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高血压肾损害(HN)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MHR)比值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高血压(HBP)患者200例,所有患者根据肾功能情况分为HN组和HBP组。回顾性分析临床基线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H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HN组与HBP组吸烟史、HDL、MHR、尿酸、LDL、cIMT、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明显差异,cIMT、尿酸及MHR值升高、有吸烟史为影响HN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HR变化与高血压肾损害具相关性,可作为评估高血压肾损害的重要指标。

  • 标签: 高血压肾损害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核细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住院的194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一般临床数据、糖脂代谢、肾功能、营养状态、凝血功能等生化结果,以及足溃疡感染、病情严重程度、缺血病情及出院主诊断。并对纳入对象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获得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截肢和死亡率。结果糖尿病足溃疡患者MHR水平随Wagner分级、感染程度、缺血严重程度、不良结局均呈递增趋势(P趋势<0.05);MHR与糖尿病足溃疡的诸多传统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与踝肱指数)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相比低水平(Q1),MHR高水平(Q4)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为1.52(95%CI 1.08~3.08, P<0.05);进一步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高MHR、高C反应蛋白、低白蛋白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4(95%CI 0.581~0.747)、0.703(95%CI 0.615~0.772)、0.667(95%CI 0.569~0.734)。结论高MHR水平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Wagner分级、感染及缺血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且可能更易发生临床不良结局,提示需关注MHR。

  • 标签: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糖尿病足溃疡 感染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老年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梗死溶栓风险评分(TIMI)的关系。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纳入诊断为STEMI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02例为STEMI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正常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然后根据心肌梗死溶栓风险评分(TIMI)将STEMI患者分成两个亚组(低评分组35例,高评分组67例)。分析MHR与STEMI患者TIMI风险评分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R是否可作为急性STEMI和高TIMI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STEMI组MH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IMI低评分组MHR水平显著低于TIMI高评分组(P<0.05)。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中,MHR是STEMI患者TIMI高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STEMI患者的MHR和TIMI评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96,P<0.01)。通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HR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0.734~0.896,Z=7.613,P<0.01),当MHR最佳截断值为2.380时,灵敏度为55.22%,特异度为97.14%。结论MHR与STEMI患者的TIMI评分显著相关。MHR可作为STEMI患者判断其预后的一个辅助或参考指标。

