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酿造白酒的过程中对酿酒原材料的要求十分高,优质的白酒原料应该是新鲜、无霉变和较少杂质。选择糖分或者淀粉含量越高、蛋白质适量、脂肪极少以及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元素的粮食谷物、薯类作为酿酒的原材料最合适不过,当然,每个地区由于土壤性质不同出产的粮食作物也不尽相同,酿出的酒的口感上也是有差别的。在我国白酒的酿造在选料上是十分严格的,而且有着“高粱香、玉米甜、大麦冲、小麦净”的说法,如果在酿造的过程中体现不出这种特点,可以说酿造的白酒是不合格的。本文和大家详细地分析一些不同中白酒原料再酿造过程中的特性对比,并对酿酒原料的发酵特性进行研究。

  • 标签: 酿酒 原料 发酵 特性
  • 简介:摘要:在葡萄酒的生产中,对于原料的选择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最适合用来酿造葡萄酒的原料是糖分或者淀粉含量更高,蛋白质适量,脂肪极少,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粮食、薯类。在中国,白酒的酿酒对于原料的选择是非常苛刻的,并且有“高粱香、玉米甜、大麦冲、小麦净”之说,在酿酒的时候不能反映出来,就说明酿酒的白酒不符合标准。文章就几种中酒的特点作了详尽的分析,并就几种中酒的特点作了比较。

  • 标签: 酿酒 原料 发酵 特性
  • 简介:采用生产用的贮藏酵母菌株——啤酒酵母(AJL2155),研究啤酒发酵期间接种酵母海藻糖含量对于发酵特性的影响。在EBC管中,10.8°P麦芽汁,14℃发酵96小时和144小时后,收集悬浮酵母细胞,获得不同海藻糖含量的种酵母。种酵母的海藻糖含量对于酵母生长、比重以及随后发酵期间酒精含量的产生没有影响。然而,高海藻糖含量的种酵母,在最初发酵阶段可维持悬浮细胞存活力,提高糖类的利用率,且增加异戊醇和异丁醇的形成。在这些发酵特性方面,种酵母的海藻糖含量,可以证实在啤酒厂内对于评价种酵母的活力是有用的。

  • 标签: 啤酒酵母 发酵 海藻糖 存活力 酒精 糖类利用
  • 简介: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发酵食品的兴趣不断增加,不同种类的水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发酵工艺中。然而,目前关于不同品种水果对发酵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的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本文旨在研究苹果、梨和李子等常见水果对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生长及产酸发酵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品种的水果在培养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发酵性能。其中,李子和梨的发酵性能优于苹果,而苹果的发酵能力则高于其他两种水果。此外,不同品种的水果对发酵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也存在差异:苹果对酵母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于乳酸菌的抑制作用较小;梨和李子不仅能有效抑制酵母菌的生长,还能促进部分乳酸菌的增殖。这些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发酵原料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不同品种的水果也对发酵微生物具有显著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合理搭配。

  • 标签:   水果 发酵 微生物 发酵特性
  • 简介:研究了以马铃薯为辅料的麦汁中酵母的发酵特性,以及所得啤酒的品质,探索将马铃薯用作啤酒新辅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大米为辅料的麦汁发酵特性相比,以马铃薯为辅料的完成主发酵的所需时间、在主发酵阶段可发酵浸出物含最的变化、酵母利用还原糖和α-氨基氮的情况,以及酒精生成量的变化等方面均无明显区别;双乙酰的生成情况略有不同,所得啤酒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GB4927-2001,但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綦酸所占的比例,都远高于添加大米辅料酿制的啤酒。

