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内容摘要]在藏族的各种仪式中,献哈达是一种既普通又尊贵的一种。无论是婚丧嫁给、逢年过节、拜会尊长、迎来送往、朝觐佛像、音讯来往、求情做事,乃至新房验收、认错请罪等均可献哈达哈达通过代代相传,如今,早已形成藏民族独特的礼节往来中必备用品,在人民心里占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对人民纯洁内心和纯真情意的具体物化。本片将论文主要讲述了哈达的由来和种类使用,说明了它蕴含着吉祥、纯洁、祝福、敬意等丰富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哈达种类使用文化 一、哈达的由来。 关于哈达:藏语:ཁ་བཏགས,藏汉大字典中“哈达也称拉日”。1《东嘎藏学大辞典》中写到“嘎达”才是哈达的原始名称。2它是藏族人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特别代表,已成为藏区特有的礼仪往来必备品。哈达,是藏语中“卡达”或“达呷”之音译,“哈”字是“卡”的变音。献哈达是藏族时代相传过来的一种最崇高的礼俗。 关于哈达的由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比如,到了十六世纪中叶,藏传佛教逐渐进入了蒙古族地区,作为表达对蒙古族统治地位的尊重,当地藏区僧侣们制造了哈达,并赠与当时的蒙古贵族。从那以后,哈达就变成了生活礼节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礼品,并代代相传下来。据《马可波罗游记》所载:“在元旦这一日,大汗领导下的地方和各帝国中,所有领土或掌有管辖地区的政府要员,都相继向大汗进贡了黄金、白银和珍珠等珍贵礼品,并要求配上大白布,本意就是祝愿陛下万寿无疆,财力充沛、享用不竭。” 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哈达产生于法王八思巴在会晤了元世祖忽必烈后,首次返藏时。因为八思巴是中国藏族史上,尤其是在中央政府和藏族地区关系史上,十分重大的中国历史文化伟人。他曾在一二四四年,随其叔叔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赴西凉(亦称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地区)会晤了元太宗次子阔端,并在宫中生活了几十载。一二六零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八思巴被尊为大国师、帝师。一二六五年八思巴首次返藏之时向从中原内地带来了大量金帛,据说帛上有万里长城图和“吉祥如意”等文字。并向各大寺庙的佛像和高僧们敬献并赐奉,便是现在的哈达。据说,在八思巴向拉萨大昭寺的菩萨像敬献哈达之际,附近壁画中的一个度母就伸出手来,向他讨要了一张哈达。日后此度母就被叫作“卓玛塔尔联玛”,即“要哈达的度母”。后来人们也对哈达的来源做过一些信仰方面的说明,民间也尊称哈达为仙女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哈达究竟如何成为藏民的重要礼品,学术界没有一致的说法。而在位于藏安莱托定寺的壁画上,有个古格王国于君臣百姓对向阿底峡尊者敬献哈达的一个画面。阿底峡尊者最初到藏区的时期是在公元一零三七年。当时藏族就有了奉献哈达的风俗,距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 二、哈达的种类。 藏区生活中做常见的哈达颜色为白色和黄色,由于白色哈达代表了圣洁、纯真、高贵、公正、吉祥、善良,所以人们通常都使用哈达颜色为白色的。黄色哈达代表着尊贵之意,一般敬献给自己的上师和贵人等。此外有蓝、红、绿、等颜色的哈达。其中蓝色代表着蓝天,多位蒙古族使用。五个色彩相配的哈达名为“达崔朗昂”,意为五色哈达。五色哈达,白色代表的是白云;蓝为天空;红为空间的护法神;绿为江河;黄则代表了大地。而五彩哈达主要是供奉佛、菩萨,在婚礼时也会作为饰带使用。