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指数、张口度及关节弹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许昌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的87例TMD患者,男57例,女30例,年龄(31.75±6.16)岁,年龄范围为18~45岁。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松弛型组(n=43)与稳定型组(n=44),松弛型组行松弛型板治疗,稳定型组行稳定型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疼痛指数、张口度及关节弹响发生率。结果稳定型组治疗有效率[90.9%(40/44)]高于松弛型组[69.8%(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稳定型组VAS[(2.15±0.23)分]低于松弛型组[(3.79±0.17)分],稳定型组张口度[(39.63±4.72)mm]高于松弛型组[(37.05±4.01)mm],稳定型组关节弹响发生率[4.5%(2/44)]低于松弛型组[20.9%(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型板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TMD患者的疼痛指数、增加张口度、减少关节弹响的发生。

  • 标签: 稳定型咬板 松弛型咬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疼痛指数 关节弹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肉毒毒素注射因其安全、有效、微创、恢复快成为目前矫正肌肥大、调整下面部轮廓首选的治疗方法,已有大量文献对此进行了报道,该文对肉毒毒素注射位点、安全范围、深度、剂量以及术后效果与并发症,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和总结,与广大医学美容工作者分享最近进展。

  • 标签: 咬肌肥大 肉毒毒素类 面部轮廓外科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唇颊症(morsicatio buccarum et labiorum)又称为唇颊黏膜过度咬嚼症(excessive cheek and lip biting),此病在青少年中患病率较高,一般是习惯性咬嚼口腔黏膜引起的口腔黏膜创伤性疾病.受心理情绪影响,在抑郁,焦虑,恐惧等状态下导致免疫力低下从而患病率倍增.如:如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灼口综合征(burningmouth syndrome)及各类唇舌疾病等。

  • 标签: 咬颊唇症 口腔黏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巩膜切器治疗泪点息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永州爱尔眼科医院2014年至2018年门诊下泪点息肉阻塞60例(75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巩膜切器切泪点息肉。随访1年,观察术后泪溢症状和泪道冲洗情况。结果75眼中71眼(94.67%)切后泪溢症状消失,冲洗泪道通畅。其余4眼未愈(5.33%),经再次切后治愈。结论应用巩膜切器治疗泪点息肉效果良好。

  • 标签: 息肉,泪点 咬切器,巩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如何应对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是摆在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重点论述了深刻领会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让“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提出具体措施。

  • 标签: 咬耳扯袖 监督常态 纪检监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产后盆康复治疗在盆肌力恢复方面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分娩的 10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病例 50 例,以常规产后训练为主;一组命名为观察组,病例 50 例,以产后盆康复治疗为主;对比两组盆肌力恢复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持续收缩时间与持续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可见显著差异( P<0.05 )。 结论: 产妇产后开展盆康复治疗,可促进盆肌力恢复,可在产后康复中推广。

  • 标签: 产后 盆底肌力 盆底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肌锻炼对产后盆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肌肌力的影响。方法抽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产后盆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盆肌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肌肌力、盆肌疲劳值及性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盆肌肌力、疲劳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肌肌力均高于治疗前,疲劳值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盆肌肌力高于对照组,疲劳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性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将盆肌锻炼应用于产后盆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盆肌肌力,提高其性生活质量。

  • 标签: 盆底肌锻炼 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早期盆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功能障碍的疗效 。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的 62 例 产后盆功能障碍 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 62 例产妇进行分组,各 31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 盆康复 锻炼,实验组早期开展 盆康复治疗 。观察并比较 2 组的疗效。 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 产后盆功能障碍 产妇实施早期 盆康复治疗 ,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功能障碍 产妇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产后早期不同时段个体化盆康复治疗对女性盆肌力及盆功能的价值评价。 方法:选取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6 月 本院的 120例产后 早期进行康复 不同时段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均≤3级的女性盆功能障碍, 以及康复前盆疾病给身体造成的功能损伤的产妇为 研究对象, 并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 n=60 例 ) 和研究组( n=60 例) 。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手法,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盆康复手法,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 Ⅰ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以及 Ⅱ类肌 纤维的收缩次数。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Ⅰ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Ⅱ类肌 纤维的收缩次数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临床治疗女性盆肌力以及盆功能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产后早期不同时段的个体化盆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盆肌力以及恢复盆功能,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增强纤维收缩的持续时间以及持续次数,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肌 康复治疗 功能改善 盆底肌力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口癌病人术后康复,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方法 以口癌患者 40 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 2018 年 4 月 -2020 年 4 月,分为参照组 20 例与研究组 20 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术后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与参照组比较, P>0.05 ,统计学意义不存在。 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 P<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 口癌患者实施术后康复护理,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护理效果。

  • 标签: 口底癌 术后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女性在生产后有较大几率会出现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女性在产后盆的支持组织退化、创伤,这种情况最终会导致女性盆腔器官脱落或者性功能障碍等,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女性压力,出现尿失禁的状况,这些出现的病情都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度不良的影响。那为了防止和避免这类事件发生,就要提高女性在产后的盆康复和治疗情况。

  • 标签: 产妇 盆底康复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盆功能障碍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 PFD )的治疗中应用盆康复治疗结合中医共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两组 PFD 患者各 63 例,均在 2019 年 2 月指 2020 年 2 月入本院妇产科诊治,一般资料的组建差异不明显( p<0.05 ),仅开展盆康复(电刺激 + 生物反馈)治疗的一组为参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共振治疗的一组为研究组,以盆肌电位、盆肌力两项指标评价盆功能,观察疗效。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在盆肌电位方面,治疗后的二组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比参照组指标更理想( p<0.05 )。将盆肌力分为 I、 II类,每类分为 0-5 级,经治疗后研究组的盆肌力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 p<0.05 )。结论 中医共振治疗有利于患者进一步改善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为无创治疗,痛苦小,可推广。

  • 标签: 盆底康复 中医共振 盆底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肌康复治疗对改善产妇产后盆肌力所起到的效果。方法:2019年5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期间,选择在我院分娩的20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两组产妇产后均接受普通干预,观察组产妇加用盆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盆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且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将盆肌康复治疗融入产妇产后干预工作中,对改善其盆肌力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 盆底肌力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