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应用逐渐增多,但其性能会受阻燃影响。本文将以EVA/LLDPE/POE作为基材树脂,氢氧化铝(ATH)和氢氧化镁作为阻燃,采用密炼机混炼制备低烟无卤聚烯烃电缆料,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阻燃在基材中的分散状态,并评估阻燃对电缆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表面包覆处理的阻燃能够较好的与基材树脂结合,力学性能较为稳定,但随着阻燃添加量的增大,力学性能逐渐下降。

  • 标签: 电缆料 阻燃剂 性能影响
  • 简介:摘要:无卤膨胀阻燃(IFR)由于独特的膨胀成炭阻燃机理,被大量应用于聚烯烃材料,其具有高阻燃性、抗熔滴、高耐候、无卤、低烟等优点。聚磷酸铵(简称APP)作为主要酸源应用于膨胀阻燃复配。但APP耐水性差,易吸潮水解,因此其在加工过程中有水滑,高温高湿析出,产品浸水后阻燃性能下降明显的缺点。新无卤膨胀阻燃体系在阻燃机理上建立了分阶段阻燃模型,前期气相阻燃为主,后期以传统的IFR凝聚相形成致密炭层,避免了不同阻燃机理的相互干扰。新阻燃体系阻燃效率高,气相和凝聚相相互协同改善了薄壁制品滴落性,解决了玻纤增强体系的“烛芯”效应,同时应用热塑性弹性体具有相容性好,阻燃性佳,稳定通过VW-1测试的优点。

  • 标签: 无卤阻燃剂 高分子材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实验对比了现阶段常用的稳定,结合200℃刚果红测试实验和成品成束燃烧实验,最终确定了最佳的环保稳定种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对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多,包括药物因素、使用因素和患者个体差异因素。结论:在中药注射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要加强其质量管理,关注患者个体差异,保证合理用药及恰当配伍,提高中药注射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中药注射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寻找预防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对策。方法:根据中药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找出解决方案,为中药注射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结果:从中药注射研发、生产、临床应用和再评价等方面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在中药注射的生产及应用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药品说明书,规范临床用药,加强用药监护以及做好上市后再评价。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防止盐类添加产生有害物质,保护职工身心健康,用无盐类的铝添加代替熔剂型添加,从产生烟雾、造渣、实收率等方面分析使用铝添加的可行性,并切取铸锭试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铝添加的铸锭无论低倍、高倍还是成分偏析都符合要求,并最终确定使用添加的厂家,最后计算出全年产生的经济效益。

  • 标签: 铝型Mn剂 铝型Cr剂 实收率 环保。
  • 简介:摘要造影急性肾损伤(CIAKI)的发生与炎症有关。研究发现,NLRP3炎性小体、NF-κB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焦亡等炎症过程在CIAKI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免疫炎性细胞也参与了CIAKI的发病。他汀类药物、N-乙酰半胱氨酸和维生素C等药物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从而保护肾功能。

  • 标签: 造影剂 急性肾损伤 炎症
  • 简介:【摘要】 中医药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在中药应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增多,有些患者在服药后会出现过敏反应,恶心呕吐,晕眩昏迷,寒战,高热,疼痛,大汗等情况,本文对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和发生原因。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集的7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根据报告所示的病例、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类型、表现特点进行整理归纳,观察各类注射类型不良反应占比、不良反应表现和器官功能障碍占比,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 结果:在9种中药注射中,不良反应占比最高的品种为生脉注射液,占比26.32%;不良反应及器官功能障碍总计发生106次,其中皮肤组织异常占比最高为34.58%;给药1d内发生不良反应例数54例,占比71.05%。 结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且在急症用药中短期内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更大,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个体年龄、机体功能、用药频次的差异,并受到药品质量、工艺条件、配伍不当等问题的影响。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原因
  • 简介:摘要研究显示,2炎症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13等在特应性皮炎(AD)中起关键作用。Th2细胞及2细胞因子是2炎症反应的核心驱动因素,主要通过3条路径参与AD发病:加重皮肤屏障缺陷;激活和强化瘙痒反应;调节性T细胞(Treg)病理性重编程为Th2样Treg细胞,从而放大2炎症反应。本综述探讨2炎症与AD的关系,希望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为AD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皮炎,特应性 炎症 T淋巴细胞,调节性 生物制剂 2型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注射液使用中存在的不良反应,并分析药学干预对其发挥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于本院接受中药注射治疗的患者中筛选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随机将其均分两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治疗时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接受治疗时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药物干预,对比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用药合理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展药学干预可显著提升中药注射临床使用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值得重视及推广运用。

