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指端缺损是一种常见的手外伤,临床上虽有多种皮修复,但术后常存在感觉功能或外观欠佳等弊端。自1997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含神经动脉逆行修复指端缺损28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指端缺损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神经 皮瓣修复 常见 手外伤
  • 简介:介绍一种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的新型逆行.对12只新鲜尸体手标本分别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及制作动脉铸型标本对照观察,并对掌动脉动脉进行显微解剖,可见掌动脉与掌动脉在近节指骨底有交通相连,掌动脉的终末动脉,与固有动脉分支在形成丰富的血管吻合网.动脉固有动脉的吻合丰富,可以其为蒂,设计成逆行.2002年6月~2004年8月,临床应用该修复手指末端皮肤缺损16例,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1(2~26)个月,所有质软、弹性好,供区无明显畸形,患者满意.该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于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修复.

  • 标签: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指端皮肤缺损 手指末端皮肤缺损 指掌侧固有动脉 动脉蒂 指背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脉逆行动脉终末治疗指端软组织缺损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随访34例指端缺损患者,随访时间20-30个月。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测量面积;及其供区,以及对相应区域的单丝触觉、两点辨别觉;患及对指关节活动度。记录及其供区的疼痛情况。通过MHQ量表评价患者对外形的满意度。通过CISS量表评价患冷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对于患者的性别,年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逆行的两点辨别觉、MHQ(外观)结果优于动脉终末。单丝触觉、关节活动度、疼痛并发症、冷不耐受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时,动脉逆行的感觉恢复及术后手指外观恢复优于动脉终末

  • 标签: 回顾性研究,指端缺损修复,疗效比较,指动脉背侧支岛状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以动脉为蒂逆行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近节、中节动脉为蒂逆行切取17例,修复远节指甲、皮肤缺损。结果皮全部成活,手指功能、外形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动脉逆行修复指端皮肤缺损可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指动脉背侧支 岛状皮瓣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根部逆行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和价值。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对24例28指端缺损采用由固有动静脉及神经为蒂的逆行修复。结果术后除1边缘有少量坏死外,其余均完全成活,外形、质地及弹性均满意,无一出现瘢痕过度生长及挛缩。结论根部逆行适用于修复指端各种深度的软组织损伤。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指动脉的临床解剖与修复指端缺损的方法与效血管网,并与动脉终末相交通成网。一般设计在手指中节,两中线之间。蒂部保留宽约0.3cm筋膜蒂,转移覆盖指端缺损创面。结果19例均成活,2例术后轻度肿胀,予拆线处理。结论动脉是一种安全、稳定、简单的修复指端缺损的良好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 动脉皮支 指固有动脉皮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固有动脉移植修复体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3月至2021年5月,对22例体软组织缺损采用固有动脉移植修复。其中拇指9例,示5例,中、环各3例,小指2例;修复指端8例,腹7例,及甲床7例。软组织缺损范围0.8 cm×0.5 cm~1.5 cm×0.8 cm,切取面积1.0 cm×0.7 cm~1.8 cm×1.0 cm。供区6例直接拉拢缝合,其余予以中厚片覆盖,加压包扎。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例因缝合过紧致肿胀、青紫,给予间断拆线后解除;2例术后出现张力水疱,1周后消退;1例远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均顺利成活,切口及供区植皮均I期愈合。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外形、质地均良好,恢复保护性感觉,患屈、伸功能也恢复正常,TPD为7~11 mm。除未能重建体的特殊结构,如指甲、腹螺纹及精细的感觉外,重建了体原有的基本外形及功能。依中华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结果优11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91%;供区无功能影响。结论采用固有动脉移植修复体软组织缺损伤,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满意,而且不损伤体主干血管,值得推广。

  • 标签: 岛状皮瓣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 修复 指损伤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目的:对应用同指逆行筋膜蒂修复技术对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就诊的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1例。采用腹部带蒂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同指逆行筋膜蒂修复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50.24±7.68)d和缺损修复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12.25±3.44)d明显短于对照组(74.92±10.64)d、(17.59±4.51)d:指端缺损疾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3.4%)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6%);在手术修复治疗的围术期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1例)明显少于对照组(8例)。结论:应用同指逆行筋膜蒂修复技术对患有指端缺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逆行岛状筋膜蒂指背皮瓣 手指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带蒂逆行移植修复手部指端创面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应用带蒂进行手部指端创面修复治疗的15例患者做回顾分析,对存活及治疗前后的关节活动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移植皮成活率达到100%,仅有2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经及时处理后恢复;治疗后关节活动度为(44.34±9.72)°效果比较满意。结论带蒂移植修复手部创面效果明显,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推广。

  • 标签: 手部创面 带蒂皮瓣 移植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重建感觉动脉逆行一次修复指端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重建感觉动脉逆行旋转至缺损处,将残端神经与固有动脉吻合,修复创面;临床应用26例28。结果28例全部成活。术后26例()获得随诊6~12个月,手功能按TAT法评定,优良率达93.3%。结论重建感觉动脉可一次修复缺损及感觉功能重建,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

