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治疗创伤并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1-2012年我院收治的32例创伤并发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全部进行了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清创扩创术,同时在7天后再次进行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初次细菌学培养共培养细菌10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8株,占64.15%,革兰阳性杆菌38株,占35.85%(P<0.05)。对32例患者全部成功进行随访,平均随访(1.3±0.5)年。恢复良好,无复发和因骨不连而再次骨折患者。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50.0±4.8)天;骨折愈合平均时间为(7.1±1.2)个月。32例患者愈合后各关节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做好细学培养和药敏试验,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及时换药、通畅引流、清创扩创,同时针对不同患者给予敏感抗生素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四肢 切口感染 损伤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一种在严重开放性损伤伴皮肤缺损或严重挫伤或骨折需行内同定病例中简单易行、有效的闭合创面手术方法。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创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每组有患者4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手术,实验组患者采用网状减张小切口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中,皮肤优良愈合率为94.3%,而对照组患者皮肤优良愈合为75%,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网状减张小切口进行手术操作比较简单,能够保证患者皮肤在无张力的情况下愈合,无严重并发症,治疗效果可靠。

  • 标签: 开放性损伤 严重挫伤 网状减张小切口 效果可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伤复杂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共收治的68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处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伤复杂创面,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四肢创伤 复杂创面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骨骨折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8例长骨骨折患者护理的基本效果,并对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长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康复等方面的精心护理,所以患者均顺利地完成治疗,全部完全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问题。结论对长骨骨折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并结合适当的护理措施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能够有促进患者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四肢长骨骨折 护理 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急诊处理与手术方法。方法:本组患者共37例,门(急)诊根据外伤史及体征确诊26例,其中7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4例经血管造影确诊。接诊后行气囊止血带止血12例,肱动脉损伤压迫腋窝及上臂止血点2例,股动脉损伤压迫腹股沟处止血点4例。以无菌纱布块加压包扎止血3例。对闭合性损伤暂不行止血带止血。所有患者经手术探查均证实为大血管损伤。3例一期行截肢术,其余行血管修复手术。股动脉损伤或伴股静脉损伤5例均行股动静脉修复,腘动脉损伤或伴静脉损伤10例均行腘动脉修复,修复腘静脉4例,胫前后动静脉损伤仅修复动脉。肱动静脉损伤均行肱动脉修复,桡动静脉损伤8例均行桡动脉修复。结果:门诊确诊率70%。气囊止血带使用率在开放性损伤病例中达39%。动静脉损伤(受伤至通血)时间:〈6h15例,6~8h11例,9~12h4例,〉12h3例。未通血4例。术后72h内共5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行局部烤灯照射,热敷后2例消除,3例探查改行静脉移植修复后血供恢复。7例术后2~3周复查超声多普勒探测均提示血流正常。随访6~12个月,均未见肢体缺血表现,远端动脉搏动良好。6例遗留缺血性肌挛缩,4例截肢,截肢率11%。结论:血管损伤的救治原则是早期快速诊断,早期正确止血,早期修复血管,早期治疗并发症。

  • 标签: 血管损伤 早期诊断 急诊救治 血管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开放性骨折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并探讨其护理效果。方法从2012年10月~2013年1月内我院骨外科接收的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抽取10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其开展专项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护理效果,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对比开展护理前后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得到的结果差异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08例患者中有98例(90.74%)患者基本痊愈,8例(7.41%)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2例(1.85%)患者骨折部位愈合后畸形,上述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与护理前相比,病情明显恢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开放性骨折患者开展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康复率,降低术后肢体功能障碍与畸形发生的概率,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与应用。

  • 标签: 四肢 开放性骨折 临床护理
  • 简介:通讯作者张琦(1974.10-),本科,主管护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摘要目的研究重度心衰所致高度浮肿患者长期静脉输注药物的有效途径,寻求使药物达到最佳疗效的方法。方法对40例重度心衰所致高度浮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20)采取PICC建立静脉通路;对照组(n=20)采取传统外周静脉建立静脉通路。观察药物达到疗效所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除1例死亡外,其余19例均治疗好转出院,平均住院天数(8)天。对照组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其余16例治疗好转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2天。结论PICC能够最大程度上使药物进行有效循环,并且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使药物发挥作用,同时减少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

  • 标签: PICC 重度心衰 高度浮肿
  • 简介: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工具。由于相同的身体构造,汉英民族以相同的人体知识和经验去理解和描述其他陌生或抽象的事物,构建了许多相同的汉英人体隐喻,但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又使得汉英隐喻呈现出局部的差异。汉英人体隐喻认知的异同及成因为隐喻存在的普遍性与民族文化性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 标签: 人体四肢隐喻 认知 差异性成因 生存环境 民族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长骨骨折采用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治疗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长骨骨折并施行内固定术的30例患者,将坏死的组织、死骨彻底清除。将髓腔内的炎性组织、脓液刮掉。切除窦道和瘢痕组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苯扎溴铵反复冲洗,将骨折完好复位,纵向加压,加施外固定架。取出内固定,清创后,用VSD将创面覆盖住。创面修复须待伤口内肉芽组织生长之后实施。对于严重的创面感染,用万古霉素(或其他光谱抗生素)骨水泥置于创伤之内,如果有骨坏死,要先填塞以骨水泥,将感染控制住,之后再进行骨骼的重建。术后患者再进行患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以便更好回复功能。结果患者中创面良好愈合21例,感染复发8例,严重感染截肢1例。其中,7例保留了内固定。经过半年至1年的随访,效果不错。结论外科治疗长骨骨折内固定的术后并发感染技术,正在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在临床上,医师应注意灵活应用,个体化治疗,以便更好地治愈感染,消除病患带来的损害。

