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麻醉对妊娠无痛人流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在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妊娠无痛人流术患者68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麻醉,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麻醉,观察患者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给予妊娠无痛人流术患者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麻醉,能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 标签: 舒芬太尼 丙泊酚 无痛人流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七氟醚麻醉诱导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手术治疗患儿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前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各时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患儿全身麻醉麻醉效果明显,对心率、动脉压影响小,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氯胺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醚 氯胺酮 患儿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七氟醚麻醉诱导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行氯胺酮麻醉诱导,观察组41例行七氟醚麻醉诱导,监测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变化,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哭闹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并统计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时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不明显,但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哭闹时间及術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54.92±10.08)、(65.24±6.01)s,(28.31±3.29)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26.45±16.54)、(98.30±8.56)s,(62.18±5.73)min(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结论在患儿全身麻醉中采取七氟醚麻醉诱导具有起效快、术后苏醒快的特点,同时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

  • 标签: 小儿 全身麻醉 七氟醚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诱导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行全身麻醉手术的腹股沟斜疝患儿82例的病历资料,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行氯胺酮麻醉诱导,观察组41例行七氟醚麻醉诱导,监测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水平变化,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哭闹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并统计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时HR、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不明显,但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哭闹时间及術后苏醒时间分别为(154.92±10.08)、(65.24±6.01)s,(28.31±3.29)min,均短于对照组的(226.45±16.54)、(98.30±8.56)s,(62.18±5.73)min(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结论在患儿全身麻醉中采取七氟醚麻醉诱导具有起效快、术后苏醒快的特点,同时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

  • 标签: 小儿 全身麻醉 七氟醚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观察七氟醚麻醉诱导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手术治疗的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将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患儿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氯胺酮麻醉诱导,观察麻醉前后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以及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麻醉诱导时间、麻醉苏醒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麻醉前后不同时间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麻醉前后不同时间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对患儿全身麻醉麻醉效果明显,对患儿的心率、动脉压影响较小,且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氯胺酮。

  • 标签: 七氟醚 氯胺酮 小儿全身麻醉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和丙泊酚用于围手术期全麻诱导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组(SP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40例.分别记录患者入手术室静卧10分钟后(T0)、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分钟(T3)、插管后5分钟(T4),5个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两组实验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①HR比较在T2、T3与P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SBP比较在T2、T3、T4与P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DBP比较在T2、T3、T4与P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丙泊酚总用量SP组明显少于P组(P<0.05),分别为(51.4±8.6)mg和(108.5±9.4)mg.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围手术期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可使循环功能,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可作为高血压病人在全身麻醉时一种诱导方法.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高血压;麻醉诱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期躁动的影响。方法80例ASAI-Ⅱ级3~7岁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丙泊酚泵注速度为1.5-2mg?kg-1h-1。七氟醚吸入浓度为3~4%;B组丙泊酚泵注速度为1.5-2mg?kg-1h-1,氯胺酮0.4mgkg-1静脉注射,继以20μgkg-1泵注,七氟醚吸入浓度为3~4%,观察两组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期躁动发生的例数。结果A组躁动发生例数为9例,B组躁动发生例数为0例,两组躁动例数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能显著降低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期躁动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氯胺酮 丙泊酚 七氟醚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确保患儿安全进入手术间,能更好地配合麻醉工作。方法患儿进入手术间前先用咪唑安定(0.05mg一0.1mg/kg)IV进行镇静,待患儿入睡后,再送入手术间。结果镇静后患儿SPO2维持95%以上,呼吸平顺,躁动及哭闹明显减少。结论在家长陪同下患儿进行镇静后再送人手术间,确保术前各项工作能有效地进行,能减少患儿恐惧感,同时能减轻家长的焦虑与情绪。

  • 标签: 诱导 镇静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用于成人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八小时禁食。入室后进行生命体征常规监测,对患者上肢静脉通路进行开放,并给予镇静剂咪达唑仑,在进行麻醉诱导前一分钟对患者进行丙泊酚注射。在上述措施完成后,分别给予研究组患者七氟醚诱导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丙泊酚诱导麻醉。结果研究组患者应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后,其意识消失所需时间、脑电图监测值达到50符合气管插管条件所需时间以及手术完成后拔管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应用丙泊酚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的患者;T1阶段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与心律相较于T0阶段而言,下降幅度均较为明显,且对照组患者下降幅度大于研究组患者;T2至T4阶段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心律与T1阶段相比明显增高,对照组患者增高幅度较研究组患者明显;T5至T6阶段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律情况基本恢复为麻醉前水平。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用于成人麻醉诱导可使患者达到手术需要的麻醉深度,且能够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气管插管应激反应进行较好的抑制,是临床上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诱导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成人麻醉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依托咪酯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在老年颅脑手术麻醉诱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老年颅脑手术随机分为A组、B组、C组三个组别,每组各30例,其中A组以依托咪酯8μg/kg.min联合舒芬太尼0.5μg/kg实施复合麻醉,B组以依托咪酯8μg/kg.min联合舒芬太尼0.3μg/kg实施符合麻醉,C组以依托咪酯8μg/kg.min联合舒芬太尼0.7μg/kg实施复合麻醉,分别观察三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min(T1)、5min(T2)、10min(T3)及20min(T4)时的SBP、DBP、HR及SpO2。结果A组患者的SBP、DBP、HR及SpO2在麻醉前及麻醉后的各时间段未出现明显波动,无差异性;B组患者在T3时间段的SBP、DBP及HR较麻醉前升高,波动明显;与A组相比较,C组患者在T3、T4时间段SBP、DBP、HR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依托咪酯复合适当剂量的舒芬太尼(0.5μg/kg)可有效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及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依托咪酯 舒芬太尼 老年颅脑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和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采用麻醉诱导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效果。结果研究1组患者开始麻醉诱导至意识消失时间长于研究2组患者(P<0.05);插管后3min、5min的血压、心率状况均优于研究2组患者(P<0.05)。结论两种麻醉诱导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较七氟醚吸入起效迅速,但七氟醚吸入对患者生命体征产生的影响更小,麻醉状态更平稳。

