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对于姑息治疗患者尤为重要,关系到姑息治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本综述通过阐释主要照顾者照顾准备度的概念、发展水平、汇总评估量表、分析影响因素,总结干预措施及不足,为评估姑息治疗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及提供干预措施提供思路和借鉴。

  • 标签: 姑息治疗 照顾者 照顾准备度 综述
  • 作者: 祖娜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23
  • 机构: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医院 河北省保定市071000
  • 简介:摘要:脑卒中,作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医学界和公共卫生部门的广泛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的持续影响,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卫生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虽然脑卒中的早期急救和急性期治疗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脑卒中后遗症和慢性期的照顾问题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挑战。

  • 标签: 脑卒中 姑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肿瘤终末期姑息治疗和安宁疗护的有效性。方法:将2021年05月-2022年05月本院收治的68例直肠肿瘤终末期姑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安宁疗护干预,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及干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干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0.05)。结论:在直肠肿瘤终末期姑息治疗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安宁疗护干预模式,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并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直肠肿瘤终末期 姑息治疗 安宁疗护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模式的变化,医疗从增加生存率转向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护理逐渐成为临床晚期病人的优先事项。团队式姑息护理服务使专业人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技能。医疗社会工作在姑息医疗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通过便利入院、提供情感支持、综合利用资源、提供健康教育、管理志愿者和提供服务,发挥着提供服务、支持和资源调动的作用。

  • 标签: 医务社会工作 姑息治疗 团队 功能
  • 简介:    摘要:建设肿瘤患者的心理胜任力,具体来说是建设患者的疾病心理胜任力。心理胜任力的理论构想是在现有姑息疗法心理治疗研究成果基础上,借鉴传统胜任力和积极心理学理论构建而成的。其核心要素是心理认知疾病的能力,还包括四个独立要素:用积极的态度理解自己、用稳定的情绪自我接纳、用开放的知识认知疾病,用轻松的方式与疾病共生乃至重新融入社会。

  • 标签:     姑息疗法 疾病胜任力 自我疗愈 情绪管理心理胜任力
  • 简介:【摘要】肿瘤热疗已成为继手术、放化疗、生物治疗后的第五大恶性肿瘤治疗方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多数中晚期恶性肿瘤采用肿瘤热疗可取得较好的姑息治疗效果,如射频消融、磁热疗、聚焦超声热疗、纳米颗粒介导的热疗、循环热灌注化疗等。通过热疗与放化疗、纳米材料等结合,有助于中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 标签: 热疗 肿瘤综合治疗 姑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晚期肿瘤患者姑息治疗期间引进规范化疼痛干预的有效价值。方法:对2022年阶段内我院诊治的80例晚期肿瘤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基于干预模式实施两组划分,有规范干预组与基础干预组,分别实施规范化疼痛干预、基础疼痛干预,对比患者生活质量的多个项目评分。结果:尚未护理,规范干预组与基础干预组的VAS量表评分比较p>0.05。护理结束,规范干预组的VAS量表评分为(5.21±0.33),较基础干预组(3.86±1.72)分低,p

  • 标签: 规范化疼痛护理 晚期肿瘤 姑息治疗 生活质量 应用价值
  • 作者: 晏德月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2-12
  • 机构: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 20012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罹患骨肉瘤姑息治疗患者治疗工作中采取临床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起点2019年12月,研究时间终点2021年12月,选取本院收治50例骨肉瘤患者作为主体展开对照分析,依据护理方式差异性展开规范分组,记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25例)、观察组(实施临床心理护理的25例),统计两组各项指标(护理满意度评估值、生活质量测评值、心理状态测评值)分析。结果:干预前,生活质量实际获取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实际获取数据更高,P<0.05。干预前,心理状态实际获取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更接近正常范围,P<0.05。观察组满意度获取数据实际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临床心理护理方法并合理实施,具有减轻不良情绪、提高生命质量及满意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骨肉瘤患者护理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骨肉瘤 负性情绪 心理护理 生命质量 应用价值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老年肺癌患者应用姑息治疗时开展包括排痰护理在内的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某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姑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肺癌患者应用姑息治疗时开展包括排痰护理在内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癌 姑息治疗 排痰护理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终末期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姑息护理干预的护理价值探索。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分组对比的方式,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精选两组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肿瘤终末期患者作为作为观察对象,每组患者人数设定为80例,设置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一组为对照组,设置采取姑息护理干预的一组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营养状态、心理弹性评分、生存质量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姑息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心理弹性评分以及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肿瘤终末期患者护理工作中实施姑息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肿瘤终末期患者的营养状态以及心理弹性,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疗效显著,建议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姑息护理 肿瘤终末期患者 营养状态 心理弹性评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干预联合姑息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的对象均为我院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间收治的晚期肿瘤患者92例,以双色球法分组,红球代表研究组,黄球代表参照组,每组各46例,参照组接受姑息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干预,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数据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但研究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姑息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其生活质量,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理干预 姑息护理 晚期肿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晚期肿瘤患者中应用姑息照顾和临终关怀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2020年7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肿瘤患者作为实验探究对象,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成两组,均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姑息照顾和临终关怀,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P

  • 标签: 姑息照顾 临终关怀 晚期肿瘤患者 生存质量
  • 作者: 赵海燕 李小林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7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人文关怀结合姑息护理在晚期癌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位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人文关怀结合姑息护理干预。经过持续6周的护理干预,采用SAS及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采用数字疼痛等级评分对疼痛感进行评价。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及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心理状态评分及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晚期癌症患者采用人文关怀结合姑息护理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减轻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可以有尊严、舒适地度过晚期时光,为临终关怀提供更多的依据。

  • 标签: 晚期癌症 姑息干预 人文关怀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姑息照护和临终关怀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接收的40例晚期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对其开展姑息照护和临终关怀均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0例:姑息照护和临终关怀)。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晚期肿瘤患者给予姑息照护和临终关怀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姑息照护 临终关怀 晚期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症状管理理论的姑息性护理对宫颈癌晚期住院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宫颈癌晚期住院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分组后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症状管理理论的姑息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对方式和癌因性疲乏变化。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积极应对方式评价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晚期宫颈癌住院患者应用症状管理理论引导的姑息性护理干预对于调动患者积极应对方式,降低癌因性疲乏有良好成效。

  • 标签: 症状管理理论 姑息性护理 宫颈癌晚期 住院 癌因性疲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