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单克隆抗体是儿童严重哮喘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主要通过选择性作用于哮喘炎症级联反应中的特定细胞因子或途径,阻断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减少药物用量,并且改善肺功能。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注射部位反应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目前可用于儿童的单克隆抗体包括Omalizumab、Mepolizumab、Benralizumab、Reslizumab和Dupilumab,虽然单克隆抗体用于儿童哮喘疗效明显,但其长期影响及安全性仍需大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Omalizumab Mepolizumab Benralizumab Reslizumab Dupilumab 儿童哮喘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类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NMOSD急性期多首选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血浆置换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作为其替代治疗。缓解期免疫治疗则包括传统免疫抑制剂和新型免疫药物。其中,单克隆抗体治疗是近年来新兴并快速发展的治疗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中就单克隆抗体在NMOSD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一综述,希望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单克隆抗体 B细胞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常使用干扰素、核苷(酸)或核苷(酸)类似物等药物进行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存在无法彻底清除病毒、长期使用副作用大以及产生耐药性等问题。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尤其是针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病毒中和能力,在相关动物模型上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展现出了治疗或辅助治疗CHB的潜力。本文就处于临床研发阶段或临床前研发阶段的治疗性抗HBV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进行综述,旨在为CHB的治疗提供新的参考。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 联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I, HIV-1)慢性感染者体内筛选针对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采用单细胞特异性分选的方法从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中筛选抗原特异性单个B细胞,通过逆转录和巢式PCR获得抗体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基因。利用免疫遗传学数据库(immunogenetics database, IMGT)分析抗体基因家系及突变率。抗体表达纯化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鉴定其结合活性和识别表位,通过假病毒中和实验检测抗体中和能力。结果从1例慢性HIV-1感染者样本中筛选得到7个HIV-1膜蛋白特异性抗体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来自IGHV1-69*09、IGHV1-08*01、IGHV1-46*01、IGHV4-34*01、IGHV4-61*01和IGHV3-43*02家系,突变率为10.76%~21.05%。轻链可变区基因来自IGKV3-20*01、IGKV1-39*01、IGKV1-NL1*01、IGKV3-15*01和IGKV1-9*01家系,突变率为6.03%~18.64%。7个抗体均可以结合gp140,其中抗体508-B1、508-C1、508-C5、508-D4和508-E5主要识别gp41区;508-D6和508-F1结合gp120区。508-D4和508-F1分别可以中和Global Panel假病毒盘中的CNE8(Tier 2)和X2278(Tier 2),IC50值分别为38.1 μg/ml和41.7 μg/ml。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得到7个HIV-1膜蛋白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其中5个为识别gp41区的单克隆抗体,2个为gp120结合抗体。2个抗体具备有限的中和能力。该组抗体可为HIV-1检测试剂和抗体药物研发以及艾滋病疫苗免疫原设计提供技术储备。

  • 标签: HIV-1 中和活性 表位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黏膜最常见的慢性变态反应相关疾病之一,难治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常合并哮喘,手术和药物治疗都很难控制病情。奥马珠单克隆抗体是人源性IgE单克隆抗体,国外已有应用IgE单克隆抗体治疗鼻息肉,特别是哮喘合并鼻息肉的报道。本研究对3例哮喘合并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患者采用奥马珠单克隆抗体治疗,随访16周,观察报道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累及胃肠道的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VDZ)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制剂,通过阻止淋巴细胞向肠道炎症部位募集发挥治疗作用,具有肠道靶向性好、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本文就VDZ治疗IBD的药物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疗效相关预测因素进行论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 安全性 预测因子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类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由于其严重的致盲性和致残性,如何有效预防复发成为眼科医师考虑的重点。随着对NMOSD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和科技手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单克隆抗体(mAb)不断进入临床试验研究,其中B细胞表面抗原CD20阻断剂利妥昔单抗已成为治疗NMOSD的一线药物,CD19阻断剂inebilizumab可降低NMOSD患者复发,减轻疾病致残;免疫治疗的基础上附加白细胞介素6受体阻断剂satralizumab、补体C5抑制剂eculizumab可降低复发;而纳他珠单抗、阿仑单抗等部分mAb可能对NMOSD的治疗无效。有关mAb治疗适应证的拓展及新药的上市仍需开展大规模、国际间的合作与更多的临床试验,同时其潜在的不良事件及费用问题不容忽视。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抗体,单克隆 综述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可能和多种细胞因子相关,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信号通路的阻断已作为重要的治疗靶点。阿达木单克隆抗体(ADA)是一种全人源性抗TNF-α单克隆抗体,免疫原性较低,对于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治疗失败的炎症性肠病患儿,可考虑使用ADA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炎症性肠病 儿童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以强烈瘙痒、湿疹、2型免疫反应上调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病,常与其他过敏性疾病相关。白细胞介素-4单克隆抗体是新型靶向治疗的生物制剂,可抑制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信号转导,部分患者应用后有效。

