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院管理中涉及三类内部权力:行政权、审判权和监督权。监督权运行的管理往往被忽略。审判权与行政权合一、行政权与监督权合一的现行管理结构是导致法院内部监督体制失灵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法官违法行为持续多年未被发现和发现者皆来自外部监督体制的根本原因。有关司法配置和运行的改革就要从消除法院管理中背离公共管理理论和违反审判规律的现象开始,按照“三权三性”确立方案:行政权具有服务性,为审判工作提供服务;审判权具有独立性,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监督权具有主动性,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必须启动纪检监察程序。检察机关对于存在内部审批的案件一律提起抗诉,对于审批案件者依据刑法追究渎职责任,通过多方合力推动新一轮司法改革取得实效。

  • 标签: 法院管理 案件审批 审判权 监督权
  • 简介:【摘要】军事司法作为维护军中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其权力运行的价值追求对于军事司法目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军事司法运行的概念入手,同时对军事司法价值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考察评析,进而提出军事司法运行价值追求的理想样式。

  • 标签: 军事司法 权力运行 价值追求
  • 简介:在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职权配置的合理性不仅影响到司法的公正、权威、高效,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我国三机关刑事活动中的关系看似公平,实则违背了刑事司法运行规律,造成三者之间的失衡。因此,如何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出司法职权的优化路径,对于司法体制的改革至关重要。

  • 标签: 刑事司法权力 司法平衡 制约
  • 简介:司法威是我国法治化进程中的瓶颈,也是树立法律权威的关键。司法威是一种正当权威,它是权力与正当性的结合,是事实性与规范性的统一。是司法的排他性与道德性、知识优越性的结晶。基于司法威的这种性质,司法威的实现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司法之保障所需条件,知识优越性所需条件,以及司法道德性所需条件。

  • 标签: 司法权威 法律权威 正当权威
  • 简介:我国司法运行不规范、冤假错案多发的主要原因是司法运行中行政化思维根深蒂固,学者们有针对性地提出许多去除行政化、提高法官独立程度的改进建议,但司法的实际运行状况依旧令人堪忧。理论建议难以被实践采纳的根源在于我国司法运行过程中的价值缺失,不仅法官普遍地缺乏法律至上、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之价值观念的支撑,而且现行司法制度也缺乏对这一价值观念的贯彻与保障。唯有进一步完善司法价值体系,才能有效改变目前司法运行不规范的局面。欲去除我国司法运行中的行政化思维,构建正当的司法价值体系,必须在加强法官法治意识和审判独立意识的同时,将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观念真正贯彻到司法制度的改革进程中去,才能有效保障司法的规范运行

  • 标签: 司法权力 规范运行 去行政化 独立审判 价值构建
  • 简介:本文以目前对司法的研究现状作为出发点,从司法的内涵和程序性、独立性的特性对司法的属性进行相关表述。深刻了解司法的属性是进行司法改革试验的基础和前提,也才能更好的推动司法改革。

  • 标签: 司法权 裁判权 司法改革
  • 简介:当一个政体陷入紧急状态中,民选的立法和行政机关往往倾向于以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名义,采取剥夺公民权利的严厉措施,而司法部门就负有抵制民选机关的任务,来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因其非民选的先天特征而使司法机关在保护公民权利的行动中相对民选的政府部门缺乏正当性基础。因此本文寻求通过树立一种新的民主观念给予司法部门抵制民选机关的正当性基础,增强司法的法理地位,从而达到在甚至当今反恐战争如火如荼的时期仍能形成公民权利的一道坚实的制度性屏障。

  • 标签: 紧急状态 基本权利 自立法 自我设限的立法 多数原则
  • 简介:开放动态的社会环境以及更加强调公平、正义、人权保障理念的现代法治体系,已不是靠传统的执法思维、方式、体制机制能够从容应对的,构建与现代警务相适应的执法权运行机制是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的迫切需求。深化执法权运行机制改革的基本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完善一个平台”,打造“四大体系”,核心是牢牢把握公安执法质量生命线,深化“三项改革”,重点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基层执法难题。

