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凝血-抗凝血复合物(TAT)水平在脓毒症性心肌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0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入科时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是否<50%分为普通脓毒症组(n=79)和脓毒症性心肌病组(n=28),比较两组患者入科2 h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乳酸水平、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钙蛋白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常规凝血指标和凝血分子标志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血栓调节蛋白(TM)、TAT、纤溶-α2抗纤溶复合物(PIC)],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性心肌病的诊断界值,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与普通脓毒症组入科时的心肌钙蛋白I[0.02(0.01,0.09)ng/ml]、NT-proBNP[1 118.09(333.25,2 687.00)pg/ml]、乳酸[1.35(0.90,2.60)mmol/L]、TAT[6.50(3.94,12.14)ng/ml]、PIC[1.256(0.668,2.045)μg/ml]及t-PAIC[10.50(6.70,21.30)ng/ml]比较,脓毒症性心肌病组入科时的心肌钙蛋白I[0.75(0.01,6.02)ng/ml]、NT-proBNP[12 125.14(4 185.89,33 611.62)pg/ml]、乳酸[2.35(1.43,4.34)mmol/L]、TAT[19.85(9.08,45.78)ng/ml]、PIC[2.115(0.878,4.114)μg/ml]及t-PAIC[22.03(15.61,33.20)ng/ml]水平均升高(P<0.05)。Logistic回归显示NT-proBNP阳性和TAT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性心肌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TAT水平预测脓毒症性心肌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8;取血浆TAT水平界值为8.26 ng/m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依次为0.82和0.63。K-M分析结果显示针对TAT>8.26 ng/ml的脓毒症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者28 d生存率是未抗凝者的8.6倍。结论血浆TAT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性心肌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TAT>8.26 ng/ml的脓毒症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 标签: 脓毒症性心肌病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抗凝 低分子肝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浆凝血-抗凝血复合物(TAT)水平在不同病情时的变化特征以及预测血运重建术后管腔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ASO患者386例,男209例,女177例,年龄70(44~97)岁,包括间歇性跛行组196例和严重下肢缺血组190例。有172例间歇性跛行患者和185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治疗,在30 d随访期内有23例间歇性跛行患者和49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在术后发生再狭窄。于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采集静脉血样本,采用Shine i29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TAT水平。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做多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做两组间数据比较,用Friedman秩和检验做同组内各时间节点数据比较,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元相关性分析获得优势比(OR),用ROC做TAT诊断性能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风险比(HR)。结果与健康对照组[2.69(1.77,3.90)ng/ml]比较,ASO患者血浆TAT水平[10.24(5.89,19.92)ng/ml]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严重下肢缺血患者血浆TAT水平高于间歇性跛行患者(P<0.001)。Rutherford分级3级患者血浆TAT>2级、4级>3级、6级>5级(P值分别为0.038、<0.001和0.013)。间歇性跛行组中,血运重建术后第3天和第7天,再狭窄患者血浆TAT水平均高于血流通畅患者(P值分别为0.004和<0.001);血流通畅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和术前(P均<0.001);再狭窄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而高于术前(P均<0.001)。严重下肢缺血组中,在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再狭窄组患者的血浆TAT水平均高于血流通畅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1、0.013和<0.001);血流通畅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和术前(P值均<0.001);再狭窄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P<0.001),而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分析显示,在全部患者、间歇性跛行患者和严重下肢缺血患者中,血运重建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预测术后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783和0.853。生存分析显示,在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组,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高于临界值(≥7.66 ng/ml)的患者在术后30天内发生再狭窄事件的累积风险概率增高(Log-rank χ2=93.674,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在严重下肢缺血组,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可作为术后30 d内的再狭窄事件发生的独立指标(HR=2.259,P<0.001)。结论血浆TAT能够反映ASO患者不同病情时的高凝状态,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分层。此外,TAT对血运重建术后发生管腔再狭窄有高度敏感性,能作为评估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术后再狭窄事件的独立标志物。