  • 标签: 皮炎 白细胞介素 生物制剂 特应性
  • 简介:摘要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单抗)可用于儿童克罗恩病的诱导和维持缓解治疗,但目前国内尚缺乏抗TNF-α单抗治疗儿童克罗恩病的共识或指南,国内炎症性肠病领域的儿科专家借鉴国外最新指南以及国内抗TNF-α单抗治疗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研究,特制定本共识,以进一步规范抗TNF-α单抗在儿童克罗恩病的治疗,为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管理提供指导性意见。

  • 标签: 抗肿瘤坏死因子-α 克罗恩病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治疗 儿童 共识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晚期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带来了巨大获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以免疫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具有抑制免疫细胞功能的受体或配体为靶点而研发的一些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其通过阻断表达于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间的免疫检查点间的相互作用,阻断肿瘤细胞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单克隆抗体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两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本文主要从PD-1/PD-L1通路的生理作用、肿瘤免疫逃逸、PD-1/PD-L1单抗抗肿瘤作用、耐药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等几个角度出发,对PD-1/PD-L1单克隆抗体的抗肿瘤机制及新型肿瘤免疫治疗靶点进行全面综述。

  • 标签: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肿瘤 免疫逃逸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近年来,单克隆抗体是生物制药领域研究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单克隆抗体具有地耐药性、高效性、专一性等多种优越特性而受到各界关注,随着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不断出现,对其稳定性和亲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项目从全人源单克隆技术出发,探讨其改造策略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达木单克隆抗体(简称"阿达木单抗")治疗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使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简称"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失败后转换为阿达木单抗的IB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统计患儿的一般资料以及阿达木单抗治疗前后疾病活动度和黏膜炎症程度。采用儿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CDAI)、儿童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PUCAI)评估疾病活动度,采用内镜严重程度评分(CDEIS、UCEIS)评估黏膜炎症。结果共纳入10例IBD患儿,克罗恩病(CD)9例,溃疡性结肠炎(UC)1例;男6例,女4例;发病年龄0.3~13.3岁;阿达木单抗治疗前的病程38(3~81)个月。根据巴黎分型判断9例CD患儿病变位置,2例为小肠型(L4a+L4b),7例为全消化道型(L3+L4a+L4b)。10例患儿经过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转换阿达木单抗治疗的原因分别为,英夫利西单抗原发性失应答1例,继发性失应答6例,严重过敏反应3例。10例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阿达木单抗治疗前,临床缓解1例,轻度活动4例,中度活动3例,重度活动2例;治疗第10周,临床缓解6例,应答1例,无应答3例;随访时间25(10~86)周,临床缓解8例,1例无应答患儿临床症状好转,1例无应答患儿停用后行基因检测,发现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基因半合子突变,考虑X-连锁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10例患儿共发生5例次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道感染,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儿童IBD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失败后转换为阿达木单抗治疗,仍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儿童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疗效 安全性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原发性失应答 继发性失应答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125I标记的CD90单克隆抗体(mAb),探讨其示踪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氯胺T法对CD90 mAb进行125I标记,测定标记率。(1)体外实验:检测MSCs和125I-CD90 mAb孵育后上清液和沉淀的放射性计数,分别计算6个不同时间点的细胞结合率。(2)体内实验:构建荷瘤BALB/c裸鼠,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3只),a组经腹腔注射MSCs,b组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组经瘤内注射MSCs,d组经瘤内注射生理盐水。每只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125I-CD90 mAb(3.7 MBq/0.2 mL)后行Micro-SPECT/CT显像,测定并计算在4个不同时间点肿瘤及主要器官和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2组均数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25I-CD90 mAb标记率为54.4%,放射化学纯度为98.79%。