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大厂矿田进行详细地质调查并对铜坑和大幅楼矿床进行系统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长坡矿床主要由裂隙脉型、细脉型、似层状、细脉-网脉浸染状等矿化类型组成。裂隙脉型矿化在垂向上通常呈透镜状,细脉型矿化具有稳定的走向与倾向,似层状矿化一般沿地层中的断裂系统充填和交代变化;巴力-龙头山矿床矿物组分复杂、种类繁多。矿石结构以他形-半自形以及细粒为主,其次为填隙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溶蚀结构、反应边结构以及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包括块状、细脉状、浸染状、条带状、晶洞状、生物残余和角砾状等构造。同时,对金属硫化物的硫同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铜坑矿床的硫同位δ34S值较分散,介于-0.30%-1.38%之间;而大福楼矿床硫同位δ34S值较集中,变化范围为-0.15%-0.22%,说明不同矿床的硫同位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大福楼矿床相对铜坑矿床而言,硫同位组成具有更为集中的特点。同样,不同类型金属矿物的硫同位组成也不同,磁黄铁矿的硫同位较为分散,而黄铁矿的硫同位组成更为均一。总体来看,硫同位组成的差异既体现在矿床尺度上也表现于不同类型的矿物上,这可能受到矿床不同的硫来源影响。

  • 标签: 矿床地质 硫同位素 硫源 大厂锡矿
  • 简介:为厘清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本文以灰家堡金矿田为代表,对太平洞、紫木凼、水银洞和簸箕田4个典型矿床中热液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热液矿物进行了碳、氢、氧、硫同位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灰家堡金矿田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包括NaCl-H2O溶液包裹体、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烃-H2O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五大类.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组分大致经历了从H2O+NaCl→H2O+NaCl+CO2+CH4±N2→H2O+NaCl±CH4±CO2的演化,均一温度和盐度略有降低.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组成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属于富含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的盆地流体;沉积黄铁矿的硫主要来源于封闭海洋盆地中硫酸盐的细菌还原硫;热液硫化物与沉积黄铁矿的硫同位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来源于成岩黄铁矿的溶解作用,同时有机质热分解和硫酸盐有机质热还原作用亦提供了部分硫.成矿主阶段发生的H2O-NaCl-CO2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导致Au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

  • 标签: 成矿流体 流体不混溶作用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灰家堡金矿田 黔西南
  • 简介:目的建立膳食样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同位稀释凝胶渗透色谱净化(GPC)-气相色谱(GC)-串联质谱(MS)检测方法。方法加入同住内标的膳食样品用正己烷饱和过的乙腈超声提取,GPC净化,DB-5ms毛细管色谱柱分离(30m×0.25mm,0.25μm),GC—MS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16种邻苯二甲酸酯在8类膳食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52.3%~124.7%;RSD为1.6%~16.2%;检出限为0.03-0.06mg/kg。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膳食样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检测。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塑化剂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凝胶渗透色谱 膳食样品 违法添加物
  • 简介:摘要针对试油过程中,由于井筒容积大,井底压力恢复时间长,很难快速测稳压力,压力、温度数据也不能实时得到的问题,为了更快、更准确的获得试油测试数据,井下关实时测试技术从数据实时采集系统,井下工具开发研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成功。井下关实时测试技术可实现根据实际需要随时与井下数据对接,对接后对井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取得压力数据、温度数据,并且地面和井下可实现实时的双向闭环控制与数据采集密度设计,可有效地保证取全取准试油数据,减少试油周期,降低试油费用。