  • 标签: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动脉硬化闭塞症 间歇性跛行 严重下肢缺血 Rutherford分级 血运重建 再狭窄
  • 简介:摘要病毒可以通过干扰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和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促进自身的生命周期进程。研究发现HIV的辅助蛋白Vpr通过活化DNA修复SLX4复合物,促进HIV逃逸固有免疫识别,同时引起周期性细胞产生复制应激,最终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在G2期。这表明HIV可以利用细胞内的DNA损伤修复蛋白降解自身逆转录产物,避免固有免疫识别病毒核酸并引发随后的抗病毒反应。本文对HIV拮抗固有免疫的相关机制以及DNA损伤修复机制在HIV复制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G2/M阻滞 固有免疫 HIV DNA损伤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丙酮酸羧化缺乏症(pyruvate carboxylase deficiency,PCD)A型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基础。方法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候选变异的致病性以及变异蛋白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因"发热伴呕吐、意识障碍"入院,表现为严重的失代偿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症、顽固性休克等,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大脑信号异常,X光检查提示急性肺水肿。基因检测提示患儿携带PC基因复合杂合变异c.182T>C(p.I61T)和c.2581G>A(p.V861M),分别遗传自父母。上述变异查询ClinVar及HGMD数据库均未见收录。蛋白质预测提示二者均可能影响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结论PC基因c.182T>C(p.I61T)/c.2581G>A(p.V861M)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遗传学病因,结合其临床特征最终诊断为PCD-A型。上述发现进一步拓展了PC基因的变异谱-表型谱。

  • 标签: 丙酮酸羧化酶缺乏症 PC基因 新变异
  • 简介:摘要核小体重塑与去乙酰化(NuRD)复合物是同时具有组蛋白去乙酰化和染色质重塑活性的独特复合物,在转录调节和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近年研究发现,NuRD复合物在γ珠蛋白的调控中,亦发挥重要作用。NuRD复合物中的多个亚基,如染色质螺旋DNA结合蛋白(CHD)、甲基化CpG结合蛋白(MBD)、GATA锌指结合域蛋白(GATAD)2、组蛋白去乙酰化(HDAC)1/2,以及转移相关蛋白(MTA)亚基等,通过不同机制参与沉默γ珠蛋白表达,并且NuRD复合物与其他调控γ珠蛋白表达的转录因子之间亦有相互作用。基于提升γ珠蛋白的表达是治疗β血红蛋白病的策略之一,笔者拟就NuRD复合物及其亚基在γ珠蛋白表达调控中的具体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治疗β血红蛋白病寻找新的分子调控靶点提供参考。

  • 标签: 核小体 Mi-2核小体重塑与去乙酰化酶复合物 珠蛋白类 基因表达调控 β地中海贫血 贫血,镰状细胞性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一例以晚发型Ⅱ型戊二酸血症(GAⅡ)为特征的进行性肌无力为早期症状的中国青少年患者的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EFTDH)基因的新型复合杂合突变。患者19岁开始出现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从双下肢开始,逐渐进展到上肢。曾有间歇性恶心症状,嗜睡症状不明显。血肌酸激酶、乳酸脱氢、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正常水平;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基因突变分析显示EFDTH基因的新型复合杂合突变,遂确诊为戊二酸血症。患者对核黄素和泛醌(辅酶Q10)治疗表现出良好的反应。

  • 标签: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肌无力 核黄素
  • 简介:摘要:唾液淀粉是唾液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唾液淀粉的活性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最为灵敏的指标,有理想的应用研究价值。本文总结介绍了影响唾液淀粉的常见因素,以及五种唾液淀粉活性的测定方法,对于临床实验以及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唾液淀粉酶,酶活性影响因素,淀粉酶活性测定
  • 简介:摘要:将新鲜并且表面无病斑的白肉火龙果进行果皮与果肉分离,用不锈钢小刀将果皮切成小块,放入预冷的研钵中冰浴研磨,加入约为果皮5倍体积的pH8.0 Tris-HCl缓冲溶液,均匀搅拌后纱布过滤,取滤液4℃ 8000rpm离心10min后,取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铵至35%饱和度盐析沉淀24h,4℃ 8000rpm离心20min取上清液,再向上清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铵至65%饱和度盐析沉淀24h,4℃ 8000rpm离心20min取沉淀,所得固体回溶后进行透析,透析后溶液即为本实验所需白肉火龙果中的果胶液,检测的活性,进一步检测其最适温度、最适pH、米氏常数以及几种离子对活的影响。

