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音乐与认同的关系成为民族音乐的流行话题。为了理解民族音乐学家如何看待这一主题,本文对过去25年间发表在《民族音乐》期刊上,标题含有“认同”一词的17篇文章进行了综述。此综述表明,这些本文的作者既没有引用有关“认同”话题通常所用的文献,也没有引用其他文献。因此,本文主要围绕通常文献中出现的基本问题,即认同的概念、来源、种类、产生及由谁界定并且规范化认同等来解析民族音乐学文献。最后通过反思,总结出音乐在认同的建构与符号化中所起的作用。

  • 标签: 认同 认同性 归属 缝合 自我理解 能动作用
  • 简介:本文从西部民族院校音乐专业建设角度探讨如何利用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资源进行音乐课程改革,从课程内容的选取、课程形式的设计、课程结构的设置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将民族音乐资源更广泛的引入到音乐专业课程教学中,建立以民族音乐为“母语”的新型课程,以期能为西部民族院校音乐打造学科特色,并为保护、传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 标签: 民族音乐资源 西部民族院校 课程 改革
  • 简介:摘要打击乐活动作为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爱敲敲打打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大都喜欢动态、有声响的东西,而打击乐活动恰恰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通过打击乐活动,可以调动幼儿手、眼、脑、心等众感官并用,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同时能使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那么,如何发挥打击乐教学活动的最大优势,使我们的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呢?结合本班幼儿开展打击乐活动的过程,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的“课堂七步曲”。

  • 标签: 打击乐活动众感官并用课堂七部曲
  • 简介:文化人类涉及到的领域极为广阔,它使得民族音乐更具有人性因素、使其拥有了社会功能,并推动民族音乐凝聚力不断的增加,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田野工作作为文化人类和民族音乐两者的基石,使其充满了动态生命力。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文化人类学 田野工作
  • 简介:唐代李肇《国史补》载有一段王维"观图辨乐"的事情,这是中国历史上所见最早的关于音乐图像的记录。但三百多年后被北宋沈括所否定,并在其后的历史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而实际上,王维"观图辨乐"并非虚妄;沈括所言也并非确论。这段久远的故事却说明了中国古代音乐图像的历史及其道理。

  • 标签: 王维 观图辨乐 沈括
  • 简介:对于音乐专业来讲,要想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不能只依靠特定的某一专业教学进行支撑,必须要结合社会实际,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和导向,把音乐和与之相关的艺术学科充分整合在一起。

  • 标签: 音乐学专业 舞蹈课程 高校 音乐专业 专业教学 社会实际
  • 简介:<正>幼儿园音乐教学应该倡导体验摸索探究、合作及综合性学习,强调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改变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幼儿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和有效学习。尽管在学习过程中,孩子的音乐能力存在差异,但只要我们重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就能科学引导每个孩子主动参与到音乐的学习与实践中来。

  • 标签: 教学魅力 学习过程 教学互动 综合性学习 教学活动 单向灌输
  • 简介:二千五百年以来,西方知识试图俯瞰世界。但它没能认识到世界不是为了观看而是为了聆听。它不可读,但可听。

  • 标签: 政治经济学 噪音 节选 音乐 世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教育人类的角度出发,借鉴其文化价值相对论、跨文化视域等理论精髓,对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认为在全球化的情势下,中国应该建立自身特有的教育体系,打破“欧洲中心论”的桎梏,传承和发扬本土音乐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要秉持音乐的教育是一种感觉教育的目的论主张,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开拓体验视野。

  • 标签: 教育人类学 文化价值 相对论 音乐教育 目的论
  • 简介:2014年6月5日,四川音乐学院研究生处邀请四川音乐学院学报社副主编、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站博士后李姝在梧桐楼学术中心进行了题为《从编辑视域谈音乐论文写作》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川音研究生处副处长张雪娇主持。李姝博士以她多年从事音乐编辑工作的经验,