  • 标签: 心肌梗死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临床检测的方法及其意义。结论HDL的浓度和冠心病发生率之间成负相关,它可以促进和加速胆固醇细胞和血管壁清除以及将它们运送到肝脏。HDL是一种和总胆固醇浓度无关的危险因素,而且有很高的预期价值。HDL胆固醇浓度的测定对冠心病危险的评估是必需的。HDL胆固醇的浓度受吸烟、锻炼、药物、性别和年龄的影响。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临床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建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系统(简称自建系统)进行初步性能评价。方法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10-A2文件1,使用自建系统和配套系统测定HDL-C,进行准确度、总不精密度及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实验评价,并用患者标本与配套系统进行比对分析实验。结果自建系统低、中、高样本回收率分别为98.6%、99.3%、98.2%,平均为98.7%;自建系统低、中、高样本总不精密度CV值分别为1.79%、1.22%、0.80%;线性范围可达5mmol/L(相关系数r2=0.9995);与配套系统相比,Y=1.0319X-0.0003相关系数r=0.9854,测定结果显著相关(P<0.05)。当甘油三酯(TG)浓度≤10mmol/L,血红蛋白(Hb)浓度≤3g/L,维生素C(Vc)浓度≤1704μmol/L,胆红素(BIL)浓度≤342μmol/L时对本法无显著性干扰。结论自建系统各项分析性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且检测成本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检测系统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脂蛋白比值(monocyte/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临床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确诊并规律随访的CK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选患者基线MHR中位数分为两组:低水平MHR组(MHR≤0.347 8)和高水平MHR组(MHR>0.347 8)。规律随访3~42个月,肾脏不良预后事件定义为血肌酐翻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至少降为原来的1/2、新进入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肾脏或心血管事件原因死亡,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肾脏累积生存率的差异,Cox回归分析法探讨与CKD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分层分析寻找可能影响MHR与肾脏不良预后关系的因素。结果共405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年龄为(49.77±14.82)岁,体重指数为(25.18±4.22)kg/m2,女性占30.62%(124/405),吸烟者、饮酒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分别占39.51%(160/405)、35.06%(142/405)、73.33%(297/405)和38.27%(155/405)。与低水平MHR组(n=202)相比,高水平MHR组(n=203)CKD晚期人数、男性人数、患高血压人数较多(均P<0.01),体重指数、白细胞单核细胞、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血磷较高(均P<0.05),而血红蛋白高密脂蛋白、eGFR较低(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R水平与白细胞、血肌酐、血尿酸、血尿素氮、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血磷呈正相关(均P<0.01),与血红蛋白、eGFR呈负相关(均P<0.01)。中位随访时间为8(4,16)个月,至随访终点,共113例(27.90%)患者发生肾脏不良预后事件。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水平MHR组相比,高水平MHR组肾脏累积生存率较低(χ2=8.277,P=0.0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MHR是CKD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1.628,95%CI 1.050~2.523,P=0.029)。分层分析显示,不合并高血压时,MHR对肾脏不良预后的影响更为显著(HR=3.414,95%CI 1.091~10.686,交互作用P=0.001)。结论MHR水平与CKD的严重程度及肾脏不良预后相关,高水平MHR可能是CKD患者肾脏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单核细胞 脂蛋白类,HDL 预后 慢性肾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ST段回落不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直接PCI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274例的临床资料,按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分为ST段回落不良组79例和良好组19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R与ST段回落不良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HR预测STEMI患者ST段回落不良临床价值。结果与ST段回落良好组患者比较,ST段回落不良组患者前壁心肌梗死、Killip分级≥2级比例高,胸痛到球囊扩张时间长,入院时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脑钠肽前体、超敏C反应蛋白、血糖、血尿酸、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单核细胞计数高,高密脂蛋白胆固醇、淋巴细胞计数较低(均P<0.05)。ST段回落不良组患者MHR为0.75±0.22,高于ST段回落良好组患者的0.48±0.19(t=9.831,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MHR是老年STEMI患者PCI后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0,95%CI:1.646~5.430,P=0.003)。ROC曲线显示,MHR预测STEMI患者ST段回落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敏感度为79.72%,特异度为79.61%,最佳诊断值为0.64。结论MHR可能是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独立危险因素,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单核细胞 脂蛋白类,HDL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推荐为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的主要治疗目标。然而,即使通过积极的降低LDL-C治疗,患者仍然存在显著残留心血管事件风险。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包含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非HDL-C在预测心血管事件方面优于LDL-C,并且比LDL-C及其他血脂指标具有更多显著优势。该文主要讨论非HDL-C的含义和检验优势、预测价值、目标值及相关指南推荐等。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简介:2.2 两种直接法测定HDL-C的结果与PTA法的比较 40份样品的测定结果(mmol/L)分别为1.41±0.35(PTA法),40份临床样品测定结果()分别为1.41±0.35mmol/L(PTA法),其HDL-C的浓度为1.22mmol/L(PTA法)

  • 标签: 测定法评价 直接测定法 胆固醇直接
  • 简介:  因此高尿酸血症与高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包括除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外的所有脂蛋白中的胆固醇颗粒[(VLDL-C ,而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就是将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颗粒全部包含在内

  • 标签: 关系分析 胆固醇关系 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吸烟对血清高密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所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462例体检人员,将其分为A组(吸烟组)、B组(戒烟组)、C组(被动吸烟组)、D组(无主动吸烟以及被动吸烟组)。对所有患者的血脂进行检测,同时对其高密脂蛋白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经检测,D组的高密脂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以及C组,经比较,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D组和B组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吸烟以及被动吸烟致使人们血清高密脂蛋白呈现下降趋势,而吸烟习惯的人员应对吸烟数量进行控制。

