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评价动静脉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动静脉溶栓治疗的大脑中动脉闭塞59例患者(动脉溶栓27例,静脉溶栓32例)的临床资料。采用Mor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程度,GOS评价患者预后。结果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ilIV级14例,Ⅱ~Ⅲ级6例,0~I级者5例,2例出现脑出血。静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程度达MoriIV级者6例,Ⅱ-Ⅲ级者9例,0-I级者16例,1例出现脑出血。溶栓治疗90d后按GOS评价预后,动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12例(44.4%,12/27),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15例;静脉溶栓组恢复良好者6例(18.7%,6/32)中度残障、重度残障及死亡者26例。两组之间血管再通(包括MoriⅡ~IV级)率[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分别为74.2%(20/27)和46.9%(15/32)1及恢复良好率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动脉溶栓较静脉溶栓更有利于完全闭塞大脑中动脉的再通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栓塞 动静脉溶栓 疗效
  • 简介:目前对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狭窄的诊断方法包括两方面,即影像学技术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影像学技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subtractangiography,DSA)为诊断MCA狭窄的金标准。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soBography,TCD)由于操作便捷、价廉,已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狭窄病因方面的筛查工具。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应用不同技术对诊断McA狭窄的研究,着重阐明了TCD在此方面的应用,旨在提出一个合理、经济的检查顺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狭窄 诊断 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频谱多普勒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themiddlecerebralarterypeaksystolicvelocity,MCA-PSV)在评价胎儿贫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临床已确诊地中海贫血的孕妇和15例相应同孕周正常胎儿孕妇,测量胎儿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以相应孕周正常值的中位倍数MOM值为单位,分析两组胎儿MCA-PSV的差异。结果地中海贫血组胎儿MCA-PSV均明显高于相应同孕周正常组胎儿。结论胎儿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与胎儿贫血显著相关,对评价胎儿贫血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并且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种无创、方便、重复性好的新方法。

  • 标签: 大脑中动脉峰值流速 胎儿贫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基底动脉(basilarartery)由双侧椎动脉汇合而成,其末端分叉为双侧大脑动脉(posteriorcerebralartery,PCA),属于后循环系统(或称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供应脑干、小脑、丘脑、部分颞叶及枕叶的血流,这些结构大多位于后颅窝.许多影像学检查难以显示,

  • 标签: 基底动脉 动脉闭塞 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常规球囊扩张与切割球囊相结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扩张效果和中期疗效。方法在导丝通过闭塞段后,首先应用常规球囊进行预扩张,然后行动脉造影,对预扩张后仍有重度狭窄的部位进行切割球囊扩张,扩张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术后一年随访,通过下肢CTA检查结果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相比较,评价复合球囊扩张的中期治疗效果。结果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长段闭塞的股浅动脉显露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最严重狭窄处多位于闭塞段的近端,远端和内收肌管的一处严重狭窄处平均长度为1.5-3cm,狭窄段程度为83%,这一段狭窄应用常规球囊扩张效果不明显,在严重狭窄处经切割球囊扩张后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狭窄度为30%,切割球囊扩张后再次应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动脉造影显示闭塞段较为均匀,一致得到扩张,但严重狭窄段扩张程度仍较差。严重狭窄处由于完全闭塞到首次扩张后平均为狭窄83%。切割扩张后平均为狭窄37%,再次常规扩张(后扩张)后平均狭窄为0。本组治疗没有发生动脉壁撕裂,穿孔出血合并症。一年后下肢动脉CTA显示复合球囊扩张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与血管内支架比较扩张效果相似。结论常规长球囊与切割球囊相配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可以有效地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中期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效果相似,但长期疗效及闭塞后再次介入成功率和再次中长期通畅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标签:
  • 简介:科学界对脑中与评估风险有关的所有区域,虽然意见并不一致,但仍有某些共识,其中包括有些人的脑部天生较善于冒险。《风险有多大?真的吗?》(直译)一书作者大卫·洛佩克分析了这种连锁反应的全貌。

