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全磷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土壤中的磷是通过植物根系主动吸收,使其营养进到植物体内,从而提供相应的代谢能,促进植物生长。全磷的测定对土壤农业、种植业、环境等评价具有指导意义。目前,全磷测定方法有主要有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是以电感耦合等离子矩为激发光源的光谱分析,具有准确度、精密度高,检出限低,仪器稳定性高,测定快速,节省时间,线性范围宽,同时检测多元素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在环境、土壤、地矿冶金等领域。

  • 标签: 全磷 方法验证报告
  • 简介:摘要:在植物中非常活跃,可以通过活性交叉膜运输,同时激活几种酶以刺激反应,这在烟草能源和物质转化的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作为氨基-tRNA和多肽合成酶活性物质的in-trna,的缺乏阻碍了相关蛋白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胞中水溶性氨基酸的大量积累。烟叶中的ambre-辅助酶a合成酶至少需要0.06molL-1,影响烟草中几种芳香物质的生产(Chuman1981)。此外,供应不足可能降低禁烟标准的强度和复原力,使其易受伤害,并减缓生长速度。与其他高度移动性的元素一样,在烟草层中的生长比其他元素更为活跃,这意味着诊断性维生缺乏症集中在中古叶(周1994年)。另一方面,在调节烟草细胞的水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离子通过灯泡和电池之间的运动协调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是植物适应湿度不足的一种机制,这决定了烟草的抗旱性。关于耐烟性,不仅可以提高细胞壁的结扎率,减少病原体和昆虫的威胁,而且还可以改变烟的有机营养形态,减少可溶性低分子养分,并抑制细菌繁殖。

  • 标签: 烤烟 叶片缺钾症状 干物质 钾含量 钾分配 土壤速效钾
  • 简介:以浙江省奉化市覆盖栽培的雷竹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位研究方法揭示在相似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下,不同覆盖年限下雷竹林土壤土壤的养分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年限的林地土壤和速效存在显著差异。试验林地全含量变幅是12.5~34.24g/kg,速效是37.55~492.34mg/kg,速效的变异十分显著而全相对较小。全含量在覆盖栽培10年之前逐步递增,速效含量在覆盖3次或超过6年后增加尤为明显。值得关注的是全含量在10年后又趋下降,速效含量在覆盖栽培8年后开始下降,全含量变化幅度小于速效主要是由于二者养分来源和利用状态不同所致,矿物态的难溶性和缓效性是全主体,相对稳定,覆盖物料的残留分解释放引起速效养分增加显著。因而,从土壤肥力因子素养分来说,覆盖年限不宜超过10年,连续覆盖的次数或频率应少于3或4次,以稳定或提高雷竹林土壤素养分状况。

  • 标签: 雷竹林 土壤钾素 变化特征 覆盖栽培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提供一种基于ICP-AES技术的快速、准确测定土壤中水溶性钠钙镁含量的方法。全文包括:实验目的与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设备和试剂等多个方面。希望能够帮助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业生产,从而促进土壤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 标签: ICP-AES技术 水溶性钾钠钙镁 土壤分析 农业生产
  • 简介:本文以东北典型黑土区———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13号村为研究区域,研究插值方法对农田土壤速效插值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采样点数较多的情况下,速效的Kriging插值精度明显高于BP神经网络的插值精度。随着采样点数的减少,Kriging插值精度显著下降,而BP神经网络的插值精度相对稳定。在采样点数较少的情况下,BP神经网络的插值精度接近Kriging插值精度。

  • 标签: KRIGING插值 BP神经网络 土壤速效钾 插值精度
  • 简介:摘要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速效的含量。为降低土壤基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对乙酸铵提取液进行稀释后检测,结果表明对提取液进行稀释50倍后,在0~2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1,回收率在94.8%~104.6%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8%,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该方法可满足现代农业工作中土壤中速效的检测工作。

  • 标签: 速效钾 土壤
  • 简介: 摘要:本文对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蔬菜种植区土壤氮磷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该区蔬菜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米东区蔬菜种植业科学施肥方案。

  • 标签: 蔬菜 土壤养分 调查分析 科学施肥
  • 简介:摘要:从当前我国的土壤水平来看,我国的土壤水平目前正在处于逐步上涨的状态。磷水平逐渐上涨,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不小的威胁及危害。对水体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农田的种植蔬菜区域和相对来说比较高产的区域。因此,研究土壤在什么样的水平能够不对水体环境造成影响,减小威胁,甚至是土壤能够达到更高产,正成为目前土壤水平及水体环境保护、粮食、蔬菜高产的重要课题。

