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和分析静脉采血患儿的心理状态 ,探讨心理护理在学龄儿童采血中的应用效果,用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减少患儿抽血过程中的不良反映。

  • 标签: 学龄期 采血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高原学龄儿童的肺功能发育。方法 生活在海拔 3km的合作市和海拔 1.5km的兰州市,至我院健康体检的 6-12岁健康儿童,按生活地区分别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儿童肺功能指标 FEF25、 FEF75、 FEV1/VCmax、 VCmax、 MVV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FEF25无统计学差异, P>0.05; FEF75、 FEV1/VCmax降低, VCmax、 MVV升高, 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原对学龄儿童大气道通气功能发育可能无显著影响,对肺通气量和肺通气贮备功能发育可能有正性影响,对小气道通气功能发育可能有负性影响。

  • 标签: 高原 肺功能 儿童
  • 简介:摘要 :2016 年 5 月 6 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广泛开展乒乓球等优势项目 ,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民间体育 ,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现如今,乒乓球运动已经走进中小学,成为学生课程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真正接触乒乓球运动,开始学打乒乓球。我国现阶段传统的乒乓球教学方法主要以徒手挥拍模仿练习为主,这种学习方法相对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小学生运动参与情况欠佳。很多学者在研究中提到,小学阶段的乒乓球教学需要以发展孩子的兴趣为前提,因此本文通过期待通过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乒乓球操对小学生进行乒乓球运动的教学,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乒乓球操对小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

  • 标签: 乒乓球操 9-10 岁儿童 运动参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操锻炼对学龄儿童支气管哮喘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我院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接收的学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中选择 4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20例仅药物治疗,观察组 20例增加有呼吸操锻炼内容。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第 1s用力呼气量以及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传统药物控制的基础上增加呼吸操锻炼,能有效患儿支气管哮喘症状,改善其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操 儿童 支气管哮喘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学龄骨折术后儿童恐动症现状,探索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儿童恐动症的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动症量表(TSK)对小儿外科住院部65例骨折术后1 d的学龄患儿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儿年龄(9.55 ± 2.15)岁,TSK总得分(45.12 ± 5.33)分,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受伤原因、受伤部位、疼痛程度、是否接受疼痛相关指导患儿TSK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913~33.33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疼痛相关指导、疼痛程度进入回归模型。结论学龄骨折儿童术后恐动症发生率高,建议以疼痛控制及指导为切入点进行预防及干预。

  • 标签: 儿童 骨折 恐动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在学龄哮喘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该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学龄哮喘患儿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性指导,观察组应用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社会心理管理、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及自我管理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第1 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而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PAQLQ)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学龄哮喘患儿疾病管理能力,减少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改善患儿呼吸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医院-社区-家庭管理 学龄期哮喘 疾病管理 呼吸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课堂对学龄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吸入糖皮质激素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学龄支气管哮喘患儿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微课堂的健康教育策略,干预时间3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吸入糖皮质激素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后,2组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25%)均增高,其中观察组分别为(6.29 ± 0.75)L、(75.61 ± 10.59)%、(91.55 ± 12.82) L/s、(83.45 ± 10.85) L/s,均高于对照组的(5.98 ± 0.66) L、(71.25 ± 7.84)%、(78.92 ± 11.8)L/s、(59.91 ± 8.39) 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071~-2.363,P<0.05或0.01)。干预后对照组的Morisky-Green评分降低(t值为7.937,P<0.05),观察组的Morisky-Green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未出现明显变化(t值为0.883,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护能力量表中自护能力、护理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分别为(21.05 ± 2.53)、(17.53 ± 2.63)、(17.65 ± 1.94)、(27.35 ± 4.10)、(27.36 ± 4.1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5.68 ± 2.20)、(13.58 ± 1.49)、(14.56 ± 1.75)、(20.45 ± 2.86)、(22.35 ± 2.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2.198~-7.790,P<0.01)。干预后观察组的生命质量量表中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态、对刺激源的反应、对健康的关心评分分别为(75.68 ± 9.08)、(58.91 ± 8.25)、(46.98 ± 7.05)、(38.51 ± 5.39)、(28.95 ± 4.0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8.35 ± 8.89)、(51.23 ± 7.68)、(41.05 ± 6.16)、(31.58 ± 3.79)、(22.36 ± 2.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334~-4.393,P<0.01)。结论对学龄支气管哮喘患儿采用微课堂的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的保持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提升患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生命质量。

