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在血管外科医师经常要面对的周围动脉病变中,除了损伤以及闭塞性病变以外,最常见的就是动脉瘤了。周围动脉瘤是指颈动脉瘤、内脏动脉瘤和四肢动脉瘤等。四肢动脉瘤包括上肢的锁骨下动脉瘤、腋动脉瘤、肱动脉瘤、桡、尺动脉瘤和下肢的股动脉瘤、腘动脉瘤、胫前动脉瘤、胫后动脉瘤、腓动脉瘤及其分支动脉瘤等。由于动脉瘤有破裂的趋势,甚至致命的风险,所以正确和及时地处理周围动脉瘤至关重要。

  • 标签: 真性动脉瘤 周围动脉瘤 假性动脉瘤 股动脉瘤 动脉重建 颈动脉瘤
  • 简介:摘要周围动脉瘤(peripheralarterialaneurysm)是指主动脉以外的动脉区域发生的局限性扩张。可发生在颈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尺及手部动脉、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部位,后两者为好发部位,约占90%。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发生在肢体一侧或两侧,有时可伴有体腔内动脉瘤。现将护理工作要点以及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周围动脉瘤 护理
  • 简介:中心动脉压是基准血压,它与肱动脉压存在差异,特别是在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其外周动脉血压可能因用药而与中心动脉压相差甚大,这是因为不同的药物对中心动脉压影响不同,这同时也是不同药物疗效不同的重要原因。中心动脉压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决定患者预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标记。ASCOT—CAFE研究强调了中心动脉压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和独立的更强的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因此,了解、监测中心动脉压将对分析药物的真实疗效和疾病的真实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心动脉压 周围动脉压 心血管疾病 药物疗效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血压
  • 简介:动脉硬化是动脉血管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它可导致动脉血管的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动脉硬化性疾病是随着人们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的一种血管疾病,通常是在青少年阶段开始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成为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动脉硬化性疾病 周围 动脉血管 炎症性病变 血管疾病 青少年
  • 简介:慢性主动脉周围炎以腹主动脉至双侧髂动脉较为多见.曾被认为是一个疾病谱.包括炎性腹主动脉瘤、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和动脉周围腹膜后纤维化等;其致病基础是纤维化炎症: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瘤样扩张、后腹膜纤维化、纤维化累及周围脏器。在以往的研究中.慢性主动脉周围炎被认为是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引起的炎症反应。

  • 标签: 动脉周围炎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 慢性 炎性腹主动脉瘤 炎症反应 腹膜纤维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外伤性周围动脉瘤34例,重点讨论外伤性动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认为外伤性动脉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术式必须根据瘤体的解剖部位,患者的健康情况和局部条件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动脉瘤 搏动性肿块 血管杂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内分泌器官,心包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脂肪组织,与相邻的血管壁相互作用,能以旁分泌方式调节心血管生物学功能,也可对来自血管壁的信号做出反应改变其表型。PCAT无创影像分析有助于识别高风险的心血管病患者,对CAD的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冠状动脉周围脂肪无创影像学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影像组学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男性周围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将65例男性患者,根据超声诊断分为周围动脉硬化症组(实验组)38例,无周围动脉硬化症组(对照组)27例。设计一般隋况调查表,登记受试对象的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测量血压、身高、体质量。计算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结果实验组受试者的高血压病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比例、冠心病和吸烟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TG、LDL—C、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应该根据老年男性周围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特点从心理、生活方式、用药和健康教育4方面进行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男性 动脉硬化 临床特点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杂交手术治疗急性周围动脉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3月诊治的10例急性周围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总动脉损伤5例,股浅动脉上段损伤3例,股深动脉分支损伤1例,腋动脉损伤1例。治疗首先采取腔内介入方法,低压维持球囊充盈状态控制动脉破口出血。静脉复合麻醉下立即行血管探查手术,其中6例直接缝合破损血管,3例以自体大隐静脉修补损伤血管,1例股深动脉分支损伤者以弹簧圈栓塞后行患侧血肿清除手术。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81.0±17.9)min,平均失血(200.1±44.6)ml,术后2~3d拔出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患肢血液循环良好,但有不同程度肢体肿胀,未行筋膜切开减压术。本组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1例患者出现下肢间歇性跛行,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杂交手术是治疗周围动脉损伤的一种很好的选择。

  • 标签: 周围动脉损伤 介入治疗 杂交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β2-微球蛋白(β2M)对周围动脉疾病的(PAD)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本文共收集:PDA[踝臂指数(ABI〈0.9)]患者63例,PDA组与ABI正常,无PDA临床表现的正常组73例,分别检测β2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DA组β2M及hsCRP值显著差高于对照组(P〈0.05),但PDA组β2M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PDA组患者β2M值升高,是PDA的相关因素,此一研究结果认为β2M值升高亦为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助于PDA的早期诊断。

  • 标签: Β2微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周围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周围血管疾病外科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80岁以上高龄的急、慢性周围动脉闭塞患者的血管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共施周围血管手术32例次,术后30d内病死率为16.7%(5/30),肢体保全率为71.9%(23/32).其中急诊死亡为27.3%(3/¨),择期死亡为10.53%(2/19).随访24个月,全组生存率为76.7%(23/30),肢体保全率为65.6%(21/32).结论对经选择的80岁以上患者施行周围血管手术是可行的,术后死亡率低,远期效果良好.

  • 标签: 外科治疗 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四肢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肢体的大、中动脉病变导致血管狭窄以致闭塞,使患肢出现缺血性症状。在四肢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远高于上肢。目的讨论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本病由于是慢性病并疼痛不适,活动受限,使病人自理能力降低,易出现焦虑、情绪低落,而对残疾的恐惧可加重其不适。护士应了解病人恐惧的感受,积极主动地指导病人促进血流循环的方法,重点介绍足部护理。

  • 标签: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 心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介绍本中心2014年7月至2019年10月因肺动脉假性动脉瘤(PAPA) 所致大咯血的15例患者临床资料、影像学数据、腔内治疗方法,结合已发表文献探讨经血管内Interlock微弹簧圈栓塞治疗PAPA所致大咯血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