  • 标签: 酵母 马铃薯 啤酒辅料 发酵
  • 简介:对从健康婴儿粪便中筛选出的具有良好产酸、耐酸特性的嗜酸乳杆菌G2菌株在乳酸饮料中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嗜酸乳杆菌G2菌株在单独发酵时,以2.5%的接种量,酸凝时间为12h,酸乳中的菌体量可达1.3×10^9mL^-1。酸凝后的贮藏试验表明,D4℃值为9d,D25℃值为4d,将嗜酸乳杆菌G2和嗜热链球菌F01混合发酵,两菌株间存在一定的互生关系,酸牛乳中G2的菌体量为8.3×10^8mL^-1,大大缩短了混合发酵后的酸凝时间(只为7.5h)。嗜热链球菌的存在对G2菌株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嗜酸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发酵 乳酸饮料
  • 简介:从pH值变化、滴定酸度变化、乳酸茵活茵数量变化、持水性变化和粘度变化几个方面探讨了超高压技术作为预处理方式替代传统热处理方式的可行性.

  • 标签: 超高压技术 食品 酸乳 发酵
  • 简介:采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发酵麦麸制得富含天然酶的功能配料,分析麦麸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力变化,比较制作的麦麸面包(B1)、发酵麦麸面包(B2)、木聚糖酶麦麸面包(B3)和复合麦麸面包(B4),研究发酵麦麸对面包的膳食纤维组成及烘焙特性的影响。

  • 标签: 酵母发酵 烘焙特性 纤维组成 麦麸 面包 膳食
  • 简介:本文研究了协定麦汁的极限发酵度(AAL)与麦芽中淀粉的糊化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AAL的变化与淀粉糊化的初始温度有关。为了解释大麦淀粉糊化特性的差别,我们分析了淀粉中大/小淀粉粒的相对数量以及麦芽淀粉中预糊化的淀粉含量。大麦中大/小淀粉粒的含量并不能解释其糊化性能的差异。相反,糊化的初始温度与预糊化的淀粉含量存在负相关性。AAL与淀粉的预糊化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因此得出结论,AAL与大麦麦芽淀粉的糊化特性有关。

  • 标签: 发酵度 糊化特性 麦芽分析 淀粉
  • 简介:旨在研究回添固态发酵麸皮对所制得的重组全麦粉的品质特性的影响。将固态发酵麸皮和未发酵麸皮回添人小麦粉中制得重组全麦粉,研究重组全麦粉及全麦馒头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发酵使麸皮的营养成分得到改善,添加固态发酵麸皮的重组全麦粉在粉质特性

  • 标签: 固态发酵 品质特性 全麦粉 麸皮 重组 营养成分
  • 简介:摘要:为证明切碎和揉切会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发酵性质的影响,本文将结合一个小实验,以玉米秸秆为试验原料,展开切碎和揉切两种处理方式对青贮饲料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切碎和揉切处理以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 pH值均低于 4.2,其中揉切处理的结果 pH值为 3.5低于切碎处理的结果 pH值 3.89。揉切干物质的含量和粗蛋白的含量要比切碎组分别高 13.5%和 4.9%,而酸性洗涤纤维与中性洗涤纤维则分别比切碎组低 20%和 17%。从综合角度来看,论发酵特性和营养成分,采用切碎与揉切两种方式都可以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进行处理,但相比较而言,揉切处理方式获得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品质更好。

  • 标签: 切碎 揉切 玉米秸秆青贮饲料 发酵特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粮食作物秸秆是最主要的能量物质,富含有机质及﹑氮、磷、钾等各种营养物质。通过适当的秸秆还田能补给土地营养,从而提高土地理化性质,提高粮食作物生产率,增加农业效益。而且,秸秆还田对有机农产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秸秆燃烧对环境污染的直接影响都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成果采用提取秸秆浸提液,通过模拟雨水经淋溶分泌途径后形成的化感物,同样面向玉米等粮食作物,通过平板培养发芽和盆栽等方式,综合检测不同含量秸秆浸提液对小麦萌发情况及其幼苗出土生理物质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了秸杆化感物对玉米粮食作物生长的影响程度,为综合评估秸秆还田对常见粮食作物的影响程度奠定理论依据,引导农作物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 标签: 秸秆发酵 玉米种子 幼苗生长
  • 简介:增加食材的鲜味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出原有食材中没有的成分。这些成分散发出的独特味道和气味,使发酵食品产生了鲜味。