  • 标签: 四川音乐学院 音乐论文写作 学术讲座 研究生 编辑学 视域
  • 简介:2007年考古发掘者在安徽风阳县卞庄基建工地发现被破坏的春秋时期的钟离国贵族墓葬,依出土地命名卞庄M1。共出土金石乐器23件,其中保存较完好的编缚钟5件、编钮钟9件和编磬9件(含残件)。五件编缚钟正、背面鼓部和两边侧鼓部均有铭文,最重要的是“钟离之季子康”铭文的发现,说明该墓葬是淮河流域钟离国贵族“康”的墓葬。作者随同有关专家、对编钟和编磬进行了音乐方位的全面考察与研究。编缚钟正鼓部发音良好,侧鼓音不明显;编钮钟除1号和9号钟一钟一音外其余各钟均能在正鼓部与侧鼓部发出相差大3或小3度的音响。另仅对9件编磬(含残件)的形制、石料石质做初步的分析。

  • 标签: 钟离国 凤阳卞庄 编镈钟 编钮钟 编磬 音乐学研究
  • 简介:本文通过高文化问题的思考,讨论文化类别、文化层级以及事实存在、概念存在的人文定位,进一步牵扯全球化、现代性以及文明冲突问题。

  • 标签: 高文化 全球化 现代性
  • 简介:中国音乐教学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体系,至今尚未建立起来,作者认为这一体系应包括《腔词关系》、《宫调》、《曲牌及板式结构》、《民族多声部写作》、《民族乐队乐器法》等五门课程。前三门应为中国音乐学院所有专业必修的理论课,后两门则应当是作曲系的专业课。本文论证了开设前三门课程的必要性,并设想了它们各自应当包含的主要内容。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 理论教学体系 课程内容
  • 简介:当前的音乐作品权利结构是创作者为著作权人,而表演者为邻接权人,这是一种在传统解释下的"作者中心论"之权利结构模式。随着解释本体论的转向,哲学解释的兴起,以"读者为中心"的权利模式得以伸张。音乐乐谱是一个纲要式的草图,是未完成的作品,唯有在表演者的表演过程中音乐作品的本体性才得以呈现。表演者在音乐作品演绎的过程中不是对创作者意图的机械重构,而是一个表达艺术个性的创作过程。表演者在权利结构中不应当是传播作品的邻接权人,而是具有独创性贡献的著作权人。

  • 标签: 传统解释学 哲学解释学 作者中心论 读者中心论 音乐作品
  • 简介:在民族音乐接受后现代理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人类思维和方法的影响,从而体现出某些不同于哲学、美学领域后现代思潮的个性化特点。基于对表象意识的认同与否,后现代理论大体分为怀疑论者和建设论者两派。以梅里安姆、赖斯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民族音乐,先后采纳了学术上有承继关系的博厄斯人类多元文化观和后现代建设论文化观,以较宽容、理性的态度来处理和面对各种音乐文化危机现象的同时,还一定程度削弱、化解了由彻底、极端的后现代怀疑论所带来的某些尖锐矛盾问题。对于中国民族音乐学学者来说,这是一种值得进行反思、批评,同时予以学习、研究、借鉴的后现代学术发展思路。

  • 标签: 反本质主义 表象 民族音乐学 后现代理论 怀疑论 上下文语境
  • 简介:由现代音乐和数学语境判断,朱载埔创建新法密率即等程律,不过是解一个等比数列的几个简单步骤。若从朱载埔时代的语境出发,这个过程并不简单。至少朱载堉要避免事先已“返宫”的责难,数学等式21/12=22×2×3/1在当时也不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还要解决如何突破千余年黄钟9寸之说,等等。朱载埔借《周礼》之名,从几何入手解决千年的音乐难题,不能不说是绝顶聪明的做法。况且,他以解等比数列的所有方法尝试着建立新法密率,从而为当代音乐舞台的丰富多样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签: 等程律 等比数列 朱载堉
  • 简介:于是我不再唱歌表演者:旅行团乐队“嘿,长亭外送别你,请你且行且珍惜。就此别离少年.去远行。给理想一个归期,你我将会重逢在天明……”一个平和的声音坦然地唱着,唱着关于自己的漂泊和理想,这是这支叫作旅行团的乐队迄今为止最温情的一张唱片。

  • 标签: 音乐 旅行团 表演者 乐队 理想 唱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