  • 标签: 测试 井下关井 数据传输 温度 压力
  • 简介:GW-RSL远程系统将现场采集的传感器、烃类气体、音频和视频数据传输给双向传输系统和现场系统,通过远程无线网络将数据实时传回基地;基地技术支持中心通过远程同步控制系统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完成远程数据实时采集、监控、专家分析、诊断、作业管理等过程的操作与分析,实现基地与现场一体化作业。该系统由远程支持、远程同步控制、远程专家决策3个子系统组成,通过基地与井场间20-150Mb/s带宽的高速数据传输通道,实现基地与现场双向闭环实时控制。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在远程专家支撑提升技术能力、管理流程再造提高管理效率、在线实时监测分析确保安全钻井、基地现场一体化作业和减员增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GW-RSL远程录井系统 双向闭环 实时控制 远程监控 异常分析判断 勘探开发
  • 简介:黑龙江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北部.该成矿带上分布有大量对成矿起制约作用的岩浆岩体.前人有关矿区成岩、成矿时代的认识差异较大,且缺乏对矿区岩体成因的研究.为了解这些岩体的成岩时代、岩体成因、区域构造背景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本文对其开展了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研究.3个花岗岩类样品的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和Hf同位分析结果显示,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和碱长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496±1.5Ma、193±1Ma和173±1Ma;黑云母花岗岩的εHf(t)值和tDM2分别为-4.7~0.0和1463~1764Ma,花岗斑岩及碱长花岗岩的εHf(t)值和tDM2值分别为0.2~10.1和781~1184Ma.结合前人的年代学数据,推断矿区至少存在4期岩浆活动,其中二长花岗岩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研究结果也表明松嫩地块在中新元古代时期曾发生过两次重要的地壳增生事件.

  • 标签: 黑龙江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 简介:技术利用通信网络资源,采取井场综合仪加密传输、云管理中心对云虚拟综合仪群集实施管理,实现基地对多地远程监控现场实时信息、远程操控气体检测分析系统、远程同步等功能,为远程专家集中分析决策、指导现场作业人员快速解决系统故障、降低现场仪器操作人员操作维护工作量、快速推广普及石油工程技术物联网系统等提供有效平台。

  • 标签: 云计算 云录井技术 云录井系统 云虚拟录井 远程录井 远程监控
  • 简介:储集层的裂缝识别技术研究前人已做了大量工作,但综合利用随钻参数来识别水平储集层裂缝的技术目前属于空白,该文通过分析研究区已钻井水平段各参数在裂缝发育带对应的变化规律,认为随钻气测全烃、槽面显示、钻井液高频核磁、出口电导率四项参数的变化与裂缝发育带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溢流、漏、槽面出现气泡及上涨,随钻气测全烃尖峰式上涨、周期性重复,原油可动性及标准含油质量浓度异常高值,钻井液出口电导率相对上升或下降的幅度等均为钻遇裂缝发育带的证据。考虑到单项参数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工程因素的影响,引入立管压力、钻井液密度等工程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由此得到的加权系数可用来整体判别水平段裂缝发育程度,该系数的值越大代表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越好。

  • 标签: 裂缝 水平井 气测全烃 槽面显示 出口电导率
  • 简介:随着油气勘探向深水区迈进,深水担负着油气发现和工程监测两大任务。深水井的水深温度差异,隔水管和增压泵的使用特性等决定了深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及时准确发现油气并全方位进行工程监测以保障钻井安全,在南海的自营深水钻探中,采用智能综合系统geoNEXT、FLAIR流体、Prevue实时压力、多种含油检测和岩样鉴定技术等组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多口的自营深水实践,阐述了中国深水应形成具有深水特色的解释标准,同时应突破地面发展深水随钻技术,搭建井场与远程一体化平台等发展方向。

  • 标签: 深水录井 低温 隔水管 珠江口盆地 geoNEXT FLAIR
  • 简介:基础理论体系是指导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石.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标准体系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但对基础理论体系却一直没有明确的分析与归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的深入应用与研究.为促进技术的长足发展,将的行业特点、服务定位与分析测试理论、油气地质理论、石油工程理论相结合,归纳出3大基础理论体系.分别为信息采集理论、油气评价理论和工程应用理论.这3大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对推动学科建设、促进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录井 基础理论体系 信息采集 油气评价 工程应用
  • 简介:常规难以全面识别评价页岩气,本文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了的难点,利用XRF元素、XRD矿物、岩石热解地化、泥页岩密度等技术,开展页岩气的岩石成分分析、脆性评价、含气性评价、地层压力评价等关键技术研究,初步形成了工区内陆相须家河组五段的页岩气综合评价技术,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并在页岩气专层XY2中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页岩气 录井技术 综合评价 川西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属于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油藏,常规手段油气层评价难度大,而核磁共振技术既可及时提供相对可靠的储集层物性参数,又能提供孔隙流体含量及可动流体信息,具有评级优势。以该油田延长组各储集层测试结果的产液量为基准划分为不同级别储集层,针对核磁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进行交会分析,得出利用不同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区间识别不同级别储集层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级别储集层含油饱和度和可动油饱和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延长组储集层核磁共振解释评价标准。应用分析表明,该方法解释评价符合率可达到80%。

