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合成孔径雷达依赖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且单机飞行时难以实现小角度前视成像;传统实波束成像雷达由于孔径大小与空间角分辨率的矛盾性,使用场景大大受限。超材料孔径成像作为一种“近似光学”体制的新型微波成像技术,可以用来弥补上述两种成像雷达的缺陷。本文利用超材料孔径成像系统实物进行二维成像仿真实验,验证了其成像机理。

  • 标签: 超材料孔径, 成像雷达
  • 简介:摘要:在当今的飞速发展社会当中,各个单位对医疗档案管理模式和医疗档案管理水平都产生了更高的追求,重视医疗档案价值是各个单位追求医疗档案管理水平的基础。只有更好的进行基础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创新医疗档案模式,提高医疗档案管理水平,才能够达到各个单位在医疗档案管理水平提升方面的目标。关键词:医疗档案;创新研究;措施方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和非脑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脑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脑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脑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脑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脑转移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发恶性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预测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经增强MRI检查和临床诊断为脑转移瘤和非脑转移瘤患者的MRI平扫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105例脑转移瘤(转移组)和103例非脑转移瘤(非转移组)患者的常规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54、23、9和19例,非转移组患者中T1WI低信号和等信号分别为52和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1、9、72和23例,非转移组中T2WI等信号和高信号分别为11和9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DWI低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31、65例;非转移组中DWI高信号4例,其余均呈等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中T2WI/FLAIR低信号、等信号、高信号和混杂信号分别为4、5、60和36例,非转移组中T2WI/FLAIR均为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病灶周围伴水肿69例,高于非转移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移组患者的ADC值为(0.919±0.019)×10-3 mm2/s,低于非转移组[(1.098±0.012)×10-3 mm2/s,P<0.05]。结论对于伴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脑转移瘤与非转移瘤患者MRI平扫中的T1WI、T2WI、DWI和T2WI/FLAIR信号差异明显,混杂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和DWI扩散受限有助于诊断脑转移瘤,以上参数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脑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必要时需进一步行MRI增强扫描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脑转移肿瘤 磁共振成像 原发恶性肿瘤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医疗行业正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创新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开始基于互联网技术理念大力发展医疗大数据。医疗缺陷预警作为行业建设革新关注的焦点,也是解决实践行业发展难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在了解医疗风险预警和缺陷管理基础内容后,通过明确医疗大数据应用特征,并分析如何在医疗缺陷预警中合理运用医疗大数据。

  • 标签: 医疗大数据 医疗 缺陷预警 临床辅助 科研领域 健康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6月份到2020年10月份时间内我院就诊1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按盲分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患者,采取核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对照组80例患者,采取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记录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为88.75%,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x2=14.9648,P=0.0001)组间比较差异(P<0.05)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高,效果理想,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多种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功能、心肌组织特征乃至能量代谢。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弥散频谱成像(diffusion spectru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SI)在内的弥散成像技术一直是CMR最具挑战性及目前尚未常规成熟开展的检查技术,尤以DTI及DSI为甚。本综述将重点阐述DTI及DSI的基本技术及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进展。

  • 标签: 心血管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临床应用 弥散频谱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胰胆管成像与压缩感知胰胆管成像对胰胆系管道扩张成像及胰胆管结构显示的图像质量,以供临床选择更合适的成像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之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胰胆管扩张患者37例,在西门子1.5 T磁共振机器上行常规及压缩感知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采用5分制评价图像质量,由1名临床经验大于5年的医师及1名临床经验为2年的医师进行评分,结果使用SPSS软件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压缩感知胰胆管成像与常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eatography,MRCP)在整体图像质量、胆管扩张及胰管扩张显示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扩张胆管的评分均比整体图像质量评分与胰管扩张评分高,而结石所致胆管扩张和肿块所致胆管扩张图像评分并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压缩感知胰胆管成像与常规胰胆管成像相比,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但压缩感知胰胆管成像能有效地缩短成像时间,并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压缩感知胰胆管成像 胆道扩张 胰管扩张 结构显示
  • 简介:[摘 要] 本文对医用设备维修技术进行了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定性分析是运用直观方法去发现仪器故障原因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定量分析运用各种测试设备对仪器的各项参数与性能进行检修、观察、分析与检查,从量的角度发现仪器的故障。

