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呼吸力的短期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及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每周治疗6 d,持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肺功能呼吸力进行测定,同时采用躯干功能障碍量表(TIS)、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对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疲劳程度进行评定,并对比治疗期间2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峰值呼气流速(PEF)、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及TI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F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除MBI评分外观察组其余各项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SAP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3周的呼吸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呼吸力及吸气耐力,有助于患者获得更好的咳嗽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并缓解其疲劳程度。

  • 标签: 脑卒中 呼吸肌训练 电刺激 肺功能 呼吸肌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呼吸功能锻炼辅助治疗COPD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究,以期为今后该疾病护理提供一些有益建议。方法采取随机选择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一年时间内所收治5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后根据治疗方案对他们开展呼吸功能锻炼,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以此探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气体交换受损都实现了较好的改善,并且大多数人呼吸由以往浅而快转变为深而慢的平稳呼吸。结论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辅助治疗与护理,不但可以有效地缓解他们缺氧症状,同时更有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因而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呼吸肌功能锻炼 COPD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膈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及呼吸抗阻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每日治疗2次,每周治疗6 d,持续治疗3周。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采用超声检测2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吸气末膈厚度(IDT)、呼气末膈厚度(EDT)、平静呼吸及深呼吸时膈移动度,并计算膈增厚分数(DTF),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同时分析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膈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健侧膈功能障碍发生率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IDT、EDT、DTF、平静呼吸及深呼吸时膈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偏瘫侧及健侧上述疗效指标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偏瘫侧及健侧IDT、DTF、深呼吸时膈移动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改善幅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容易并发膈功能障碍,并以偏瘫侧膈功能受累为主;持续3周的呼吸抗阻训练联合反馈式呼吸电刺激治疗能有效增加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IDT、DTF及深呼吸时膈移动度,有助于提高患者膈收缩能力及肺功能,降低卒中患者膈功能障碍发生率。

  • 标签: 脑卒中 电刺激 膈肌厚度 膈肌移动度 肺功能
  • 简介:目的:考察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呼吸机力的变化,为患者术后治疗及护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比较130例接受脊柱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1d和2d时的肺活量、潮气量、最大呼气压、最大吸气压、呼气耐受时间和吸气耐受时间。并比较不同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患者呼吸功能呼吸力变化差异。结果脊柱手术患者术后1d的呼吸功能呼吸力显著降低(P<0.01),术后2d呼吸功能呼吸力与术后1d相比有些许回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椎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呼吸力下降比例显著高于颈椎和腰椎手术患者(P<0.01),且颈椎手术患者高于腰椎手术患者(P<0.05)。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呼吸力降低水平显著低于肿瘤患者(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呼吸力显著降低,且胸椎手术和肿瘤手术对患者呼吸功能呼吸力影响较大。

  • 标签: 脊柱手术 呼吸功能 呼吸肌力
  • 简介:术后残余松作用在术中应用松药的病人很常见,是麻醉恢复期病人发生低氧血症、上气道梗阻,误吸和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应用中、短效松剂,加强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和正确应用松拮抗剂等措施来降低残余松发生率。

  • 标签: 肌松药 残余肌松作用 术后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脑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呼吸训练方法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旨在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方法:通过系统回顾和分析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脑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的护理策略,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至2023年间收治的脑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呼吸训练,包括腹式呼吸、唇闭呼吸呼吸力量训练等;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进行为期8周的呼吸训练后,其呼吸功能指标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肺活量(P=0.002)、用力呼气一秒量(P=0.003)均有显著性差异,生活质量评分(P<0.001)亦有显著提高,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P=0.004)显著降低。结论:针对脑卒中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的呼吸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其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该护理策略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 呼吸功能障碍 呼吸肌训练 护理策略 生活质量
  • 作者: 夏金根 巴文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在各种有害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膈疲劳、衰弱和收缩力下降等功能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能够延缓膈肌萎缩和增强收缩功能,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和改善预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康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9例,根据吸气力百分比(实际力指数/预计力指数)将患者分为呼吸功能障碍组(<50%)和对照组(≥50%)。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脑卒中类型、脑卒中部位、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史)、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是否有吞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和简化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患者的运动和平衡能力。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39例患者中,呼吸功能障碍者81例(占58.27%)。单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部位(是否涉及脑干)、是否伴有吞咽障碍、FMA评分和BBS评分是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伴有吞咽障碍、FMA评分和BBS评分是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伴有吞咽障碍为危险因素,FMA评分和BBS评分高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脑卒中后部分患者会存在呼吸功能障碍,伴有吞咽障碍为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FMA评分和BBS评分高是其保护性因素。