  • 标签: 重建感觉 岛状皮瓣 显微神经吻合
  • 简介:外伤手指皮肤缺损临床常见,其中对于较大面积的全缺损而指甲完整者,多采用腹部带蒂、鱼际、邻或足部游离,前者需二次手术断蒂、治疗时间长,后者则需血管吻合、手术难度较大。而同一手逆行侧方由于血管蒂长度有限难以采用。为此我们参考王进刚等法自2005年6月~2007年1月应用逆行邻指指动脉修复12例全缺损,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岛状皮瓣修复 邻指指动脉 指腹缺损 手指皮肤缺损 腹部带蒂皮瓣 鱼际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端缺损患者采用动脉逆行进行修复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观察34例指端缺损患者,共有40进行动脉逆行修复成活情况,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果经过围手术期护理,32例38均顺利成活,其中含2例有3出现水泡,均对症处理后获得治愈,另2例的2出现皮肤坏死,二期经游离植皮术获愈,成活率达94.1%。结论采用动脉逆行缺损指端进行修复,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配合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效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指端缺损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筋膜逆行急诊修复创伤指端皮肤缺损疗效。方法选择17例2—5指端皮肤缺损患者,彻底清创后根据指端皮肤缺损的创面于近节设计,将反转覆盖创面,供区以全厚片移植并打包固定。结果术后均成活,外观良好。11例患者术后经过3-12个月随访有一定的浅感觉恢复。术后肿胀5例。静脉危象1例,缘浅表感染1例。结论筋膜逆行一次完成手术,成活率高,厚薄适中,外观良好,浅感觉恢复较好,住院时间短,适用于急诊修复创伤指端皮肤缺损

  • 标签: 筋膜 岛状皮瓣 创伤 修复 指端 皮肤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逆行修复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从2000年~2002年,利用同指指动脉逆行修复7例手指指腹缺损,其中示2例,中指3例,环2例.结果7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5个月,外观、质地满意,供区外观良好,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动脉逆行修复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指背侧 岛状皮瓣 修复 指端损伤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逆行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35例手指末节皮肤缺损动脉逆行修复的病人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观察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过术前常规心理护理,术后保暖、观察末梢血供、预防感染、解除疼痛等护理,病人皮均存活,血供良好。结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动脉逆行修复末节皮肤缺损的成活率。

  • 标签: []末节皮肤缺损 逆行岛状皮瓣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指顺行动脉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根据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结论。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60例指端缺损患者,采用同指顺行动脉修复,根据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指端缺损患者手术时间、不良反应例数、治疗有效率,得出同指顺行动脉修复技术的应用影响。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33±1.02)h,不良反应1例,治疗有效率98.33%。结论同指顺行动脉修复可以提高指端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临床治疗完善外观、优化功能的作用,影响作用显著。

  • 标签: 同指顺行指动脉 岛状皮瓣 指端缺损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疗效.方法采用动脉修复指端皮肤缺损32例,观察疗效.结果本组32例全部成活,色泽正常,质地柔软,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动脉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疗效满意,操作方便.

  • 标签: 指动脉背侧支 皮瓣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吻合静脉的带蒂动脉修复同指指端缺损的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9月,唐山市第二医院(下称笔者单位)收治56例(67)第2~5指端或者缺损急诊入院患者,进行前瞻研究。采用抽签法分为吻合静脉组29例(35),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17~62岁,清创后创面面积1.6 cm×1.3 cm~3.1 cm×2.4 cm;不吻合静脉组27例(32),其中男17例、女10例,年龄20~59岁,清创后创面面积为1.7 cm×1.2 cm~3.0 cm×2.4 cm。根据2组患者指端缺损位置及大小,于受伤手指中节或近节设计,术中将携带的固有神经神经近端与创面内固有神经残端行端端外膜吻合。吻合静脉组患者将携带的1条或2条浅表静脉与创面近端或掌浅表静脉行端端间断吻合,不吻合静脉组不进行静脉吻合。吻合静脉组患者切取面积为1.8 cm×1.5 cm~3.4 cm×2.6 cm,不吻合静脉组患者切取面积为1.9 cm×1.4 cm~3.3 cm×2.6 cm。2组患者供区创面取前臂近端或上臂内侧全厚游离片覆盖。术后观察2组患者血运情况。术后随访采用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2组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由笔者单位手外科主任医师肉眼观察颜色,并计算色素沉着发生率。对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结果术后吻合静脉组患者全部成活,无一例出现张力水疱;不吻合静脉组患者中有6例(6)因静脉回流障碍而出现张力水疱,经拆除蒂部部分缝线、换药处理后成活。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5个月,吻合静脉组患者外观满意度评分为(4.6±0.5)分,明显高于不吻合静脉组的(4.3±0.6)分,t=2.482,P<0.05。吻合静脉组患者色素沉着发生率为9%(3/35),明显低于不吻合静脉组的31%(10/32),χ2=5.498,P<0.05。结论吻合静脉的带蒂动脉修复同指指端缺损,静脉回流通畅,色素沉着发生率低、外形美观,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外科皮瓣 缺损 静脉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