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为主混合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超声科行超声引导下热消融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1例,对21例患者的23枚为主混合良性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或微波)热消融治疗。于术后即时观察手术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第3、6、12、18个月随访,超声测量结节体积,计算结节体积缩小率(VRR),分析热消融治疗效果。结果21例患者在热消融过程中及术后均未出现明显血肿、出血及声音嘶哑、声音低沉、饮水呛咳等神经损伤征象。消融术后结节体积较术前呈进行缩小,21例患者的23枚结节术后第3、6、12、18个月的VRR分别为0.733±0.045、0.823±0.039、0.904±0.034、0.933±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001,P<0.0001)。采用LSD-t方法两两比较,随访过程中各组VRR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热消融治疗为主混合甲状腺结节创伤小、安全高、效果确切,尤其"搅拌消融法"为为主混合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介入性 消融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为主混合甲状腺结节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热消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9年2月到2020年3月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42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热消融治疗。总结所有患者不同时间的结节体积与体积缩小率(VRR)。结果:术后3个月开始平均体积均在不断的缩小,并且缩小后的体积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热消融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为主混合甲状腺结节,其具备疗效确切、安全高的优势,值得普及。

  • 标签: 超声引导 经皮热消融 囊性为主混合性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肾瘤/肾混合上皮和间质肿瘤(ME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2017年期间收治的7例肾瘤/MEST患者资料,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以及免疫表型特征。结果7例肾瘤/MEST中女性6例,男性1例,年龄36~62岁。肿瘤切面为边界清楚的多房肿瘤,镜下腔互相不相通,内附扁平和钉突状上皮,腔间隔可见卵巢样间质或显示平滑肌分化的纤维,偶见致密的胶原。免疫组化纤维间质ER(7/7)弱阳,PR(5/7),Vimentin(7/7),Desmin(4/7),上皮CK(7/7),AE1/3(7/7)。结论肾脏肾瘤/MEST是一种罕见的复杂肿瘤,我们对其的形态学认识还远不够,需要更多病例学习。

  • 标签: 囊性肾瘤 MEST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混合云天的观测姚新琪(张家川县气象局741500)在夏秋季,稳定性云层中混有Cb云的情况较多见。但由于处在稳定性云层之中,同时多受降水等天气现象影响,通常Cb云所特有的砧状和底部悬球状结构无法直接观测到,尤其在无雷的情况下或闻雷之前要对天空状况有一...

  • 标签: 气象要素 混合性 稳定性降水 降水特征 要素变化 层状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随着CT、NMR(核磁共振)等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临床发现“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先后或同时并存者并不少见。因而有学者提出应再分出一类“混合中风”。但尚未被脑血管病分类正式确定。我院2年来通过CT确诊小脑出血6例,3例合并幕上梗塞性病变,其中1例尚合并幕上出血性病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混合性中风 性病 诊断 CT 出血性 梗塞
  • 简介:对18例混合脑卒中患者进行降颅压、保护脑细胞、控制血压等治疗,并进行精心护理。结果15例好转出院,2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认为规范和细致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疾病发展和转归可起到较好的监测、观察作用,并可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混合性 脑卒中 护理
  • 简介:<正>混合尿失禁(mixedurinaryincontinence,lUI),即压力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合并急迫尿失禁(urgeurinaryinconvenience,UUI),在临床上很常见,但由于许多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使其诊断与治疗非常困难。本文主要对混合尿失禁的定义、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1定义国际尿控学会(InternationalContinenceSociety,ICS)对MUI的定义为:尿液不自主的漏出既与尿急有关,又与打喷嚏、咳嗽或运动有关~[1]。尿流动力学检查显示,MUI主要表现为压力尿失禁和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overactivity,D0)。MUI可分为两种主要类型:既有压力尿失禁又有DO引起的尿失禁(OAB

  • 标签: 女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 混合性 急迫性尿失禁 尿流动力学检查 保守治疗
  • 简介:我患有直肠脱垂症,还有盆底肌肉松池,结肠冗长,曾做过直肠黏膜结扎术+耻骨直肠肌部分挂线术。现在仍是排便困难,虽便意极浓却排不出,天天疼痛难忍。顾同进教授在贵刊2003年第8和第9期发表的《再谈便秘》一文对我帮助很大。请问,我应该怎样检查和治疗?

