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苷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1994年~2006年低分子右旋糖苷不良反应13年间的国内文献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分子右旋糖苷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小于5min和大于3d两个时间段,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心血管系统为主,分别占不良反应的53.73%和23.13%,其次为泌尿系统(18.60%)的不良反应。在817例不良反应中可痊愈的为719例,占88.0%,33例患者中有严重后遗症的占4.04%,有62例因抢救无效死亡的占7.59%,另有3例病危自动出院的占0.37%。结论:低分子右旋糖苷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应合理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苷 不良反应
  • 简介:本实验应用高分子右旋糖苷复制家兔脑软膜微循环障碍,选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及多部位微循环观测系统观测脑微循环的改变。显示约60%家兔脑软膜微循环障碍。电针足三里、曲池及人中、内关可增加高分子右旋糖苷所引起微循环障碍后脑微循环血流量

  • 标签: 软脑膜 微循环 针刺研究 高分子右旋糖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2年9月-2013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干眼症患者36例72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滴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贝复舒眼液滴眼,均4次/日,治疗2周后复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test,ST)、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Schirmer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BUT、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联合贝复舒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

  • 标签: 复方右旋糖苷70眼液 贝复舒眼液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干眼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贫血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Hb(98.58±1.58)g/L、Hct(0.302±0.002)、SP(322.69±3.69)μg/L、治疗有效率97.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右旋糖苷铁治疗早产儿贫血,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右旋糖苷铁 早产儿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进胸水吸收,减少胸膜肥厚及粘连的方法。方法对3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在抗痨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结果30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均未出现胸膜肥厚及粘连。结论低分子右旋糖苷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佐治渗出性胸膜炎,胸水吸收快,后遗症少。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苷 复方丹参注射液 佐治 渗出性胸膜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及低分子右旋糖苷(以下简称低右)在习惯性流产中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治疗作用。方法:对28例有习惯性流产病史的早孕妇女,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加低分子右旋糖苷或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进行治疗。结果:28例孕妇中22例正常分娩,2例胚胎停止发展,余4例已孕21—30周待产。结论: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低右或联合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能有效治愈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

  • 标签: 习惯性流产 复方丹参注射液 低分子右旋糖苷
  • 简介:目的了解淮北3所医院临床分离的36株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钝化酶(AME)基因存在情况。方法采用MIC法测定临床分离菌株对3种氨基糖苷类及其他11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所测菌株中9种AME基因。结果36株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2.2%、70.3%和81.1%;27株(75.0%)检出AME基因,ant(3″)-Ⅰ、aac(6′)-Ⅱ、aac(6′)-Ⅰ、aac(3)-Ⅱ和ant(2″)-1检出率分别为63.9%、58.3%、50.0%、38.9%和36.1%,未检出aac(3)-Ⅰ、aac(3)-Ⅲ、aac(3)-Ⅳ、aph(3′)Ⅳ基因。结论淮北3所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严重,AME携带率高且基因型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

  • 标签: 多重耐药 氨基糖苷类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氨基糖苷类药物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抗需氧桌兰阴性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结核杆菌属和葡萄球菌的抗生素。

  • 标签: 氨基糖苷类药物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旋氯胺酮在小儿临床麻醉中的使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右旋氯胺酮分别在麻醉前用药、诊断性检查的麻醉以及椎管内用药实验的具体情况。结果在临床麻醉前用药及诊断性检查中使用右旋氯胺酮均没有发现不良反应患者,在椎管内用药中使用右旋氯胺酮的镇痛效果显著。结论右旋氯胺酮使用在小儿临床麻醉中是一种起效快、维持时间短,镇痛强度高的安全性药物。

  • 标签: 右旋氯胺酮 小儿麻醉 用药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右旋糖酐-40的临床药用进展。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病除了应用于改善微循环,防止休克后期的血管内凝血,抗血栓作用及渗透性利尿作用外,还应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急性单纯性胰腺炎、难治性肾病顽固性水肿、血液病血尿等方面。

  • 标签: 右旋糖酐-40 用途
  • 简介:本文对沙棘果用甲醇进行了提取和盐酸催化的水解实验,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提取液和水解液中的黄酮配基含量。实验证明:用甲醇在室温下提取26h,每克果粉得到槲皮素0.025mg,山奈素0.015mg,异鼠李素0.035mg;而用盐酸对果粉水解3h;每克果粉能得到槲皮素0.383mg,山奈素0.025mg,异鼠李素0.992mg。提取的黄酮配基的数量分别是水解的6.52%,60.2%和3.52%。由此可见,沙棘果中的黄酮配基主要是以黄酮糖苷的形式存在,在水解过程中可由糖苷经水解反应形成,对槲皮素和异鼠李素尤其如此。

  • 标签: 沙棘果 黄酮糖苷 黄酮配基 HPLC
  • 简介:人参皂苷为人参主要的药理活性组成部分,通过水解二醇系人参皂苷的糖苷配基是制备稀有人参皂的常用方法。酶法转化因其底物高度专一、条件温和、副产物少等潜在优势而被作为结构修饰和生理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主要对糖苷酶转化人参皂苷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其工业化生产高活性皂苷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人参皂苷人参皂苷糖苷酶微生物转化
  • 简介:本文对沙棘叶分别用甲醇和乙醇(70%)进行了提取和盐酸催化的水解实验,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提取液和水解液中的黄酮配基含量。实验证明:用甲醇在回流温度下提取4h,每克叶仅得到槲皮素0.003mg,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用盐酸对叶水解3h,每克叶子能得到槲皮素1.562mg,山奈素1.496mg,异鼠李素2.398mg。叶提取的槲皮素仅是叶水解得到的0.2%。由此可见,沙棘叶中的黄酮配基是以黄酮糖苷的形式存在,在水解过程中可由糖苷经水解反应形成,对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都是如此。

  • 标签: 沙棘叶 黄酮糖苷 黄酮配基 甲醇 乙醇 HPLC
  • 简介:【 摘要 】 唾液酸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糖酸化合物,而唾液酸 糖苷化 反应与常规糖苷化反应相比较为苛刻,其立体选择性较差 , 并且其立体构型极难控制 , 在 反应中能否有效地对 α 糖苷键进行获得是反应其优劣的重要标志。随着近年来对唾液酸糖苷化反应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本次研究针对唾液酸糖苷化方法的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唾液酸糖苷 α 糖苷键 离去基团 研究进展
  • 简介:分别以正辛醇、正十二醇、正十六醇和无水葡萄糖为原料合成烷基糖苷(APG),考察了其乳化能力随浓度和烷基碳链长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后的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APG对原油的乳化能力增强。随着烷基碳链的增长,APG对原油的乳化能力增强,乳状液稳定性也相应增强。APG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效果较好,两者体积比为1:4时润湿力最佳,体积比为1:1时乳化力最强,体积比为1:4时起泡性最好。

  • 标签: 烷基糖苷 葡萄糖 乳化 起泡 复配 合成润湿
  • 简介:目前关于大豆异黄酮水解主要有酶水解和酸水解两大类。高活性的大豆异黄酮糖苷水解酶因成本高尚不具备应用价值。现有的酸水解工艺主要采用盐酸、硫酸等无机酸作催化剂,水解温度较高,对设备腐蚀严重,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本文研究了固体酸作催化剂水解大豆异黄酮的工艺,以期克服无机酸作催化剂的不足,为大豆异黄酮苷元的制备生产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标签: 大豆 异黄酮 固体酸 酸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