给予降颅压、甲强龙冲击治疗、丙球支持;对于循环系统受累的通过快补慢脱的方式,并给予血管活性药;对呼吸系统受累者,给予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处理。治愈19例,死亡1例。结论对有重症高危倾向的患儿,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早期积极干预,就可阻止疾病向重症发展,大多愈后良好。

  • 标签: 手足口病 重症高危儿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非典型川崎(KD)的发病特点,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到2012年2月入住我院的103例小儿川崎的临床资料,其中82例为典型KD,21例为非典型KD,分为典型组和非典型组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分析、血沉、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差异,并进行分析。结果非典型组中发热是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次是皮疹、口腔黏膜弥漫充血、皲裂,然后是指趾端硬肿脱皮,最少见的是眼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两组的临床症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部分患者都有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等。两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不符合典型川崎诊断的疑诊病例,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再结合实验室检查,排除其它如败血症、类风湿病等疾病后,即可诊断为非典型川崎

  • 标签: 非典型川崎病 发病特点 实验室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治疗小儿腹泻200例临床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小儿腹泻病患者200例,其中男106例,女94例,200例患儿都没有采用抗生素治疗,采用饮食疗法、补充锌元素、微生态法、胃肠黏膜保护法等多种方法来综合治疗。结果200例患儿通过72小时的治疗之后,大便次数为(2.32±1.01)次,而在治疗前大便次数为(5.21±1.47)次,P<0.01。与此同时,经过治疗很好地改善了他们大便的性状,其中糊状有130例,成形有65例,患儿大便形状和性状得以改善的一共有195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5例。总有效率达到97.5%。结论治疗小儿腹泻的时候,务必要摒弃过去那种错误的治疗观念,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不能滥用抗生素,同时,应该在患儿用药、饮食等方面合理安排,只有这样,才可以缩短病程、缓解患儿的痛苦,从而达到避免出现并发症。

  • 标签: 小儿腹泻病临床体会胃肠黏膜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的有效护理办法,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方法:对271例患儿做好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重视心理护理,采取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隔离,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271例患儿经过2-10天的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重症发生。结论:小儿手足口可防可治,密切观察病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可预防疫情的蔓延。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