  • 标签: 药学干预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临床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及相关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策略。方法:选取从2016年3月-2020年6月在我院接受中药注射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加以回顾性研究。结果:10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60例患者累及皮肤系统,占比60%,临床表现皮肤皮疹、瘙痒、水肿等;12例患者累及消化系统,占比12%,临床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等;28例患者累及神经系统,占比28%,临床表现为肢体麻木、头晕、眩晕等。中药注射不良反应的好发人群是老年人与儿童,其中老年人43例、儿童39例,总比例为82%。结论:中药注射不良反应与多因素相关,临床医师及药师应充分了解药物的适应证、用法用量,及使用禁忌,用药之前应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的过敏史、家族药物不良反应史等,规范用药方案,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药物管理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CT造影外渗及过敏反应的预防护理。方法:共计76例患者,自愿接受增强CT扫描,均选自2019.01-2020.12。76例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成甲、乙组,各38例。甲组应用常规护理,乙组应用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造影外渗、过敏反应(呕吐、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的发生率。结果:甲组、乙组造影外渗各有6例、1例,发生率为15.79%(6/38)、2.63%(1/28)。乙组造影外渗发生率低于甲组(2=3.934,P=0.047)。乙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2=4.145,P=0.042)。结论:预防性护理用于增强CT扫描中,效果明确,能有效预防造影外渗、过敏反应,保证患者检查期间的安全性,推荐使用。

  • 标签: 增强CT 造影剂外渗 过敏反应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增强扫描中碘对比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研究。方法:将我院2020年8月到2020年 12月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碘对比易引起的不良反应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综合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综合护理后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的预防及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行CT增强扫描时碘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做检查时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对比剂 不良反应 综合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中对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CT造影外渗及过敏反应的预防护理。方法:共计76例患者,自愿接受增强CT扫描,均选自2019.01-2020.12。76例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成甲、乙组,各38例。甲组应用常规护理,乙组应用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造影外渗、过敏反应(呕吐、呼吸困难、喉头水肿等)的发生率。结果:甲组、乙组造影外渗各有6例、1例,发生率为15.79%(6/38)、2.63%(1/28)。乙组造影外渗发生率低于甲组(2=3.934,P=0.047)。乙组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2=4.145,P=0.042)。结论:预防性护理用于增强CT扫描中,效果明确,能有效预防造影外渗、过敏反应,保证患者检查期间的安全性,推荐使用。

  • 标签: 增强CT 造影剂外渗 过敏反应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种非离子碘对比(NICM)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从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表中筛选出因PCI手术中应用碘海醇、碘普罗胺或碘克沙醇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并通过检索医院信息系统获取同期行PCI手术且术中应用上述NICM的患者总数。计算3种NICM总体和各自的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3种NICM的总体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603%(422/69 955),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024%(17/69 955)。碘海醇、碘普罗胺和碘克沙醇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418%(109/26 097)、0.364%(83/22 787)和1.092%(230/21 071),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23%(6/26 097)、0.039%(9/22 787)和0.009%(2/21 071)。碘克沙醇过敏反应发生率高于碘普罗胺和碘海醇(均P<0.001),但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最低,与碘普罗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发生过敏反应的422例患者中男性327例,女性95例;年龄27~101岁,平均59岁。373例患者有过敏反应发生时间记录,注射NICM至发生过敏反应的时间为30 s~90 h,中位时间为5 h;过敏反应为速发型(潜伏期≤1 h)者127例(34.0%),迟发型(潜伏期>1 h)者246例(66.0%)。碘普罗胺导致的过敏反应以速发型为主(79.5%,62/78),而碘克沙醇以迟发型为主(87.7%,193/220)。速发型过敏反应患者既往有过敏史者占比明显高于迟发型患者[15.0%(15/100)比7.1%(14/197),P=0.030]。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最为常见[78.0%(329/422)],严重过敏反应17例中过敏性休克15例(88.2%),喉头水肿和呼吸困难各1例,均为速发型。过敏反应经治疗均好转,但有6例患者因严重过敏反应未能完成PCI手术。结论3种NICM用于PCI的安全性均较好,过敏反应发生率低,其中碘普罗胺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会影响PCI手术的进行,应予警惕。

  • 标签: 对比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过敏反应 碘海醇 碘普罗胺 碘克沙醇
  • 简介:摘要:酚醛树脂因其低成本、耐高温、阻燃和综合力学性能好,在先进复合材料基体、耐候涂料、保温材料和人造木材粘合剂等方面,有很多实际应用。本文对酚醛树脂胶黏特性及其化学离解和树脂化机理的认识为基础,探求酚醛树脂的应用,使酚醛树脂在工业中能得到更广泛、环保的应用。

  • 标签: 环保 酚醛树脂 胶黏剂
  • 简介:摘要:在我国目前水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加强绿色水处理的研发与应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国内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种绿色水处理的应用还存在经验不足、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对绿色水处理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实际开发需求,提出了该产品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绿色环保 水处理剂 运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