  • 标签: 学龄期 支气管哮喘 呼吸道疾病 炎性反应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学龄前发生支气管哮喘疾病患儿使用延续性护理的效果。 方法:从 2018 年 6 月 -2020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疾病患儿中选择 50 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使用统计学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实验研究患儿人数均为 25 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实验组患儿则在对照组患儿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最终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 结果:实验组研究患儿发生哮喘的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患儿,实验组患儿的生活质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且 P < 0.05 。 结论:对学龄支气管哮喘患儿使用延续性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患儿发生哮喘的次数,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有助于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促使患儿顺利恢复健康,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延续护理 学龄期 支气管哮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广州地区学龄儿童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常见的危险因素,并通过超声比较其与同龄健康儿童的肾动脉血流特征、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研究学龄儿童高尿酸血症早期血管的变化,为学龄儿童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体检的年龄为6~12岁的学龄儿童共11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尿酸组40例,健康组72例。对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检测和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组对象的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清尿酸、双肾及肾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结果。结果高尿酸血症的学龄儿童较健康儿童更喜欢吃零食及夜宵(P<0.05)。肥胖或超重者、直系家族有高尿酸血症者的学龄儿童发生高尿酸血症的概率大于健康者(P<0.05)。高尿酸组的左肾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较健康组增高(P<0.01)。高尿酸组两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较健康组增厚(P<0.05)。结论学龄儿童肥胖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原因之一。高尿酸血症所致的肾脏小动脉的早期改变可能导致肾小动脉的血流阻力升高。早年的高尿酸血症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成年后血管的内-中膜增厚到粥样硬化的变化。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儿童 广东 超声检查 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探讨对学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实施全程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之间收治的学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 中抽取 90 例来 作为本次 研究对象 ,再 将这 90 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两组 ,每组 各 45 例。为观察组 患者采 用全程细节护理 ,为 对照 组患者实施 常规护理,然后 分别对两组 患儿 的雾化吸入依从性、以及患儿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度进行分析和对比 。结果 对照 组患儿的雾化吸入依从性比观察组患者的更低 ,差异 具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而在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度方面,观察组的明显都优于对照组, 差异明显 ( P< 0.05) , 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再加上实施全程细节护理对学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具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可以提供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全程细节护理 学龄期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为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气道异质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研究表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奥马珠单克隆抗体是已上市的抗IgE单克隆抗体,可与血液中游离IgE特异性结合,从而阻断过敏性炎症反应,已作为一类精准靶向药物为哮喘患儿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本文就抗IgE单克隆抗体在学龄过敏性哮喘患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 核心力量训练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训练方式,在引进我国后风靡至今,无论是在大众健身群体中,还是在职业运动员群体中,核心稳定性训练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对抗激烈的项目,如篮球。核心部位稳定性的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减少受伤的风险;有研究表明在成年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中加入适当比例的和稳定性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成年篮球运动员的投篮稳定性、置空能力及可对抗性,还能够达到一定的防伤效果。本课题主要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小学低年篮球运动员的篮球基本技术是否有良性的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IL33基因编码的白细胞介素-33与过敏和哮喘有关。该研究评估了IL33 rs1342326多态性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哮喘药物治疗及过敏性鼻炎的关系。方法对6个月以下因毛细支气管炎住院的儿童进行IL33 rs1342326多态性研究,前瞻性随访至5~7岁(n=141)和11~13岁(n=125)。结果IL33 rs1342326野生型AA与变异型AC/CC在平均6.4岁或11.7岁时,与哮喘患病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然而,变异基因型的儿童在随访至5~7年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为22.5%,而野生型儿童为8.9%(校正OR值:2.94,95%CI:1.04~8.33)。IL33 rs1342326基因型变异与6.4岁(校正OR值:2.17,95%CI:1.01~4.76)和11.7岁时(校正OR值:3.23,95%CI:1.18~9.09)的过敏性鼻炎有关。结论IL33 rs1342326多态性的6.4岁儿童使用控制哮喘药物率较高,提示这种变异可能增加学龄儿童对严重哮喘的易感性。IL33 rs1342326变异型的学龄儿童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是野生型的3倍。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视的低龄化,近视发展的速度加快,这可能预示着罹患高度近视的人数以及高度近视所导致的低视力和失明的人数会增加。由学龄获得并逐渐加深的近视会造成高度近视的流行,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学龄儿童近视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还会加重社会经济负担。我国近视人群比例约占47%,近视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病"。我国学龄儿童近视发病率高。学龄儿童近视的危害大。近年来,学龄儿童近视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成为研究的重点。现就学龄儿童近视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学龄儿童近视的防控提供新的线索。