  • 标签: 核磁共振录井 评价参数 储集层 级别 流体性质 解释评价
  • 简介:渭河盆地含有丰富的水溶氦气资源,在氦气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是DLH-1型氢氦仪。实验采集数据相关性的研究发现,气测参数中的全烃、甲烷、二氧化碳、氢气,钻井液参数中的出口温度、出口电导与水溶氦气异常层具有正相关性,可以选为氦气过程中的常规参数。并通过实验综合相关参数的分析对比,结合试气成果,初步确立了一套研究区水溶氦气层评价标准。

  • 标签: 水溶氦气 录井参数 储层特征 相关性 异常
  • 简介:大庆喇萨杏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期,为实现精细分层注水,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减缓油气产量递减趋势,开展了资料在油田开发精细分层注水试验,应用井壁取心资料对大庆喇萨杏油田精细分层注水试验区的剩余油分布状况、油层水淹程度及注水开发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各开发区块试验区的典型层井壁取心及测井资料规律特征,建立综合分析标准.根据横向对比、小层追踪原则进行综合分析,对各套网开发层系整体注水开发效果进行评价,为编制精细分层注水施工方案提供可靠的地质参考依据.各开发区块编制方案过程中参考并结合现场施工及况等进行应用,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喇萨杏油田 录井 荧光显微图像 岩石热解 井壁取心 精细分层注水
  • 简介:长江大学自2010年在全国率先开办"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以来,为扎实有效地推进学科建设步伐,不仅规划了学科平台建设内容和专业基础研究方向,而且针对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探索"3+1"培养模式和"双导师制"等办学思路并在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特别是通过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从人才储备、基础理论研究、专业技术研发等方面促进和保证学科和专业与相近学科和专业的协调发展,迈出了学科建议至为关键的第一步。

  • 标签: 录井学科 校企合作 教学改革 平台建设 培养模式
  • 简介:东濮凹陷文留区块浅层稠油储集层气测异常显示微弱,属于一种特殊气测烃组分结构组成的储集层,单纯采用常规气测方法难于进行有效解释评价。通过分析该区块油藏形成环境和烃类菌解及对储集层的影响,探讨该类稠油储集层的气测、常规地质、岩石热解和热解气相色谱的响应特征,以岩石热解产油率指数和原油轻重组分指数,判断中-重质油和稠油(Ⅰ型、Ⅱ型)原油性质的图板为基础,结合前人对该区块天然气、凝析油、轻质油的评价标准,建立了不同原油性质储集层综合划分标准,并针对稠油储集层的开发明确了相应的开采方式。实际应用表明,稠油储集层的识别效果较好,该标准的建立填补了该区块稠油储集层评价无据可依的空白。

  • 标签: 稠油 录井特征 识别标准 产油率指数 原油轻重组分指数
  • 简介:辽河坳陷雷家地区沙四段储集层岩性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集层,为了获得良好的单产能效果,需要对储集层进行压裂改造。通过对雷家地区沙四段碎屑岩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等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该地区的试油试采资料,研究该层段油气产能与储集层特征的关系,确定了各参数的出油下限,通过优化筛选,最终建立了该地区沙四段碎屑岩储集层压裂参数标准。该标准对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地层需要采取压裂措施获得工业油气流的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在雷家地区沙四段碳酸盐岩压裂的成功验证,有望在辽河油区沙四段储集层进行推广。

  • 标签: 储集层 低孔隙度低渗透率 压裂改造 出油下限 优化筛选 参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