  • 标签: 火龙果 果胶酶 提取 酶学 性质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对生活环境有了更多要求。近几年,除味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工具。并且因为近几年的空气污染状况逐渐严重,使用除味剂一方面能够减少异味,一方面也能减少室内的有害气体,对于住户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本文分析了空气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并介绍了一种新型生物酵素除味剂。

  • 标签: 生物酶 酵素 除味剂
  • 简介:摘要: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是将激光焊接和电弧焊接有机结合起来的—种高效优质焊接新工艺[1]。它将激光和电弧这两种热源物质的物理性能、能量传输机制截然不同的复合在—起。共同作用于被焊接件的表面。通过两种热源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复合热源与工件的作用完成焊接过程。采用激光+电弧的复合方式可以充分发挥两种热源的优势[2]。在同等条件下,激光MAG电弧复合焊接比单—的激光焊或电弧焊具有更强的焊接工艺适应性和更好的焊缝成型质量[3]。

  • 标签: 激光-MAG电弧 复合 焊接工艺
  • 简介:摘要重组聚合扩增(RPA)技术是一种新型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该技术可以在37~42 ℃条件下实现待测靶标的快速检测。它具有反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仪器依赖程度低且可整合多种检测模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基层和现场即时检测。本文从RPA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验要点出发概述了开展该项研究需要注意的要点,综述了RPA技术在医学检验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相关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广泛前景。

  • 标签: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核酸扩增技术 恒温扩增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 简介:摘要:固定化可以提高游离的稳定性,而且利于回收,能提高的循环利用率。选择大孔吸附树脂HPD750和大孔离子交换树脂DK110两种填料作为载体,利用交联吸附法固定化括环,并对比液加入量、温度和固定化时间对两种载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树脂最适固定化温度为35℃,离子交换树脂最适固定化温度为40℃。对于固定化时间,吸附树脂固定6h时达到最大活,离子交换树脂在4h时达到最大活。两种树脂在相同的液加入量时离子交换树脂的活更高。经过比较,离子交换树脂的固定化效果最优。

  • 标签: 扩环酶 树脂 固定化 酶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CFG桩是水泥粉煤灰桩的简称,它是混合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碎石和石头碎片)混合和注入土壤以形成垂直乘数的复合地基,适用于粘土、粉土、沙子和粘土的处理CFG桩是一种高粘接桩,可对整桩施加横向强度,当桩端落在较好的土层上时,可以很好地发挥极限强度,桩地床垫层荷载分担比调整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荷载能力。基于此,以下对CFG复合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CFG 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分析
  • 简介:摘要:2021年十二月,北京先后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领导座谈会。会议要求,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在当前形势下,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大豆油料的开发,要把发展大豆油料作为2022年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在黄淮海、西北、西南三省大力推进玉米、大豆的带状种植,多措并举扩面积提产量。为了对该项措施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

  • 标签: 大豆 玉米 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在临床中的各项指标。方法:按照研究纳入标注与排除标准从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本院收治的外科腹腔手术患者中选取14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靶控组与复合组,各72例,靶控组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进行麻醉处理,复合组则采取静吸复合麻醉进行处理,两组患者均规范麻醉,麻醉后对比指标:(1)术后清醒指标;(2)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不同麻醉工作开展后,对比相关指标,得出如下结果:(1)术后清醒情况,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靶控组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术后恢复室时间明显短于复合组(P0.05),但靶控组插管反应发生率更低、麻醉诱导时低血压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麻醉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麻醉 清醒时间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