  • 标签: 土壤 磷素水平 水体环境保护
  • 简介:摘要:对高纯度异维生C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用1.5g浓硫酸作催化剂,原料2-酮基-D-葡萄糖酸、甲醇的质量体积比为1:4,酯化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为2.5h,转化时间3h,异维生C粗品的收率最高,粗品在水中精制后可得到高纯度异维生C,总收率可达到80%以上。 

  • 标签: 异维生素C钾 2-酮基-D-葡萄糖酸 制备工艺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 简介:扼要阐述了元素的生物化学作用,特别是元素对小麦、水稻、油菜等大宗农作物的生物化学效应,详述了成都平原土壤中全、速效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背景的关系,提出了要保持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合理使用钾肥.

  • 标签: 土壤 钾元素 成都平原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物化学作用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垂体后叶使用中导致严重低血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由于使用垂体后叶导致严重低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使用垂体后叶治疗后,电解质检查最低离子为2.57mmol/L,总结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提出注意事项。结果经医生及护士的积极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垂体后叶停止使用,血上升。结论垂体后叶导致严重低血需要护士给予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垂体后叶素 高度低钾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抗生土壤的影响。然而,由于它的隐蔽性和潜在的危害,对它的研究仍然落后于传统的污染防控技术。本文将深入探讨抗生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它的侵蚀、传播和生态风险,并探讨如何通过植物来修复这些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

  • 标签: 抗生素 土壤污染 修复技术
  • 简介:摘 要  为探究微塑料、抗生复合污染对生态环境影响,通过微塑料、四环 ( TC )、环丙沙星( CIP )单独和复合施用到土壤中4周后,进行土壤的酶活性、抗生残留等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土壤的容重、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均降低;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从1.623、89.26和158.69 IU·g-1变化为1.415、61.26和128.56 IU·g-1;TC和CIP残留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施用微塑料能促进抗生的富集,复合污染下酶活性下降,抗生残留量增多,为深入探究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生物特性影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微塑料,抗生素,酶活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糖-胰岛-溶液(Glucose-insulin-potassium,GIK,简称极化液)对脓毒症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lipopolysaccharide,LPS8mg/kg),极化液组(LPS8mg/kg+GIK4ml?kg-1?h-1)。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腹腔注射LPS后3d和5d大鼠血清TNF-α和IL-10含量。结果与对照比较,注射后3d脓毒症组和极化液组大鼠血清TNF-α,IL-10升高(P<0.05);与注射后3d比较,注射后5d脓毒症组大鼠TNF-α,IL-10升高,而极化液组TNF-α下降(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注射后3d和5d极化液组大鼠TNF-α,IL-10、TNF-α/IL-10比值较低(P<0.05),且极化液组TNF-α/IL-10比值在制模后5d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GIK能明显减轻LPS诱导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对内毒素造成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皖南旱地黄红壤烟区施氯处理,分析了土壤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年降雨量在1459.1mm的情况下,至采烤结束时,0-20cm土层各处理耕层土壤氯含量均低于耕作层氯含量的本底值9.85mg/kg,土壤的残氯量与施氯量多少无关;各处理20~40cm土层,施入土壤中的氯在该土层中有积累现象,积累量随着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40-60cm土层各处理氯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均低于相应土层的本底值;60~80cm土层中不同处理底层土壤的氯量浓度相近,各处理施入的氯对底层土壤氯含量无明显影响;皖南旱地黄红壤烟区,不施氯肥状况下每年每公顷耕层土壤有7.11kg的氯损失;随着KCl用量的增加,土壤流失的氯量也随之增加,亏损值不断降低。在不施KCl的情况下,土壤流失的氯量为10.9905kg/hm^2,也就是说年平均每公顷有氯10.9905kg离开农田系统。

  • 标签: 土壤氯动态 分布 烟区
  • 简介:目的:分别从土壤和空气中分离纤维分解菌株,以提高纤维利用率。方法:将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纯培养,并用刚果红染色,找出能出现透明圈的菌株,测定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筛选产纤维酶的菌株。结果:通过对比,从分离到的6株菌株中选出产纤维酶活力高的2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初步确定一株为曲霉属真菌,一株为放线菌。结论:本研究为提高纤维利用率提供了微生物资源,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了物质和实验基础。

  • 标签: 纤维素 纤维素酶 菌株筛选 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