  • 标签: 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感染治疗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血管损伤患者86例,回顾其临床资料,其中67例开放性损伤,19例闭合性损伤,采用血管移植等方式进行处理。结果本研究中86例患者81例修复成功,占94.19%。其中2例因出现严重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3例下肢损伤严重,经血管修复后形成血栓,下肢坏死而截肢。对81例成功患者进行3个月~3年的随访,随访期间73例患者肢体功能良好,无间歇性跛行,5例出现下肢溃烂,进行二次清创后肢体存活,但功能未完全恢复,3例遗留缺血性肌挛缩,肢体功能满足一般自理要求。结论对血管损伤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成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四肢损伤 血管移植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1年8月期间,笔者手术治疗34例儿童长管状骨骨折病例,其中胫骨骨折17例,尺桡骨骨折9例,股骨骨折8例;AO分型:21例为简单A型骨折,13例为楔形B型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患者术后关节活动、疼痛、稳定性及肌力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均闭合复位成功,无一例切开,34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周,平均8.5周,关节功能良好,无患疼痛、骨折再移位、肌萎缩等,无需艰苦的康复训练。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长管状骨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长管状骨骨折 儿童 弹性稳定髓内钉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撕脱的无血运的皮肤切取后,制成中厚或全厚皮片原位植皮打纱包固定修复创面。结果通过对51例患者的治疗,均在3~4周内愈合。结论对皮肤撕脱无血运的皮肤切取后,制成中厚或全厚皮片原位植皮修复创面行之有效、治疗时间短,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四肢皮肤撕脱 中厚或全厚皮片 原位植皮 纱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长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之后的感染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本医院在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之间收治的进行长骨骨折固定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并且对其进行术后回访。结果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有20例患者发生了感染,但是在经过清创缝合,将内固定取出以外固定支架代替之后进行负压封闭引流,然后植入抗生素骨水泥,皮瓣或游离植皮进行修复创面以及其他相关治疗。结论创面愈合11例,复发3例,截肢1例;保留内固定5例.

  • 标签: 四肢 长骨骨折 内固定术 感染 临床治疗进展
  • 简介:目的:设计一种动脉阻塞检测设备,对人体的动脉阻塞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通过对的血压值、脉压、脉博拍数、脉搏图形和血氧等项目的检测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分析,计算得出分析数据后对动脉阻塞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结果:该设备由心电采集系统采集的心电信号作为系统的基础信号和调制信号,血压测量数据和血氧测量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后由显示和打印系统输出结果。结论:该设备能够提供一种良好的血管无创检测手段,且简便易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动脉阻塞 血压 血氧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关节滑囊炎的效果。方法2008年4月~2011年3月,关节镜下滑囊切除术治疗关节滑囊炎17例,其中膝关节髌前皮下滑囊炎13例,肘关节鹰嘴皮下囊肿2例,股骨大转子滑囊炎2例。结果手术时间23~60min,平均32min。术后3~7d出院,平均4d。17例随访2-19个月,平均9.6月,1例外伤性髌前滑囊炎术后3周复发,余患者均愈合良好,皮肤无明显瘢痕,无明显疼痛和功能障碍。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较大的关节周围滑囊炎效果良好,体表切口小,恢复快。

  • 标签: 关节 滑囊炎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接骨散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长管状骨骨折患者7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先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复位和手术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手术和复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接骨散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71.4%,p<0.05,差异统计学显著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71.4%,p<0.05,差异统计学显著。结论使用接骨散治疗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长管骨折手术患者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12年内的46例长骨骨折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将2011年内的另4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行常规护理;同时对研究组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肿退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情况。结果两组相比,以研究组肿退更早,住院时间更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更高。结论对长管骨折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患者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同时行护理干预能促进术后的消肿,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 标签: 四肢长管骨折 骨外 固定支架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长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新鲜长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及手术住院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优良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2.1%,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在愈合时间、手术耗时及平均住院费用远远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长骨干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优良率,同时具有手术耗时少,住院费用低及愈合快的特点,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 疗效研究
  • 简介:《高血压》(Hypertension)在2013年4月8日发布了一项来自中国的前瞻性研究,该研究指出,对于60岁以上老人,联合测量血压较单纯检测单侧上臂血压更能提高对死亡率的预测准确性,同时更有利于心血管疾病预防。

  • 标签: 四肢血压 疾病预防 心血管 同时测定 高血压 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