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脊柱矫正术唤醒麻醉过程中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脊柱矫正的全麻病人,在唤醒实验前20分钟时停用肌松药,同时呼吸模式转为SIMV+PSV。在唤醒前5分钟,停止泵注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通过患者苏醒过程中自主呼吸时有无人机气道对抗和血气等评定呼吸状况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患者苏醒过程中无人机气道对抗且血气、SPO2、EtCO2等各项呼吸状况良好。结论术中唤醒麻醉在唤醒过程中合理运用呼吸模式不仅可以使患者在此过程中更为平稳,且可以不使用肌松药拮抗剂以防再次加深麻醉时造成的麻烦。SIMV+PSV呼吸模式在唤醒麻醉中的合理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唤醒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通气在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5例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随机法分组,共2组,即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采取自主触发/时间控制模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模式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结果: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患者的PaO2、PaCO2值,FEV1、FVC值,治疗前两组均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AVAPS支持通气能够显著提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标签: 平均容积 保证压力 支持通气 肺炎 呼吸衰竭 患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健康成人不同运动负荷下压力支持通气(PSV)对呼吸力学的影响,为其应用于呼吸康复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在7名成年健康成人中,观察在不同运动负荷下,受试者在自主呼吸(SB)和无创辅助通气(压力支持模式,PSV)状态下的受试者做功、潮气量等呼吸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同一运动状态下(非极限运动状态时),与自主呼吸时相比较,压力支持通气可有效减少受试者的呼吸做功,改善受试者呼吸状态。结论压力支持通气(PSV)在受试者处于非极限运动状态时可有效改善其呼吸状态。

  • 标签: 健康人 运动 压力支持通气 呼吸力学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SIMV辅以压力支持(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效果,探讨SIMV+PS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采用SIMV+PS通气模式的39例RDS患儿为观察组,以单纯SIMV通气的39例RDS患儿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儿出生后28d内及出院或死亡时的结局.结果观察组第28天时补氧率为4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8%(P<0.05);观察组RDS患儿出生起至死亡或出院的最终脱机日龄为20(12~38)d、机械通气时间为19(10~31)d及补氧时间为20(14~3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出生后28d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分别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生后28d内死亡率及间质性肺气肿、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和Ⅳ级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辅以PS可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降低RDS的氧依赖,减少补氧时间,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早期阶段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营养支持方式对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在我院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患者 84 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应用肠内及肠外混合营养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肠内及肠外混合营养方式能显著缩短患者呼吸机通气时间,也能有效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值得推广 。

  • 标签: 营养支持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呼吸系统的特殊性使得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成为儿科重症中常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儿科重症患儿的呼吸支持与机械通气成为保障他们生命的关键治疗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呼吸支持与机械通气在儿科重症中的应用和效果,可以进一步完善治疗策略,提高救治效果和预后,为这些宝贵的生命带来希望和机会。

  • 标签: 儿科重症 呼吸支持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儿童呼吸系统的特殊性使得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成为儿科重症中常见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儿科重症患儿的呼吸支持与机械通气成为保障他们生命的关键治疗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呼吸支持与机械通气在儿科重症中的应用和效果,可以进一步完善治疗策略,提高救治效果和预后,为这些宝贵的生命带来希望和机会。