  • 标签: 麻醉诱导 七氟醚 异丙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使用七氟醚与异丙酚分别进行临床麻醉诱导时的麻醉效果展开探讨。方法 在医院需要进行麻醉诱导治疗的患者中,选择87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能够使两种不同麻醉诱导效果更清晰,将这些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别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实验组。对40例常规组研究对象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方法,而对47例实验组则使用的是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方法。在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的麻醉诱导方法之后,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麻醉指标、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手术之后的认知功能。结果 从两组研究对象的麻醉发挥作用的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来看,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方法的患者比使用了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方法的患者时间均短,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麻醉诱导 异丙酚 七氟醚 不良反应 麻醉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七氟醚吸入与异丙酚静脉输注两种麻醉诱导方式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作为观察时间段,抽取期间本院收治的全麻外科手术患者合计60例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参考组(七氟醚吸入)和试验组(异丙酚静脉注射),对比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后,试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参考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和异丙酚作为麻醉诱导药物的效果比较相似,但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起效时间更短,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 麻醉诱导 全身麻醉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1年12月我院接受的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麻醉诱导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的是异丙酚麻醉诱导和七氟醚麻醉诱导,最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插管后3min和5min的平均动脉压是78.46±0.74和86.14±0.17,心率分别是80.25±0.78和77.14±0.18,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明显。分析和研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几率是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几率是16.7%。结论:针对手术患者给予七氟醚麻醉诱导形式,其可行性高,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麻醉状态平稳,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 麻醉诱导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130例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治疗患者,时间区间为2021年02月至2022年02月。依照双色球法分组原则将对象分为两组,运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65例纳入静脉组,运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的65例纳入吸入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麻醉后,吸入组65例的心率、血压较静脉组略低,但组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吸入组65例的术后苏醒时间较静脉组略短,但组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在对腹部手术治疗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应用本次研究两种麻醉诱导方式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应该根据患者意愿和实际情况决定何种麻醉方式。

  • 标签: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 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 心率 血压 术后苏醒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对卵巢囊肿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程度的实际效果。方法:从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从妇科科室选择60例同时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囊肿患者,并选择了这些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参考组,根据差异进行了分组。术中麻醉30例,均以常规麻醉为参考组,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麻醉为试验组,并评价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和术后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麻醉诱导时间,术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均P

  • 标签: 卵巢囊肿腹腔镜切除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麻醉诱导时间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麻醉诱导时镇静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228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9~35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14):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R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瑞马唑仑0.3 mg/kg、丙泊酚0.5 mg/kg和米库氯铵0.2 mg/kg;P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 μg/kg、丙泊酚2 mg/kg和米库氯铵0.2 mg/kg,BIS值≤50时行气管插管术。于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1 min(T2)和3 min(T3)时记录MAP及HR。记录2组麻醉诱导时间、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T0时MAP及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T1~3时2组MAP和P组HR降低(P<0.01)。与P组比较,R组麻醉诱导时间延长,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瑞马唑仑复合小剂量丙泊酚用于麻醉诱导时镇静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

  • 标签: 苯二氮类 二异丙酚 麻醉,全身 深度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在患儿喉罩置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儿科进行全麻喉罩置入的患儿12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瑞芬太尼剂量的不同,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三组,低剂量(0.4ug/kg)、中剂量(0.6ug/kg)及高剂量组(0.8ug/kg),每组各30名患儿,比较三组患儿的喉罩一次性置入成功率、不良反应及各阶段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中剂量组患儿的喉罩一次性置入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其他两组,血流动力学水平较稳定,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中等剂量的瑞芬太尼在患儿喉罩置入过程中的麻醉诱导效果最好,患儿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麻醉诱导 喉罩置入
  • 简介:摘要:本文对麻醉诱导室在手术室麻醉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全面分析了麻醉诱导室的配置和护理措施,以期为相关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麻醉 诱导室 手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