  • 标签: 现代警务 执法权力运行机制 探究
  • 简介:'司法能动主义'是一个不合中国司法语境的、含义混乱的标签,不足以正确反映我国司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应当用'司法的能动性'来替代相关的论述。当下中国司法能动性的发挥对于应对诉讼量激增的客观形势、充分利用司法资源、完善司法程序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司法也必须在宪政框架内恪守其本分,遵循应有的界限。

  • 标签: 司法能动主义 司法权的能动性 司法能动性的界限
  • 简介:为了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和概括司法能力建设与研讨有关审判制度改革问题.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决策、管理和审判能力.增强法官适用法律、驾驭庭审和判决说理的能力,提高司法水平.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2005年全国法院第17届学术讨论会以“司法能力建设与司法体制改革问题研究”作为中心议题.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理论研讨。本期我刊特别选出获奖的5篇论文,希望读者藉此可以对相关问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 标签: 能力建设 司法权 人民法院 改革问题 学术讨论会 审判制度
  • 简介:司法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的统一性是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司法运行中出现地方化、行政化和功利化倾向,这种"三化"现象是对司法否定性评价的根源,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解决的对策:围绕司法独立行使为核心理念改革现行的司法财政、人事制度,创设以法官独立为中心的现代法官制度.

  • 标签: 司法权 泛化 司法改革
  • 简介:司法并非理所当然地属于国家。从历史上看,人民直接行使司法并非罕见。这些事实表明,在近代君主专制国家制度形成之前,人们还认为司法应当属于人民、并由人民直接行使或至少部分地直接行使。古雅典、古罗马形成的人民部分地直接行使司法的制度不仅体现着人民司法的理念,还包含着防范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深谋远虑。

  • 标签: 人民司法权 公民陪审法庭 市民裁判制度 民众参与意识 公民权利
  • 简介: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引入争端解决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其成员间的贸易争端,确保了世界贸易组织各项协议的遵守而被公认为是世界贸易组织最独特的贡献.然而在其运作过程中,作为国际语境下的司法性机构,实践的挑战使得争端解决机构遭遇了来自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外的多重合法化危机,并愈演愈烈.贸易与环境的均衡、法律适用的权限等现实问题使得争端解决机构不得不对其合法化边界进行重新划定.而在国际机构良善运行之必要、贸易本身的穿越性以及不同国际法规范追求的价值必然迥异的大背景下,争端解决机构司法边界的重新划定应从遵从国际法原理、公平解决贸易交叉引发的法律问题以及科学处理条约法律冲突等多方面进行.

  • 标签: 正当性 合法化边界 贸易偏见 法庭之友
  • 简介:纠纷解决是法院所承担的核心社会职能。在纠纷解决当中,裁判理性是司法裁判理性化得以展开的基础和内在动力,需要在权衡各种复杂因素的基础上逐步展开。同时,裁判理性的展开总是面临着审判裁量的二维权衡和反思,并集中在“落实规则治理和审判裁量”之间的调适状态中。在裁判理性的具体展开中,审判裁量的二维权衡关涉裁量正义的最终实现。人类理性化的发展是不可抑制的,而司法的技术权威是司法威建构的重要来源。

  • 标签: 裁判理性 审判裁量 裁量正义 司法权威
  • 简介:司法威是指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应当享有的威信和公信力。司法威的树立对于法官管理机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法官具有一定的独立地位;法官专业化和精英化;法官高薪制;法官严守职业道德。针对我国法官管理机制存在的诸多弊端,有必要加以完善,以维护司法威,确保司法公正。

  • 标签: 司法权威 法官独立 法官专业化 法官高薪 法官职业道德
  • 简介:司法威的确立,离不开相关条件的支撑。从外在基础而言,必需强调政治力量对司法机构的尊重,理顺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倡导社会民众对于司法的理性对待,同时当事人应当抱持对司法审判的高度信任。而目前我国司法威的不足以及司法公信力的下降,均与上述问题没有得到合理解决密切相关。

  • 标签: 司法权威 政治力量 法院关系 社会理性 法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