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公众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的现状,为相关单位和部门提供信息依据和参考。方法利用“公众用药安全”讲座活动对到场公众进行了随机调查,发放调查表150份,回收144份。通过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的方法,除去信息缺失较多的调查表,对剩余115份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多数被调查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及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公众希望政府部门加大药品监管力度,保证上市药品质量,治理虚假广告,及时公布药品安全信息,大力宣传科学合理用药知识,为其安全用药提供可靠的保障。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认知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公众使用化妆品的现状以及对化妆品不良反应认知,了解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监测部门提供信息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根据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化妆品情况、对化妆品的关注点,化妆品的不良反应认知和发生情况与建议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向就诊患者、高校学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超市员工、化妆品卖场员工、化妆品购买者群体,美容美发场所从业和消费者群体发放问卷,并当场填写,并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发放10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其中男性有156人,占比例为15.6%,女性有844人,占比例为84.4%,男女之比约为15;调查目标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8~40岁左右,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职业。结果显示有373人根据化妆品的说明书对化妆品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了解,占比例为37.3%;其中有129人产生过化妆品过敏,占比例为12.9%;190人购买化妆品是通过美容院或者网购获得,占比例为19.0%;129过敏消费者中有21人使用化妆品发生不良反应而没有找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占比例为16.3%。结论大众对于怎样安全使用化妆品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了解不够,所以应该通过各个途径普及对化妆品的使用、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不良反应的种类、不良反应反应情况以及斑贴试验等有关内容,让使用者进行了解,对自己的权益进行保护;监管部门还应该对网购等其他销售途径在展卖化妆品时的质量进行把控,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还要及时将新型化妆品的安全信息进行发布,使大众在使用化妆品时,能够产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 标签: 化妆品 不良反应 问卷调查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3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表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总结归纳对涉及药品种类、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等作出重点分析。结果发现在4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存在着药物剂型较为集中同时也存在着不合理用药的现在。结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督促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分析,了解本院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学组2011年收集的7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73例ADR报告中,老年人较易发生ADR,60岁以上的老年人构成比为39.73%(29例);静脉给药方式所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6.7%(56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7.53%(42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73.97%(54例)。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应该慎用注射剂,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 分析
  • 简介:每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都会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中各地区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布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近期,《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发布,从这些琐碎的数据中,能发现哪些问题呢?又有哪些用药安全提示呢?本刊特邀请专家对其予以解读。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监测报告 解读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年度报告 监测网络
  • 简介:目的了解郑州地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期间郑州地区各家医院反馈至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输血不良反应回馈报告表,按照血液制品品种、患者性别和年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既往输血次数、病史等进行分类,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输血不良反应与血液制品及与患者类别的关系.结果2016年共收到207份输血不良反应回馈报告表,从不同类型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及与血液制品的关系看,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约占68.12%(141/207);其次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约占29.47%(61/207);溶血性输血反应约占0.97%(2/207),非心源性肺水肿占0.97%(2/207),其他约占0.48%(1/207).207例输血不良反应中,悬浮红细胞占比最高,其次为冰冻血浆、血小板制品,去白悬浮红细胞与洗涤红细胞相对较少.从输血不良反应与患者性别、年龄及输血史的关系看,男98例,女109例,两者构成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有输血史/妊娠史124例(59.9%),无输血史/妊娠史83例(40.1%),两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结论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及洗涤红细胞制品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肾功能不全、老年反复输血的溶血性贫血患者,如需要输注洗涤红细胞,建议尽量输注24h内制备的洗涤红细胞.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血液制品 非溶血性发热 反应过敏反应
  • 简介:我院药学部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要求,协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药理室及中国药学会武汉分会药物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对我院医务人员药物不良反应(ADR)认知进行了调查。

  • 标签: 医务人员 药物不良反应 认知度 临床药理学
  • 简介:蓝星试剂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全新的潜血显现试剂,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和安全性,在现场勘查中被推广使用。通过对比实验,对几种常见承痕体上不同浓度的潜血样本用蓝星试剂进行显现,观察记录荧光反应情况及特点,并确定常见的假阳性结果干扰因素。结果表明,在实验承痕体上,蓝星试剂对稀释100倍以内的潜血样本显现效果较好,另外消毒液、洗涤剂等可能导致假阳性反应

  • 标签: 蓝星试剂 荧光反应 血液浓度 假阳性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以降低外在因素引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1年31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5例ADR中大于60岁老年患者132例(占42%);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有282例(占89.5%);涉及用药品种以抗菌药物最多,有104例(占33.0%);其次是中药制剂,有92例(占29.2%).累及气管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02例(占32.3%)。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的观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坚持能口服尽量避免静脉给药的原则,降低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合理用药
  • 简介:摘 要:目的 总结分析我院 7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8年 1月 -2018年 12月收集的发生不良反应报告 718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报表类型,使用药品分类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结果: 2018年收集 ADRs报表 中,新的ADR占上报总数的 8.5%,严重的 ADR占上报总数的 21.3%, 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药物ADR比较常见,约占 23.54%,其次是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等,而心血管、造影剂 ADR比较少见; ADRs报告例次前列的药品主要 是注射用环磷酰胺、多西他赛注射液、米索前列醇等药物;引起ADRS最多的给药途径 为静脉滴注占35.52%,其中尿道给药、皮内给药等不良反应较少;不良反应涉及器官以血液系统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结论:加强药品 ADR 监测,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 ADR 发生率,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合理用药 报告 药品监测 疾病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该院2014年1月至12月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发生情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一年以来的167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其转归情况。结果本组167例不良反应中大于60岁的患者约占48.5%,给药途径中由口服给药引发的ADR最为常见(58.1%),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中由中药制剂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最多(37.1%),抗菌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次之(32.3%)。药物不良反应的靶器官统计结果提示神经系统为最常见的受累器官(37.1%)。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10-2012年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从而减少无偿献血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无偿献血者的勇气和自信心,建立稳定的无偿献血队伍。方法对2010-2012年发生的1142例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体检表及电话回访记录进行分类统计,年龄为18-55周岁,其中男性508例,女性634例。初次献血者782例,.再次献血者360例。流动采血车的献血反应为823例,固定献血屋的献血反应为319例,夏季高于其它季节。结论无偿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与性别,献血次数,采血环境有关,在进行无偿献血招募的同时,应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普及,提高采血工作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始终提供优质服务,减少或避免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无偿献血 不良反应 性别 年龄 采血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护士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提高ADR上报率及报告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310名护士ADR认知水平进行测试。结果我院护士对ADR相关知识认知较低,影响因素也较多。结论应加强对ADR针对性培训,充分发挥护士在ADR监测中的作用。

  • 标签: 护士 药品不良反应 认知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满意及不良反应与护理干预措施的相互影响。方法随机排列表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入急诊8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日常护理,观察组除了日常护理还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实行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为(97.759±2.1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67±7.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静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系统化可以提升急诊静脉输液病人护理满意及减少不良反应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系统化护理干预 急诊静脉输液 不良反应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至2017年01月门诊收治的9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5例对照组予普通护理;45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系统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两组HAMA及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68.89%显著低于观察组总满意率95.56%(P<0.05)。结论系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静脉输液患者精神心理健康,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且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

  • 标签: 系统护理 静脉输液 心理 不良反应 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