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 ( 2019-nCoV ) 肺炎确诊患者及隔离留观者心理状况和影响因素。 方法: 由 相关专家指导下自行设计问卷,通过医院及互联网进行发放,筛选符合研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及隔离留观者均感到焦虑、孤单、抑郁和绝望,而焦虑、紧张情绪在确诊患者与隔离留观者分别为 45.12% 、 64.51% ,绝望情绪比例最少。产生焦虑、孤单、抑郁和绝望主要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居住地及人均月收入等因素有相关影响。 结论: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居住地及人均月收入等因素均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及隔离留观者的心理状况有不同程度影响,因此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能够缓解负性情绪,促进 2019-nCoV 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

  • 标签: 新冠肺炎病人 隔离留观者 心理干预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秦皇岛地区院外心搏骤停(OHCA)旁观者心肺复苏(BCPR)的现状及其对心肺复苏(CPR)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秦皇岛市Utstein模式CPR数据库,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秦皇岛市卫生应急调度中心接诊的1 162例OHCA患者的数据资料,并依据是否获得BCPR分为两组。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参数(性别、年龄)、心搏骤停前参数(心搏骤停发生地点)、CPR实施参数(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搏骤停原因初步诊断、初始心律)、CPR结果参数〔现场是否实现自主循环恢复(ROSC)、30 d存活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BCPR与现场ROSC的关系;同时分析实施BCPR旁观者的社会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学历、CPR知识的获取途径)。结果1 162例OHCA患者中,剔除发生在养老院、医院等有专业医护人员的场所以及院前急救人员目击的病例,最终纳入852例OHCA患者,其中仅24例(占2.8%)获得BCPR,其余828例未获得BCPR(占97.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搏骤停发生地点、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心搏骤停原因初步诊断和初始心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BCPR组比较,BCPR组患者现场ROSC率和30 d存活率均明显升高〔现场ROSC率:16.7%(4/24)比5.2%(43/828),30 d存活率:8.3%(2/24)比1.3%(11/82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PR〔优势比(OR)=32.132,95%可信区间(95%CI)为11.129~65.471〕、心搏骤停发生地点(OR=0.080,95%CI为1.212~3.125)和院前急救反应时间(OR=0.121,95%CI为0.174~0.816)是OHCA患者现场ROSC的重要因素(均P<0.01)。共计30名旁观者参与实施OHCA患者BCPR,其中失访2名,有效回访28名。28名旁观者以男性为主(占85.7%);年龄集中在18~40岁(占57.1%);职业主要为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占21.5%)、学生(占17.9%)、军人(占14.3%)和公交司机(10.7%)等;学历主要为专科及以上(占85.7%);CPR知识获取途径主要为新媒体与APP(占42.9%)和讲座(占21.4%)等。结论秦皇岛市OHCA的BCPR实施率仅为2.8%;BCPR可提高OHCA患者院前CPR成功率和30 d存活率;有针对性地选择旅游服务行业人员、学生、军人及公交司机等人群作为CPR培训目标可能获得更显著的社会效益。

  • 标签: 旁观者心肺复苏 院外心搏骤停 院外生存链 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