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尖叶长柄山蚂蝗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冷浸法以75%的乙醇对尖叶长柄山蚂蝗进行提取,利用色谱柱、大孔树脂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再结合单体化合物的理化数据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学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邻羟基苯甲酸,β-胡萝卜苷,白桦酯醇,2-羟基十六烷酸。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尖叶长柄山蚂蝗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 标签: 尖叶长柄山蚂蝗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 简介:采用系统预试法对香樟根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实验,初步探索苗药香樟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反应法,对香樟根水、70%乙醇、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香樟根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香樟根可能含有糖、多糖、苷类、有机酸、鞣质、酚类、黄酮类、蒽醌类、强心苷、香豆素及内酯类、植物甾醇及三萜类、挥发油、油脂等化学成分。结论:初步确定香樟根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香樟根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苗药香樟根 预实验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采用大孔树脂工艺分离得到内酯部位,分离得到主要化合物,考察其抗肿瘤转移活性。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分离,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实验性肺转移小鼠模型,对化合物的抗肿瘤转移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60%的乙醇洗脱部位为内酯部位,同时分离鉴定了两个主要化合物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和新穿心莲内酯(neoandrographolide),并考察了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的抗肿瘤转移活性。结论首次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到60%的内酯部位,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B16黑色素瘤细胞实验性肺转移小鼠模型实验研究显示,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均在不同方面降低了肺部转移瘤的恶化程度。

  • 标签: 大孔树脂 穿心莲内酯 新穿心莲内酯 抗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对蒙药材蓝刺头的化学成分进行探讨分析.蒙医临床应用蓝刺头为头状花序;本文对蓝刺头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应用理化鉴别方法和薄层色谱分析方法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实验分析显出与绿原酸对照品相同的反应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蒙药材蓝刺头含有化学成分绿原酸.

  • 标签: 蓝刺头 绿原酸 薄层色谱法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松针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测定研究。为松针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松针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有关大黄的炮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张仲景在《神农本草经》中对大黄有较为详细的描述,并首次提出了生、熟两种炮制方法。现代中医学认为,随着大黄炮制方法的变化,对其含有的化学成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从而带来不同的药理作用。本文在搜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大黄炮制方法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大黄 炮制方法 化学成分 影响
  • 简介:目的确定可用于分析和鉴别何首乌和制何首乌的特征成分,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何首乌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5-HMF)、儿茶素、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0.5%醋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0min,5%A;10~30min,5%→10%A;30~45min,10%→90%A),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0nm;柱温35℃。将12份何首乌和制何首乌样品中6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结果用SPSS11.0软件进行组间t检验统计处理。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没食子酸、5-HMF、儿茶素、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进样量分别在0.00821~0.4105μg(r=0.9999)、0.00329~0.1645μg(r=0.9998)、0.01417~0.7085μg(r=0.9996)、0.3294~16.47μg(r=0.9999)、0.03002~1.501μg(r=0.9998)、0.08962~4.481μg(r=0.9995)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6)均在96.1~104.2%,RSD均〈4.0%。样品测定结果显示,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中6种成分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制何首乌中没食子酸、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均高于何首乌,但二苯乙烯苷低于何首乌。结论建立的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5-HMF和儿茶素差异显著,可用于鉴别何首乌与制何首乌。

  • 标签: 何首乌 没食子酸 5-羟甲基糠醛 儿茶素 二苯乙烯苷 大黄素
  • 简介: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和现代光谱技术对棱柄马鞍菌Helvellalacunosa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1个化合物,并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是麦角甾-5,22-二烯-3β-醇(1)、麦角甾醇-3-O-β-D-葡萄糖苷(2)、麦角甾醇(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苯甲酸(5)、3,7-二甲基-正辛基3α醇-1-苯甲酸酯(6)、腺嘌呤核苷酸(7)、尿嘧啶(8)、甘露醇(9)、WithaferinA(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棱柄马鞍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棱柄马鞍菌 分离纯化 化合物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均用电量逐渐增加,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构成,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直接的问题就是火电厂灰渣的排放,以及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火电厂中废弃物已经被证明并不是废物,而是一种宝贵的能源,被合理利用之后,是一种是价值比较高的资源。为此,在本文中需要对火电厂粉煤灰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实现粉煤灰的有效利用。