  • 标签: 近视 学龄儿童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 学龄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对于其未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学前教育老师需要重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与活动的教学,并且保证学龄前的学习和吸收效果。本文即是从生活教学、话题教学以及游戏教学三个方面,对学龄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论述,供大家参考。

  • 标签: 学前教育 健康教育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学龄儿童体检结果展开分析,并探究如何进行儿童保健。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 2019年 5月 -2020年 5月,实验对象为本地区学龄儿童,实验人数共计 495例。对所选学龄儿童实施体检,并将体检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以此为依据制定儿童保健方案。结果:对本次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所选学龄儿童中共计 25人存在肥胖,占总人数的 5.05%,有 201人出现龋齿,龋齿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为 40.61%,生长迟缓及视力低常人数分别为 2人及 63人,各占总人数的 0.40%及 12.73%。结论:本地区学龄儿童体检结果显示,学龄儿童肥胖、龋齿、生长迟缓及视力低常情况较为突出,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一些威胁,有关人员应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应对,以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体检 保健措施
  • 作者: 张玉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20-10-13
  • 出处:《健康管理》 2020年第5期
  • 机构:自古以来,众多“大家”们也在强调教育要从小抓起,以“先入为主”为指导思想。幼儿期是人成长阶段中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故要注重对学龄前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发展及巩固。这一时期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学龄前孩子,要及时培养,身为家长,应该给予宝宝正确的引导。同一土壤不同的施肥方式对长出来的苗都会有区别,更何况小孩的教育方法呢?学龄前儿童这个阶段,就如同土壤中栽培的小苗,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单单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幼儿的意志、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所影响,因此对学龄前儿童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教育刻不容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研究对学龄儿童中实施口腔保健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某小学 82例学龄儿童,按照动态随机化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例。对照组儿童不予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观察组儿童予以口腔保健健康教育,并对比两组学龄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及牙菌斑指数等情况,得出结论。结果, 针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口腔卫生习惯及牙菌斑指数等情况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儿童在口腔卫生各项习惯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此外,观察组儿童的牙菌斑指数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对学龄儿童实施口腔保健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使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牙菌斑产生,值得在后续的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口腔卫生 统计学 口腔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学龄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效果 。 方法:选择自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在我中心进行 乙肝疫苗 接种的 50 名 学龄儿童 作为研究对象 ( 设为研究组 ) ,另选择同期未进行 乙肝疫苗 接种的 50 名 学龄儿童 作为参照对象 ( 设为对照组 ) ,对比两组儿童 HBsAb 阳性率及研究组不同年龄儿童的 HBsAb 阳性率。 结果:研究组儿童 HBsAb 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随着年龄增长,研究组儿童 HBsAb 阳性率逐年下降。 结论:学龄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效果 显著,但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呈减弱趋势,因此,需定期对学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进行检测和干预,才能使其免疫增强。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乙肝疫苗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国大陆近视儿童应用质量分数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6年6—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14近视儿童152例,根据患儿和监护人要求,分为阿托品组和单纯框架眼镜组。阿托品组72例,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同时睡前双眼各点1滴0.01%阿托品滴眼液;单纯框架眼镜组80例,仅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均选取右眼数据纳入统计,观察2个组入组前和治疗后4、8和12个月的近视度数和眼轴长度的变化情况及阿托品组的不适症状。结果治疗12个月后,阿托品组的近视度数变化值为(0.46±0.42)D,明显低于单纯框架眼镜组的(0.70±0.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9,P<0.001)。阿托品组的眼轴长度增加量为(0.36±0.21)mm,明显小于单纯框架眼镜组的(0.46±0.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3,P=0.004)。阿托品组和单纯框架眼镜组中近视度数增加量小于0.50 D的比例分别为45%(28/70)和28%(1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2,P=0.035)。阿托品组16例出现畏光症状,占22.9%,其中10例症状逐渐消失,6例逐渐减轻;3例出现视近模糊,占4.3%,并于用药2~4周内逐渐消失;1例用药1个月后出现眼痒、眼肿变态反应,停药后自行消失。结论中国大陆近视儿童规律应用0.01%阿托品滴眼液1年能有效控制近视度数的进展且不适症状较少。

  • 标签: 近视 儿童 阿托品 眼轴长度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