  • 标签: [] 医疗设备 维修技术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描述我科智慧病房的设计及建设情况,分析其各项功能,包括病床监控、生命体征采集、智能交互等方面,指出智慧医疗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住院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智慧医疗 提高 工作效率 就医体验
  • 简介:摘 要:目前国内火车站、机场等重要场所的安检大多采用人工肉眼辨别的方法,对危险物品进行识别。其中可能存在识别疲劳等诸多因素造成对危险物品进行误判。本文将提出一种机器视觉的技术,旨在代替人眼进行更高效及精确的针对危险物品及其他进行识别监测。此外可通过对机器进行建库训练,将一些非常见但存在潜在危险的成像图导入库中,便于减少偶然事件的发生,以此加强火车站、机场等重要场所的安全工作。

  • 标签: 机器视觉 X射线成像 安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最主要的两种血管腔内影像学技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和血管内超声(IVUS)已在临床应用数十年。OCT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好地对比斑块成分,IVUS能够穿透血液,具有更深的成像深度,两种影像学技术已成为心血管介入医生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但两种影像学技术也各有不足,OCT成像穿透深度有限,IVUS的空间分辨率较弱。单一的OCT或IVUS很难完全提供血管及斑块内部完整的解剖学信息。利用二者的互补性,将OCT与IVUS成像导管集成到同一成像导管中,实现二者的多模态血管内成像,则可以为介入医生提供更加理想的斑块与血管壁的组织学和形态学信息。

  • 标签: 超声检查,介入性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多模态成像 血管腔内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改进的房角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S-OCT)探索在体高分辨率房水流出通道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实证研究法。利用SS-OCT以及房角镜搭建房角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用于拍摄眼球虹膜角膜角横断面图像,同时建立了模型眼模型以及在体动物实验模型,并获取了虹膜角膜角的结构。结果:基于自行搭建的房角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G-OCT),成功获取了眼球房角中小梁网和Schlemm's管的图像,并应用G-OCT来测量房水流出通道,并观察眼压变化对其的影响。在给眼球加压后,可以观测到Schlemm's管随眼球压力变化而容受性发生改变。结论:本研究成功搭建了基于SS-OCT和房角镜的G-OCT系统,并且获得了眼球房角横断面下小梁网的面积与Schlemm's管的面积以及相应的动态变化。

  • 标签: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房角 房水流出通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表面成像联合透明成像技术对胎儿唇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产前超声检查发现并经产后(或引产)证实的唇腭裂胎儿72例,均接受二维超声、实时三维超声表面成像联合透明成像模式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影像资料,统计两种模式下胎儿唇腭裂检出情况。结果72例胎儿经产后或引产确认单侧唇裂17例,单侧唇裂合并腭裂51例,双侧唇裂合并腭裂4例。二维、实时三维超声胎儿单纯唇裂检出率均为100%(17/17),P>0.05。二维超声胎儿唇裂并腭裂检出率为38.18%(21/55),唇腭裂总检出率为52.78%(38/72),低于实时三维超声相应值89.09%(49/55)、91.67%(6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0、27.14,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表面成像联合透明成像对胎儿唇腭裂检出率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唇裂 腭裂 三维超声 透明成像 表面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及分析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以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脑血管疾病病人50例。对这50例疑似脑血管疾病病人先后实施核磁共振的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以及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并将其分为CT与MRI,以此来进行诊断价值研究与分析。检查完成后,对核磁共振的血管成像技术诊断以及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方式的基本性能评分和脑血管疾病的检出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与MRI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CT的准确性以及清晰度评分低于MRI(P<0.05);MRI的疾病检出准确率高于CT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对于疑似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诊断,应该首先选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 标签: 核磁共振 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 脑血管疾病 价值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