  • 标签: 火电厂 粉煤灰 化学成分 特征
  • 简介:摘要:胶陀螺[Bulgariainquinans(Pers.)Fr.]作为一种长白山地区食药兼用的真菌,在夏、秋季节常见于蒙古栎的倒木及树桩上。文中将近年来国内外对胶陀螺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现已从胶陀螺中分离得到了苯并[j]荧葸类、azaphilone类、醌类、甾类、萜类、苯丙素类等50多种化合物;在药理活性方面,胶陀螺具有抑菌、抗癌、光敏、抗疟疾、抗氧化、止痒、杀虫、抗血瘀等活性,而其中胶陀螺的光敏活性作为其特有的作用一直被关注,并已确定了光敏活性的有效组分。

  • 标签: 胶陀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对近10年来中外期刊有关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检索,对从虎杖中分离并鉴定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虎杖中主要含有葸醌类、二苯乙烯类、黄酮类、香豆素类以及一些脂肪酸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病毒、抗菌、调血脂、抗血栓、改变血流变、扩张血管、保护心肌、抗氧化、抗肿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及预防艾滋病等。多年来对虎杖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其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为更好地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

  • 标签: 虎杖 蒽醌类 二苯乙烯类 黄酮类 香豆素类 抗炎
  • 简介:摘要综述龙葵化学成分及药理相关研究,增强对疱毒净龙葵认知,为更好开发利用龙葵奠定基础。

  • 标签: 龙葵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地黄药理作用广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随着对地黄药理研究以及植化工作的发展,其有望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基于此,本文在参阅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主要对地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临床用药及中药学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 标签: 地黄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采集2012年春季和秋季成都城区的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即细颗粒物)样品,分析得到水溶性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等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PM2.5的浓度分别为101±64μgm^(-3)和88±30μgm^(-3),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日均值的1.3倍和1.2倍。基于K^+、OC/EC(OC浓度/EC浓度)和K^+/EC(K^+浓度/EC浓度)指标判别生物质燃烧事件,结果发现春、秋季生物质燃烧期间PM2.5中OC、EC和K^+、Cl^-等成分明显高于非生物质燃烧期;SO_4^(2-)、NH_4^+、Ca^(2+)、Mg^(2+)、NO_3^-、Na^+等其它水溶性离子浓度在生物质燃烧期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春、秋季生物质燃烧期间OC浓度分别是非生物质燃烧期的4.2倍和1.8倍,EC为非生物质燃烧期的2.3倍和2.3倍。K^+和Cl^-浓度在春季生物质燃烧期超过平均值的3倍,在秋季生物质燃烧期超过平均浓度的0.8倍和0.9倍。

  • 标签: 秸秆燃烧季节 PM2.5 水溶性离子 碳组分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氧化锌脱硫剂具体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对主要的分析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具有脱硫精度高和操作相对简洁和平稳性较高的脱硫剂通常称为氧化锌脱硫剂,其主要使用的方面为原油的炼制的领域。现阶段主要应用的氧化锌脱硫剂的成分为氧化锌,氧化镁和氧化钙以及二氧化锰等是其构成的主要元素,本文在使用氧化锌脱硫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变更,介绍了氧化锌和氧化镁以及氧化钙和二氧化锰的具体的化学分析方式。

  • 标签: 氧化脱硫剂 化学分析法 化学成分
  • 简介:摘要蒲绒和蒲黄各种成分基本类似,但与药理关系较为密切的总黄酮、槲皮素及山奈酚,蒲绒的含量明显高于蒲黄,本文研究中,为了将蒲绒和蒲黄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观察,通过采用超声、过滤、浓缩、冷冻、干燥方法提取蒲绒及蒲黄的化学成分,并对各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分析,为今后蒲绒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蒲绒 蒲黄 化学成分分析 药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