(1)在10 min、30 min、1 h、2 h、6 h、8 h时,125I-CD90 mAb与MSCs的结合率分别为0.86%、1.73%、1.88%、5.67%、12.20%、10.69%,6 h时最高。(2)荷瘤裸鼠的肿瘤长至150~200 mm3时用于实验。在注射后6 h、1 d、2 d、3 d时,Micro-SPECT/CT显示125I-CD90 mAb在荷瘤裸鼠的肿瘤及主要器官和组织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分布,其中a组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3.66±1.69)、(2.35±1.30)、(1.36±0.95)、(1.33±0.84)%ID/g,均高于b组的(2.93±1.74)、(1.92±1.15)、(1.12±0.78)、(1.03±0.72)%ID/g,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5~0.52,均P>0.05);c组肿瘤组织的放射性摄取值分别为(5.75±1.30)、(3.75±0.77)、(2.70±0.44)、(1.88±0.48)%ID/g,均高于d组的(3.17±0.75)、(2.03±0.54)、(1.44±0.39)、(1.38± 0.27)%ID/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9~3.70,均P<0.05)。结论成功制备的125I-CD90 mAb具有良好的与MSCs结合的能力,有潜力作为核素探针示踪MSCs。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抗体,单克隆 Thy-1抗原 碘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 简介:摘要克罗恩病是炎症性肠病的类型之一,有终身复发倾向。近年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已成为中重度克罗恩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其不耐受、失应答也较常见,导致长期安全性问题和医疗成本增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肠内营养联合TNF-α单克隆抗体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成人克罗恩病患者TNF-α单克隆抗体的失应答率,提高诱导缓解、维持缓解率。本文概述了肠内营养联合TNF-α单克隆抗体治疗成人克罗恩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Crohn病 肠内营养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失应答
  • 简介:摘要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是最早应用于炎症性肠病(IBD)治疗的生物制剂之一,使用也最为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因IFX治疗存在较高比例的原发性或继发性失应答,部分IBD患者的临床获益有限。因此,在治疗前预测生物制剂疗效,从而寻找适宜人群进行IFX治疗是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近年报道的IFX治疗IBD的疗效预测标志物及其功能进行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预测
  • 作者: 申珅 娄鸿飞 闫冰 王阳 曹飞飞 熊巍 王成硕 张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慢性鼻病诊疗策略研究创新单元 100730 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过敏科 100730,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鼻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慢性鼻病诊疗策略研究创新单元 1007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过敏科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IgE单克隆抗体(奥马珠单抗)治疗合并哮喘的复发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2020年5—12月,连续入组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门诊的合并哮喘的复发性CRSwNP患者。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4个月,在基线和用药第1、2、3、4个月访视时,收集患者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评分及鼻息肉评分等;在基线和用药第4个月访视时,收集患者血常规、鼻功能等客观检查结果。对用药后鼻部症状评分及客观检查结果较基线的变化差异进行分析,评估奥马珠单抗治疗的短期疗效。使用GraphPad Prism 8.2.1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患者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41.13±12.64)岁(x¯±s)。经过4个月奥马珠单抗治疗后,患者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头痛VAS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1.80±1.48)分比(6.70±2.83)分,(2.40±1.27)分比(6.40±3.44)分,(2.70±2.91)分比(8.20±2.25)分,(0.60±1.08)分比(3.60±2.72)分,t值分别为5.045、4.243、5.312、3.402,P值均<0.01];SNOT-22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25.60±20.00)分比(61.30±33.32)分,t=4.127,P=0.002 6];鼻息肉评分较基线显著降低[(2.20±0.92)分比(4.60±0.84)分,t=9.000,P<0.01];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百分比均较基线显著降低[(94.10±97.78)×109/L比(360.00±210.80)×109/L,(32.90±27.06)%比(64.40±20.73)%,t值分别为3.678、2.957,P值均<0.05];鼻腔体积(距前鼻孔5 cm和7 cm处)均较基线有显著增大[(12.62±2.84)cm3比(10.40±2.09)cm3,(27.50±14.15)cm3比(16.81±6.40)cm3,t值分别为2.371、2.445,P值均<0.05]。结论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4个月可明显改善合并哮喘的复发性CRSwNP患者的鼻部症状、生活质量,缩小鼻息肉体积,降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数量,可作为该类患者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鼻窦炎 鼻息肉 奥马珠单抗 复发 哮喘
  • 简介:摘要生物制剂目前已成为用于治疗中重度炎症性肠病(IBD)的一线药物,其中被广泛应用的有抗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克隆抗体。然而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该抗体的原发性无应答和继发性失应答情况时有发生。本文主要从遗传学、细胞因子类、肠道微生物及常用实验室指标等角度,综述相关生物标记物以预测抗TNF-α单克隆抗体的治疗反应,进而监测药物疗效以帮助临床医生及时转换药物治疗及优化诊疗方案。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生物标记物 抗肿瘤坏死因子 原发性无应答 继发性失应答 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