  • 标签: 脑卒中 呼吸肌功能 吞咽障碍 运动功能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COPD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呼吸康复锻炼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方法选择本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84例COPD患者开展研究。应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呼吸康复锻炼,采用肺功能(FVC、FEV1、FEV1/FVC)以及生活质量(生活日常、社会活动、抑郁、焦虑)作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对比。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52.55±9.86)%比(46.8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2.15±0.39)分比(2.58±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对COPD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呼吸康复锻炼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呼吸康复锻炼还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呼吸肌康复锻炼 COPD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坚持呼吸功能锻炼对缓解期慢阻肺病人的影响。方法对76例慢阻肺缓解期病人住院期间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出院后在家进行自我锻炼。通过电话指导训练,及时解决疑点,纠正错误。呼吸功能锻炼12-15个月后观察患者呼吸困难的改善情况,评估呼吸功能锻炼效果。结果经过呼吸功能锻炼后,改善了呼吸功能,使患者呼吸困难得到改善,使活动耐力增加,减少疾病急性发作而就诊的次数,延缓肺功能进行性损害。结论慢阻肺缓解期患者长期坚持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慢阻肺(COPD) 呼吸肌功能锻炼 缓解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无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与年龄病程相匹配人群间的呼吸功能差异,探讨吞咽功能呼吸功能的相关性。方法从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科及神经科住院脑卒中患者310例中,选取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有无吞咽障碍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另选取资料匹配的3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分别评估3组的呼吸功能,比较3组间的差异;对吞咽障碍组行吞咽功能检查,取其电视荧光吞咽造影(VFSS)资料,使用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吞咽障碍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OSS)和视频吞咽造影功能障碍量表(VDS)对吞咽功能量化评定,分析吞咽功能呼吸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的呼吸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脑卒中吞咽障碍组和脑卒中非吞咽障碍组间的25%用力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气量(FVC)、用力吸气量(FIVC),脑卒中非吞咽障碍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75%用力呼气流量(FEF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项指标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与最大吸气压(MIP)(r=-0.618,P=0.001)、最大呼气压(MEP)(r=-0.410,P=0.038)、峰值呼气流速(PEF)(r=-0.443,P=0.024)间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DOSS与MIP(r=0.602,P=0.000)、MEP(r=0.496,P=0.005)、PEF(r=0.553,P=0.002)间的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VDS与MEP(r=-0.483,P=0.012)、PEF(r=-0.494,P=0.010)间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呼吸功能明显下降,且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呼吸功能的下降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肺通气 呼吸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呼吸训练方式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及膈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4例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两组均开展呼吸训练,A组为胸式呼吸训练,B组为腹式呼吸训练,并对比训练效果。结果 训练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吸气训练(IMT)对病态肥胖患者减肥术后肺功能呼吸力量及耐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拟行减肥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8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30天期间进行IMT训练,吸气阻力值分别设定为最大吸气压(MIP)的40%和5%水平,每天训练20 min。于手术前及术后第2,7,14,30天时分别检测对比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呼气流速(PEF)等]、呼吸力量[包括最大吸气压(MIP)和最大呼气压(MEP)]及耐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FVC:(91.6±11.2)% vs (105.5±10.8)%,P>0.05;FEV1:(92.1±15.6)% vs (104.7±11.3)%,P>0.05;PEF:(91.1±10.5)% vs (103.5±14.3)%,P>0.05]在术后第7天时均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对照组各项肺功能指标[FVC:(95.8±11.2)% vs (104.5±10.5)%,P>0.05;FEV1:(92.7±12.2)% vs (102.8±12.3)%,P>0.05;PEF:(93.2±10.7)% vs (107.4±16.3)%,P>0.05]在术后第14天时才恢复至手术前水平;观察组在术后第30天时MIP[(112.5±11.6)% vs ( 100.0±9.3%),P<0.05]及吸气耐力[(126.1±10.9)% vs (100.0±11.2)%,P<0.05]均较手术前明显增加,对照组MIP[(86.2±8.6)% vs (100.0±10.9)%,P<0.05]则较手术前明显降低,呼吸耐力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104.6±11.5)% vs (100.0±9.9)%,P>0.05]。结论IMT训练能有效改善病态肥胖患者减肥术后吸气力量及耐力,同时还能加速肺功能恢复,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态肥胖 吸气肌训练 减肥手术 肺功能 呼吸肌力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康复锻炼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7年1月—2018年2月90例COPD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联合呼吸康复锻炼治疗。比较两组COPD治疗转归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PEF、VC、FEV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COPD治疗转归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不同维度指标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PEF、VC、FEV1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PEF、VC、FEV1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第一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的治疗方案联合呼吸康复锻炼治疗COPD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呼吸肌康复锻炼 COPD患者 肺功能 改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