  • 标签: 发酵食品 传授 发酵过程 微生物 鲜味 食材
  • 简介:研究自然发酵及其优势菌(酵母菌)对小米淀粉分子结构及糊化特性的影响,为剖析不同菌属在小米自然发酵中的改性机理及发酵对小米淀粉性质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采用0.2g/100mL的NaOH提取发酵后的小米淀粉,研究自然发酵及优势菌发酵后对小米淀粉颗粒特性、结晶度、官能团、分子量、糊化及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酵母菌发酵后,淀粉颗粒表面有明显的侵蚀迹象,而自然发酵淀粉颗粒表面侵蚀迹象较轻;酵母菌发酵后小米淀粉的结晶度较自然发酵减少0.33%;发酵并未改变小米淀粉官能团区的峰位,但特征峰强度减弱,酵母菌发酵后小米淀粉指纹区图谱消失;未发酵小米淀粉重均分子量为1.5×10^4~5.9×10^5g/mol^-1,自然发酵分子量在2.1×10^4~5.4×10^5g/mol^-1间,酵母菌发酵后支链淀粉长链及直链淀粉比例减少而中间及短支链淀粉的比例相对增加;酵母菌发酵96h糊化温度较自然发酵下降1.07℃,热焓值较上升0.78J·g^-1;回生值较自然发酵下降471mPa·s。自然发酵的优势菌(酵母菌)使小米淀粉的分子结构、糊化及老化特性发生明显变化,并在小米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标签: 自然发酵 酵母菌发酵 淀粉 分子结构 糊化 老化
  • 简介:自然工艺——例如发酵.是工业(或“白色”)生物技术的推动力量。生物加工曾在许多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化学品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如今该技术可能将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发酵工艺失去青睐的原因仅仅是出于经济因素:过去,与建立在细菌产生的酶基础上的生物工艺相比,建立在从大量化石燃料中获得的原料基础上的化学合成工艺通常成本更低、且更易预测,现在的情况依然如此。

  • 标签: 发酵工艺 化学品生产 生物技术 商业价值 经济因素 合成工艺
  • 简介:摘要通过结合目前现有生物制药企业发酵废气产生进行研究,了解其中废气组成,根据企业采用废气防治措施验证其处理效果。

  • 标签: 发酵制药 尾气治理
  • 简介:摘要: 木糖醇是一种低热量的戊糖醇,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蔬菜、水果、蘑菇等中都有发现。同时也是人体糖类代谢的一种中间代谢产物,每天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生木糖醇。近年来,由于其高甜度、低热量和防龋齿的特性,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今,木糖醇的规模化生产主要是在镍的催化下木糖加氢还原制造,成本相对较高,生产安全性差,而微生物生产木糖醇成本低、工艺条件温和,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由于缺乏高效率生物 转化木糖生成木糖醇的优良菌株,制约了微生物发酵法生产木糖醇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因此,获得优良菌株、优化发酵工艺控制仍是生物转化木糖醇生产研究的重点。

  • 标签: 高产木糖醇酵母菌 筛选鉴定 两级法发酵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利用猴头和人参的药用价值。一种以猴头为发酵菌株的双向固体发酵方法,人参为药用基质(PGP组),猴头双向固体发酵-人参(HEP组),测定不同发酵菌组和人参药理基质组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 并采用DPPH法、oh法和abts +。 结果:40%酒精发酵菌组总糖含量最高,40%酒精发酵菌组总糖含量为0.98mg/g,40%酒精人参基组总糖含量为1.03mg/g, 人参碱组40 %酒精的总糖含量最高,蛋白质组90%酒精,发酵菌组90%酒精的总糖含量为0.18mg/g,发酵至30mg/g,发酵至40d,HEP90蛋白质含量达到0.54mg/g,PGP-90蛋白质含量达到0.46mg/g。结论:大型食用真菌发酵可以有效改善人参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促进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 标签: 食用菌发酵 人参 不溶性 膳食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