根据佛经教义理解,常说五色哈达为菩萨的服装,所以一般只在一定时期内礼献。婚礼时,以五色哈达意为五彩祥云降临于婚礼,以表达吉祥喜悦。 哈达以按材料可分成三类:内库哈达、阿喜哈达和素喜哈达。内库哈达长二丈、宽二尺以下的上等品,绘有吉祥八瑞,龙凤戏珠等图形,而阿喜和素喜一般长六尺,宽一尺余,分为上、中、下三种品级,这三种哈达中均有是用蚕丝制作。 三、哈达的使用。 哈达作为西藏民族一个传统的社交礼物,它的用途也非常讲究。针对于各种的场景和对象,具有各种各样的规矩、规格和方法。过去中国官场用哈达规定较严。各级官吏间互献哈达时,都按照本人的官位和身份的不同,对各个级别使用的哈达颜色也有区别,所以不能乱礼而使用。民间对个人使用哈达也比较随便,可依据本人的实际状况而定。 按照功用不同,对供奉哈达的形式也有很多讲究。首先把哈达迭成双棱整划一齐或把最突棱的一面对准对方,然后躬身俯首,用双手供奉,以表示尊重与诚心。而收到哈达的人则双手接受,表达敬意。对供奉哈达的部位也讲究一定规则:在供奉佛陀、菩萨等时,通常把哈达置于台椅前或腿上,而不要搭于头顶或肩部上;向活佛、长老、尊长等敬献哈达时,要躬身九十度,我们的手棒哈达时应该举过头顶,并供奉在对象手中或通过代理人转献,有时候对象也会把哈达会挂于敬献着的颈项上;从下级向首长敬献哈达时,要躬身将我们的手供奉在上级手中或献放在长座前次上,也可通过代理人、秘书、随从等人转献;平辈双方献出哈达,略微躬身后,将哈达呈送给对手的身上或胳膊就可,受者亦须以双手接受,表达敬意;若给晚辈及下属双方赠送哈达,则直接将哈达搭在对手身中或对手的胳膊上就可;若迎送队伍双方呈献哈达,则通常只送给被迎送队伍的领袖即可,而不能送给任何成员,更不能连侍从人都献,这就意味乱了规则,或混乱主次级别。队伍中的特定人,而又并非队伍领导人,则可分别送给他,以表示迎送者对他的特别相待或格外敬意;晚辈拜见长者、学员(弟子)拜见老师,或下属求见上司,一般拜见高僧大恩大德献哈达时,一般都不献在手中,献后置于座前或连同其余礼品一起置于前面就可;在丧事上献哈达时,若死亡为僧人,则把哈达直接献在尸体上。倘若是俗人,则赠与亲友即可。 哈达在不同的情景之下代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例如,在佛教庆典活动中,人类向菩萨、活佛等敬献哈达,以表明对佛的无比崇拜和信教的忠诚之心,同样也祈祷菩萨保佑,万物祥瑞如意、人畜繁荣发展;在佳节之日,人类互送哈达以代表一起庆祝佳节、生活快乐;迎客时献出哈达,代表对来客热烈欢迎和一路平安;晚辈向长者、学子向教师、门徒向尊师、俗人向僧众、下属向上司敬献哈达,代表对崇高尊敬和祝愿吉祥装饰安康;举办婚宴时呈献哈达,代表恭贺新喜、祝愿结婚的男女恩爱如山,白发偕老,儿孙满堂等。 哈达虽是条幅形的丝织物,但也是承载着人们传递讯息、传达情意、传播友谊的有效载体。在全球国内各族群间的交流与联系日益频繁的当今时期里,在觐见佛陀、敬谒活佛、拜见尊长、迎送贵宾、婚丧节日等重要场所献哈达这种藏民族传统的崇高仪式与风俗,已成为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推动族群间友好的重要彩桥。

  • 标签:
  • 简介:摘要:哈达1H井是西北油田分公司在AT区块部署的一口四级结构盐下探井,三开使用8 1/2″钻头穿盐进入卡尔巴克5m中完,盐层井段5095.5m-5295m。以盐岩→石膏岩→盐岩为主夹泥质岩薄层的一套蒸发岩盐岩较纯。盐岩在高温高压下产生塑性蠕变,给钻井和中完造成极大风险,同时也存在井眼坍塌、剥落掉块,致使井径很不规则及其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为了控制盐膏层的蠕变速度,提高钻井液密度和盐膏层段扩眼是行之有效方法。根据临井实钻分析,钻井液密度控制在1.63-1.65g/cm3范围较为理想。裸眼井段存在多套压力系统,施工中对盐下井段进行承压堵漏,提高巴楚组以下地层承压能力,对盐膏层段进行扩眼,抑制盐膏层蠕变速度,从而确保了盐膏层电测、下套管作业施工任务顺利完成。

  • 标签: AT区块 盐膏层 承压堵漏 扩眼 下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