  • 标签: 治疗 便秘 患者 检查 结扎术 排便困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不断攀升及医疗水平的提高,甲状腺癌病理学类型得到不断细化和完善。临床发现,有少部分患者肿瘤并不局限于单一的病理类型,而是同一个患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亚型混合在一起,这种类型称作,混合甲状腺癌(mixed subtype thyroid cancer, MSTC),其细胞学形态多样且复杂,高度依赖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目前对MSTC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案等方面研究较少,故该种亚型甲状腺癌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诊治是一个新的探索方向。本文从定义与疾病特征、辅助检查等方面对MSTC进行综述,探究MSTC的诊治研究进展,为该类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视角,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甲状腺癌 混合性甲状腺癌 混合性髓样-滤泡细胞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囊腺混合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stromal tumor,MES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原发于精囊具有间质成分和良性上皮成分的双相肿瘤。本例为56岁男性,影像提示前列腺左后上方最大径约4 cm占位性病变伴出血,精囊腺来源肿物可能。组织学形态显示肿瘤由多量大小不等的腔组成,腔衬覆单层或多层立方上皮,局灶可见乳头状内折,细胞无明显异型;腔间为弥漫增生的短梭形细胞,细胞密度较高,未见明确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上皮细胞PAX8、细胞角蛋白(CK)7阳性,间质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部分阳性,NKX3.1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为1%~2%。此病临床和影像诊断困难,确诊需要病理检查,现报道1例精囊腺低级别MEST,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老年女性肾脏混合上皮-间质肿瘤患者。病例均行根治肾切除术且经病理证实,术后分别随访10个月和18个月,均无复发和转移。通过描述其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肾肿瘤 CT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女性混合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女性混合尿失禁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索利那新口服联合盆底肌训练(PFMT)。观察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尿失禁影响问卷简版(IIQ-7)及泌尿生殖简表(UDI)的评分。结果I-QOL行为限制评分、心理影响评分、社会障碍评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1个月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月与本组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3个月与本组治疗2个月比较评分均提高(P〈0.05);2组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个月组间比较、治疗2个月组间比较、治疗3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均提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IIQ-7评分、UDI评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1个月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月与本组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3个月与本组治疗2个月比较评分均降低(P〈0.05);2组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个月组间比较、治疗2个月组间比较、治疗3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均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女性混合尿失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女性混合性尿失禁 电针 疗效
  • 简介:摘要乳腺黏液腺癌和柱状细胞黏液癌是少见的乳腺癌特殊类型,两者混合存在非常罕见。现报道1例混合黏液腺癌和柱状细胞黏液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分析原发和转移癌的黏液性质。黏液腺癌和柱状细胞黏液癌在形态上相互移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一致,提示两者可能为同一种病变的不同表现形式。

  • 标签:
  • 简介:摘要混合认知损害的概念是在混合痴呆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内涵较后者更广泛,强调认知功能损害还未发展到痴呆的临床早期阶段。近年来,痴呆的研究重心前移至“痴呆前阶段”,且更加关注血管因素在认知损害中的作用。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具有一定的可干预,因此,重视对混合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早期识别,加强对血管因素在认知功能损害中的研究与干预,对于痴呆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混合性认知损害 血管危险因素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自制肠内混合营养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141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自制肠内混合营养支持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9例出现轻度腹痛不适或腹泻,经暂停营养液输注或控制输注速度或降低浓度后得到缓解,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输注肠内混合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并降低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胃肿瘤/护理 营养支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