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专科护士的培训模式、培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培训效果,提高呼吸专科护士的护理能力。方法2015年5月至2015年11月共举办2期呼吸专科护士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不断优化相应课程,尽最大努力满足培训需求,持续进行质量改进,分析并总结学员的培训效果。结果共培训护士76名,护士的呼吸专科护理理论成绩、实践操作成绩在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科学严谨的课程设置、持续质量改进,达到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新要求,确保呼吸专科护士的培训效果。

  • 标签: 呼吸专科 护士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无创呼吸专科护理对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选择本院急诊内科收治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作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一组25例。2组均选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选用无创呼吸专科护理。护理后对比2组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无创呼吸机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机主要并发症的发病率为8%,小于对照组32%,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内科呼吸衰竭患者接纳无创呼吸机治疗时,无创呼吸专科护理干预可改善其呼吸情况,减少呼吸机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呼吸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干预“共情共呼吸”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取60例呼吸道慢性疾病患者分2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共情共呼吸”延续护理。对比自我管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自我管理质量、护理满意率均高(P<0.05)。结论:针对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干预“共情共呼吸”延续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质量,以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达到护理目的,保障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呼吸专科护理门诊 “共情共呼吸”延续护理 自我管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科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临床药师在呼吸科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实践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可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学服务,对确保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不合理用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专科临床药师 呼吸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小儿呼吸专业专科进修医师培训情况,为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本专业专科进修教育培训体系,提高本专业专科培训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来我院小儿呼吸专业进修的24名专科医师做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匿名网上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培训学员基本情况、对培训的满意度调查、培训前后临床胜任力改变的自评及对本专业培训的意见及建议。结果专科进修医师对本专业培训的教学资源、理论及临床技能培训等工作安排满意度较高,小儿呼吸科临床胜任力(医患沟通能力、问诊查体能力、阅片能力、肺功能检查技术、支气管镜技术)得到显著提升。结论:进修医师普遍对本专业专科培训效果满意,培训内容满足学员需求,但同时存在带教师资水平不一致及考核长效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的问题。

  • 标签: 专科培训 培训质量 小儿呼吸专业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阻塞为特征的肺部疾病。肺功能逐渐下降,常伴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已成为第四大死因。专科护理门诊作为一种先进的护理实践模式,在护士主导的门诊开展,提供专科疾病护理、康复护理、慢性病家庭自我管理技能和随访。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门诊护理的发展对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病例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标签: 呼吸护理门诊 其实施 Copd患者 案例管理 影响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个案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慢阻肺患者50例,由门诊专科护士实施个案管理,分析实施前、实施后6个月的体质指数(BMI)、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评分差异,同时分析个案管理后的用药依从性变化差异。结果实施个案管理后6个月患者mMRC评分[(1.9±1.2)比(1.4±1.1)分]、6MWD[(238.1±84.9)比(284.1±113.8)m]和CAT评分[(19.7±6.6)比(17.1±5.9)分]等呼吸困难程度、运动耐力、自觉症状等指标均有所改善(均P<0.05)。实施后6个月患者BADL评分[(87.8±5.4)比(90.0±7.5)分]、SGRQ总体评分[(48.0±7.5)比(45.0±6.9)分]也均有改善(均P<0.01)。患者随访1、3、6个月后用药依从性评分分别为(7.1±0.8)、(7.4±0.8)、(7.7±0.5)分(P<0.01)。结论实施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可以有效管理慢阻肺患者,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自觉症状、自理能力和运动耐力等。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门诊病人 护理 个案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对患者实施慢阻肺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68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4人。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前后的肺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实施优质护理前,并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实施优质护理后,差异明显(P

  • 标签: 呼吸专科护理 慢阻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呼吸机的消毒与使用情况,按照规范要求执行,从而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了解呼吸机的消毒方法和管理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呼吸机清洗、消毒流程,对神经外科ICU室所有使用呼吸机的住院病人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调查2011年神经外科ICU室使用呼吸机的住院病人为89例,女32例,男57例,感染率为856%。比2010年下降了1236%。结论规范呼吸机的消毒和使用管理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对控制医院感染起到很好的作用。

  • 标签: 呼吸机 清洗消毒 控制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越来越多,主要跟我国城市工业化,大气污染,环境因素,人口老龄化,吸烟等有关,我院呼吸内科为特色专科,中西医结合为主要治疗手段,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高,免疫力增强[1-2]。不过,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原因,抗菌株范围逐年扩大,抗生素使用率,使用量也逐年提高,抗菌药物药占比居高不下[3-4]。