  • 标签: 吸烟 高密度脂蛋白 心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出non-HDL-C,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超重、肥胖是高non-HDL-C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与超重者应常规筛查non-HDL-C,合理膳食,加强运动以预防血脂异常引起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 标签: 青少年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不同甘油三酯(TG)水平下,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载脂蛋白A1(ApoA1)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病人836例,对其进行血清HDL-C、ApoA1、TG测定,并根据TG含量不同进行分组,分析HDL-C与ApoA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随着TG含量增高,相应的HLD-C含量呈梯度下降;在TG>1.70mmol/L时,随着TG含量增高,ApoA1含量呈梯度上升;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TG<10.0mmol/L时,HDL-C与ApoA1存在比较显著的相关性;在TG>10.0mmol/L时,HDL-C与ApoA1不具有相关性。结论ApoA1的升降不一定与HDL-C成正比例,同时测定HDL-C与ApoA1对临床诊断以及疗效评估等更有帮助。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 载脂蛋白A1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甘油三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单核细胞/高密脂蛋白比值(MHR)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变化与糖尿病足(DF)发生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8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合并糖尿病足(DF)分为DF组(n=93)、DM组(n=93),并将同期体检无高血压、超重等DM高危因素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93);检测并比较三组受试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高密脂蛋白比值(MH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Lp-PLA2等指标;分析MHR和Lp-PLA2与糖尿病病程和HbA1c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D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用ROC曲线鉴别两指标对DF的诊断价值。结果DF组糖尿病病程时间明显长于DM组,DF组外周血HbA1c、MHR和Lp-PLA2水平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F患者MHR、Lp-PLA2与糖尿病病程、HbA1c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外周血MHR和Lp-PLA2升高是D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MHR、Lp-PLA2二者联合对DF的诊断灵敏度(84.50%)、特异度(88.22%)、AUC(0.871)均高于外周血MHR和Lp-PLA2指标单独诊断。结论MHR、Lp-PLA2与DF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两指标联合检测对DF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糖尿病足 单核细胞 高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过程中HDL-C试剂对总胆汁酸测定的干扰。方法用罗氏P800生化分析系统分别进行各组测定不同程序清洗试剂针后同时测定HDL-C和TBA(实验组)与单独测定TBA(对照组),各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TBA结果差异。结果同时测定HDL-C和TBA,TBA结果(44.02±1.510mmol/L)明显高于单独测定TBA结果(4.05±0.688mmol/L),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强清洗试剂针1后同时测定HDL-C和TBA,TBA结果(12.71±1.7888mmol/L)有明显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依然存在。结论HDL-C试剂1对TBA测定有严重干扰,加强试剂针清洗未能完全消除干扰。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总胆汁酸 试剂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高密脂蛋白胆固醇( HDL)水平与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的关系。方法 2019年 5月至 12月纳入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 HDL水平与 RDW的相关关系,采用多元 Logistic回归分析 HDL是否作为 RDW的预测因素。结果 共纳入 232例患者,血清 HDL水平与 RDW呈负相关( r=-0.326,P< 0.001)。校正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 BMI、糖尿病和高血压后的回归分析显示 HDL作为 RDW的预测因子 (OR=1.95,95%CI:1.05~ 4.01)。结论 血清 HDL水平与 RDW呈负相关,并且是 RDW的独立预测因子。

  • 标签: 冠心病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红细胞分布宽度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连地区居民非高密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相关性。方法依托中华医学会发起的REACTION研究,选取2011年8至12月期间参加调查的大连地区随访的社区居民,共计10 207人,在2014年7至12月期间进行随访。根据non-HDL-C、LDL-C值四分位将受试者分为Q1、Q2、Q3和Q4及q1、q2、q3和q4组,分析non-HDL-C、LDL-C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之间的相关性。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Q1、Q2、Q3和Q4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为37.3%、42.1%、44.4%和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5.361,P<0.001),q1、q2、q3和q4组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为40.9%、42.6%、42.9%和4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9.888,P<0.001)。(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和吸烟情况进行的偏相关分析中,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与non-HDL-C、LDL-C仍呈正相关(r=0.092、r=0.046,P<0.05)。(3)以2014年新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为终点事件,对随访数据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non-HDL-C和LDL-C分别与年龄、吸烟情况进入方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n-HDL-C、年龄和吸烟情况的HR(95%CI)分别为:1.248(1.181~1.318)、0.988(0.980~0.996)、1.616(1.285~2.033);LDL-C、年龄和吸烟情况的HR(95%CI)分别为1.236(1.159~1.319)、0.990(0.982~0.997)、1.627(1.293~2.046), 均P<0.05]。结论(1)随着non-HDL-C和LDL-C的升高,大连地区居民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发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2)大连地区居民non-HDL-C和LDL-C均是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 大连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 TG)/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比值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18~45岁)以及同期体检中心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收集人口统计学和相关临床资料。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G/HDL-C比值与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2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者。病例组男性89例(79.5%),女性23例(20.5%);对照组男性49例(81.7%),女性11例(18.3%)。病例组基线TG(P=0.002)、HDL-C(P=0.001)以及TG/HDL-C比值(P=0.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TG/HDL-C比值较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第1四分位数组为参照,第3四分位数组:优势比3.14,95%可信区间1.11~8.87,P<0.001;第4四分位数组:优势比3.87,95%可信区间1.24~12.09;P<0.001)。结论TG/HDL-C比值较高是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脂 甘油三酯 胆固醇,HDL 危险因素 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