  • 标签: 冒险 瞬间 密码 大脑 评估风险 连锁反应
  • 简介:患者男,52岁,左下肢间歇性跛行2个月,左足趾静息痛3天,跛行距离150米;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吸烟30年,每日饮白酒300ml。查体:左足皮温减低,双股动脉搏动减弱,左腘、胫后及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实验室检查:甘油三酯2.66mmol/L。CTA:腹主动脉下段偏心性重度狭窄,局部管壁明显钙化,左股浅动脉远段闭塞,长度约17cm(图1)。

  • 标签: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主动脉 股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ASMO)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7例经手术治疗的ASM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患者,行肠切除术10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3例、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11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及内膜剥脱术1例、肠切除及腹主动脉至肠系膜上动脉搭桥术1例、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并右髂总至肠系膜上和腹腔干动脉逆行搭桥术1例。治愈13例,死亡14例,死亡率51.85%。13例术后患者获得随访3—24个月,随访期间再发本病者1例,经肠切除及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治愈。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合理选择术式、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 标签: 肠系膜血管闭塞 肠系膜上动脉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贫血、血红蛋白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7例ASO(ASO组)和2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测定。结果下肢ASO组贫血人数所占比率为43.8%,结甲组为7.1%(P<0.05);下肢ASO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低于结甲组(P<0.05);下肢ASO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于结甲组(P=0.164)。结论下肢ASO患者中贫血发生率高,血红蛋白相关指标与下肢ASO发生呈负相关,纠正贫血是治疗下肢ASO的重要部分。

  • 标签: 贫血 血红蛋白 动脉硬化 闭塞性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四肢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肢体的大、中动脉病变导致血管狭窄以致闭塞,使患肢出现缺血性症状。在四肢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远高于上肢。目的讨论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本病由于是慢性病并疼痛不适,活动受限,使病人自理能力降低,易出现焦虑、情绪低落,而对残疾的恐惧可加重其不适。护士应了解病人恐惧的感受,积极主动地指导病人促进血流循环的方法,重点介绍足部护理。

  • 标签: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 心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闭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DSA检查确诊的5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近段血管的残存管腔内径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来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56例病例中轻度狭窄10例,中度狭窄35例,严重狭窄6例,极重度狭窄3例,完全闭塞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且具有简便、无创、经济、可重复性和快速安全等特点,在临床应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狭窄 诊断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教育使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预防。方法由专职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等指导。结果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后,知识知晓率提高,有效防止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健康指导
  • 简介: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腔内治疗的32例(43条患肢)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疗效。结果30例(40条患肢)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较前明显减轻,治疗后踝肱指数(ABI)0.62±0.15,较术前(0.35±0.15)明显提高(P<0.05)。随访时间3~15个月,13例患者仍存在间歇性跛行,2例术后3个月对侧股浅动脉以远部位动脉狭窄闭塞,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他病例症状缓解。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ASO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症 支架植入术 血管成形术
  • 简介:A脑里想着一个五位数,此数值是B脑中想的另一个五位数的五倍,如果A放弃用0字,只用其余数字组成一个四位数,那么B的五位数变成这个四位数的两倍,你知道A和B原来想的五位数各是多少?

  • 标签: 中学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疗效及其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20例TASCⅡC型、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IA开通长段闭塞管腔,同时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以踝/肱指数(ABI)、Fontaine分期、保肢率和通畅率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SIA技术成功率为85%,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0%,保肢率为95%,一期通畅率为83.3%,ABI从术前0.42±0.07提升至术后0.86±0.14,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2~24个月,18例临床症状改善的患者中有3例术后3~6个月症状复发,行第二次介入治疗,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SIA在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方法安全有效,近期通畅率较好,远期通畅率尚需要进一步随访。

  • 标签: 股腘动脉 腔内介入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 重症下肢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