  • 标签: 呼吸系统 专科用药 抗菌药物
  • 作者: 雷玲子 王浩 王冉 胡强 李志伟 董琼 刘真 李文 文富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1年第03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病学研究室,成都 610041,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攀枝花 617000,西部战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都 610083,南充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南充市 637000,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凉山 615000,彭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彭州 611930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呼吸专科医师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疗认知现状。方法于2020年5—6月,基于支气管扩张症专家共识及诊疗指南设计问卷,对四川省、云南省50家医院的呼吸专科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91份,收回641份,筛选后获得有效问卷601份(有效回收率87.0%)。调查采用电子问卷方式,由受访医师根据对该病的认知独立作答,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支气管扩张症诊断、严重程度评估、治疗以及中医中药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依据相应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来评估受访医师的认知现况。结果540名(89.9%)受访医师认可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是支气管扩张症确诊的“金标准”,但318名(52.9%)对常见影像学表现认知不全面,不同级别医院或不同学历的医师对支气管扩张症影像学的认识也有一定差异(P<0.05)。仅118名(19.6%)受访医师比较了解支气管扩张症严重程度评估。但在比较了解该两种评分的118名受访医生中,65名(55.1%)表示不会在临床工作中主动将该评分用于患者评估。对稳定期患者,受访医师最为推荐的治疗方式是气道清除技术[410名(68.2%)],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体位引流[559名(93.0%)]。对急性加重期患者,绝大多数受访医师推荐首要治疗方式为抗生素治疗[600名(99.8%)],同时需完善痰培养[544名(90.5%)]、血炎性标志物[523名(87.0%)]等检查。504名(83.9%)受访医师认为铜绿假单胞菌是支气管扩张症最见病原菌。对反复加重患者,385名(64.1%)受访医师认为长期抗生素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在认可该治疗方法的385名受访医生中,仅113(29.4%)名表示愿意在临床工作中为反复加重患者推荐长期抗生素治疗。其他治疗手段中,304名(50.6%)受访医师对中医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持有支持态度。然而,在持支持态度的304名受访医生中,仅86名(28.3%)会主动向患者推荐中医中药方案。不同级别医院的医师在对中医中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态度和临床应用中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呼吸专科医师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认知有所不足,来自不同级别医院的受访医师了解程度有所不同,对指南认知和临床实践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应进一步推广加强支气管扩张症的早期诊断、规范诊疗。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问卷调查 呼吸专科医师 诊疗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专科个案护理查房在呼吸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我院呼吸内科进行实习的护士40名,通过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20名护士采用传统临床护理教学法,实验组20名护士采用多元化临床护理教学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护士教学应用效果相关指标,从而明确专科个案护理查房对呼吸科护理教学的价值。结果:实验组护士的理论知识评分和教学效果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专科个案护理查房 呼吸科 临床护理教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专科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36例,观察组36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常规组实施专科护理,观察组实施专科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2(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常规组,PaO2(血氧分压)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采用无创呼吸机实施治疗的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过程中,给予其专科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专科护理 预见性护理 无创呼吸机 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专科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平分为对照组(专科护理)和观察组(专科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两个小组。结果:患者血气功能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专科护理,慢阻肺,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专科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专科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12.50%,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在生活饮食、精神状态、行动能力、健康管理评分为89.65±0.79、90.54±0.76、90.97±0.42、90.78±0.44,优于对照组83.53±0.75、82.12±0.53、81.75±0.23、82.66±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有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在今后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 标签: 专科护理 预见性护理 无创呼吸机 COPD合并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核心能力的呼吸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课程体系。方法以呼吸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查阅、头脑风暴、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形成呼吸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课程体系条目池。于2020年10—11月,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20名呼吸领域的护理、医疗专家进行2轮函询,最终确定呼吸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课程体系的框架和内容。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95.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90;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232、0.302(P<0.01);最终确定呼吸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课程体系包括4个一级条目、14个二级条目、68个三级条目。结论呼吸专科护士临床实践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较高,可应用于呼吸专科护士的临床实践教学。

  • 标签: 呼吸 护士 临床实践 课程设置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医联体模式下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共享在COPD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住院的13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实施医联体模式下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共享,为期1年。比较两组的BODE指数、COPD评估测试量表得分、1年内再次入院率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6 min内步行距离(6MWT)高于对照组,且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MRC评分、BODE指数和CAT得分低于对照组,且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1年内的再次入院率分别为23.88%、4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联体模式下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共享模式对COPD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再次入院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医联体 专科护士 共享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国呼吸专科医师临床实践中对于门诊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诊断和评估工具应用现状,为推广实施诊疗规范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中国慢阻肺联盟(含94家单位)、北京市慢阻肺联盟(含108家单位)和中国基层呼吸疾病联盟(覆盖除港澳台及西藏外30个省市自治区)的呼吸专科医师发放和回收由研究者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我国呼吸专科医师对于门诊稳定期慢阻肺诊断和评估工具的应用情况,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 204份。71.7%(2 297/3 204)的受访医师来自三级医院。75.4%(2 415/3 204)的医师依据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肺功能结果诊断慢阻肺,且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78.7%比66.9%,P<0.01)。99.3%的医师在诊断过程中会询问/评估呼吸困难症状,但26.8%的医师未使用评分系统(慢阻肺评估测试问卷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进行量化评估。尽管83.8%的医师会在工作中使用指南推荐的综合评估(即ABCD分组),但只有45.1%完全依据分组制订初始治疗方案。另外,28.5%的受访医师没有常规检查血嗜酸粒细胞计数,20.1%的医师没有主动询问肺结核病史。结论虽然大多数呼吸专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能够基本依照指南对门诊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进行诊断和评估,但在评估工具的使用上仍有所不足,在诊治规范的推广和培训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问卷调查 诊断 评估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住院患者呼吸道护理管理中采用危重症专科小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取100例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次将患者分成两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配。调查组50例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调查组采用危重症专科小组护理,对照组采用呼吸道疾病常规方式护理,对比临床价值。结果:调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组间差异具有临床比较价值(P

  • 标签: 呼吸道疾病 危重症专科小组 住院患者 呼吸道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