  • 标签: 儿科重症 呼吸支持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时双重触发与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全麻术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且模式为PSV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阻抗成像(EIT)对患者进行监测,同步采集患者气道压力-时间波形、流速-时间波形、总体及各个分区的阻抗值-时间波形进行离线分析。测量吸气初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的容积,并将其定义为钟摆容积。由经过培训的研究者进行双重触发的识别,观察正常呼吸和双重触发初次呼吸、双重呼吸和双重触发后正常呼吸的钟摆容积。根据双重触发的发生频次将患者分为重度(≥1次/min)和非重度双重触发组,比较两组患者各种类型呼吸的钟摆容积、呼吸力学参数以及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0例患者,采集分析9 711次呼吸,(243±63)呼吸/例,其中222次呼吸(占2.3%)被识别为双重触发,双重触发识别的Kappa一致性系数为0.964,95%可信区间(95%CI)为0.946~0.982。在222次双重触发中,有7次(占3.2%)无法测量钟摆容积,但EIT提示确实存在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现象。最终测量了215次双重触发的钟摆容积,同时还标识了400次有代表性的正常呼吸(每例患者随机选取10次正常呼吸)作为对照。与正常呼吸相比,在双重触发过程中,初次呼吸、双重呼吸和双重触发后正常呼吸的钟摆容积均明显升高〔mL:3.0(1.4,6.4)、8.3(3.6,13.2)、4.3(1.9,9.1)比1.4(0.7,2.8),均P<0.05〕。重度双重触发组患者正常呼吸的钟摆容积和双重呼吸的钟摆容积均明显高于非重度组〔mL:1.8(0.9,3.2)比1.1(0.5,2.1),P<0.001;8.5(3.9,13.4)比2.0(0.6,9.1),P=0.008〕,呼吸频率亦明显高于非重度组(次/min:20.9±3.5比15.2±3.7,P<0.001)。两组其余呼吸力学参数和主要临床转归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SV通气过程中,发生双重触发时更容易出现肺内气体异常移动现象,双重触发越频繁,这种现象越严重。正常呼吸和双重触发的高钟摆容积以及快呼吸频率与双重触发的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压力支持通气 双重触发 电阻抗成像 钟摆现象
  • 简介:摘要:目的: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建立人工起到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是一种及时、有效 力有一定影响,观察 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气囊压力的变化,建议吸痰后及时调整气囊内压力。方法: 选取 60 例次于 2018年 10月至 20l9年 03月 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我院 急诊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 30例,试验组采取给患者吸痰后加测气囊压力并与调整;常规组采取标准的常规测压时间来测气囊压力,最终比较两组气囊压力监测效果。结果: 吸痰后测压并及时校正气囊压力变化的患者,较常规测压组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经统计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次吸痰后及时给患者校正气囊压,比常规组规律测压更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囊压力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建立人工起到对其进行机械通气是一种及时、有效力有一定影响,观察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气囊压力的变化,建议吸痰后及时调整气囊内压力。方法选取60例次于2018年10月至20l9年03月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我院急诊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取给患者吸痰后加测气囊压力并与调整;常规组采取标准的常规测压时间来测气囊压力,最终比较两组气囊压力监测效果。结果吸痰后测压并及时校正气囊压力变化的患者,较常规测压组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经统计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次吸痰后及时给患者校正气囊压,比常规组规律测压更能够有效防止气囊漏气及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囊压力 监测
  • 简介:【摘要】俯卧位通气(PPV)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逐渐受到重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体位的改变及长时间俯卧位会导致受压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危险性增加,预防俯位通气中发生压力性损伤至关重要。通过学习专家研究结果,探索最新护理方法预防压伤发生,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 标签: 俯位通气 改良俯卧位 压力性损伤 新型工具
  • 简介:作为高风险、高强度的特殊职业群体,监狱人民警察不同程度地承受着各方面带来的压力,并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体验。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把握民警的心理特点,构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效缓解压力,是新时期做好监狱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 标签: 监狱警察 压力 社会支持理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支持中采用肠内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9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各46例,探究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则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在得到营养支持治疗后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得到营养支持治疗后其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支持治疗前无显著改善,其差异不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其肱三头肌皮的褶皱程度以及上臂的臂围均无显著变化,探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较为重要,在保证患者的正常生命体征所需的营养和能量的同时有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内外营养 ICU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适应性支持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医学科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40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观察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对比两组使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炎症指标、呼吸力学指数)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1],能够有效改善呼吸力学指数,减少通气时间,降低炎症指数,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推荐运用。

  • 标签: 适应性支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通过对预防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失方法的研究,了解国内外俯卧位患者通气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原因和部位,并总结可行有效的预防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患者疾病的康复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压力性通气 预防 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