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动物皮肤重复接触1%双氯灭痛乳胶剂后,机体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情况和机体免疫系统在皮肤上的反应.为本制剂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双氯灭痛乳胶剂作了动物皮肤刺激试验和过敏试验.结果:经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评分为无刺激性;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评分为弱致敏性.结论:正常皮肤多次、反复使用1%双氯灭痛乳胶剂后,皮肤对其耐受性良好,无刺激性.对机体的致敏性弱.是一个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外用消炎镇痛药物.

  • 标签: 1%双氯灭痛乳胶剂 动物皮肤刺激试验 动物皮肤过敏试验
  • 简介:将不同剂量氯倍霜一次或多次涂于受试动物脱毛区,与空白基质对照,观察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发现,本品大小剂量均未产生急性毒性反应;对完整皮肤刺激性(平均反应分值小于0.5),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1h和24h后平均反应分值均高于0.5,但低于2.99),但给药后72h,这种刺激性消失。

  • 标签: 氯倍霜 动物实验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噻苯咪唑(Thiabenzole,TBZ)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和抗真菌药,能抑制多种霉菌的生长繁殖。青岛海洋大学于国内首次合成本品,旨在作为水果保鲜剂。本文观察其急性毒性,皮肤粘膜的刺激和过敏反应。1.急性毒性LACA种小白鼠,一次性灌胃TBZ,以简化机率单位法计得LD50为2677.8±285.3mg/kg。2.皮肤刺激试验采用斑贴法,将10%,15%,20%的TBZ软膏分别敷贴在完整

  • 标签: 急性毒性 过敏试验 简化机率单位法 噻苯咪唑 皮肤刺激 斑贴法
  • 简介:一项旨在增进化学品安全的法规在欧盟已经开始实施,它就是大家所熟知的REACH法规(化学品的注册、评估与授权;请见第65面的报导)。一家德国公司认为它具有降低新法规所要求的3万种化学品测试成本的方法。

  • 标签: 动物试验 REACH 化学品 测试成本 德国公司 法规
  • 简介:听老师说,自然界中有一些动物皮肤的颜色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变化,为什么它们会有这种“特异功能”呢?

  • 标签: 会变色 动物皮肤 皮肤会
  • 简介: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平面法优化组胺和4-氨基吡啶(4-AP)联用建模的剂量,旨在建立一种新型的豚鼠瘙痒动物模型。方法用星点设计安排实验,各组分别在脱毛部位皮下注射0.5mL不同致痒剂,记录豚鼠30min内的搔抓潜伏期和搔抓次数,用综合评分法筛选最佳致痒组方。通过观察豚鼠的行为学变化和测定血液中的组胺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对豚鼠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行为学实验发现,联合组在30min内搔抓次数比组胺组和4-AP组均显著增多(P〈0.01),搔抓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4-AP组在30min内搔抓次数比组胺组显著增多(P〈0.01)。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组胺组豚鼠血清的组胺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联合组升高程度低于组胺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组胺组、4-AP组和联合组的血清IL-6浓度均有显著的升高(P〈0.01或P〈0.05),且联合组明显高于组胺组和4-AP组。病理学检查显示,各模型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细胞增殖,其中联合组的反应更为明显。结论本试验中优化组方(联合组)模型容易实现并且有良好的重复性。

  • 标签: 组胺 4-氨基吡啶 豚鼠 瘙痒模型
  • 简介:在于2011年开展的一项研究因论文作者允许肿瘤在小鼠体内长得过大而受到批评后,《自然》杂志正在修改其关于发表动物试验的政策。当时的论文报告称,一种从胡椒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能在不伤害健康细胞的情况下杀死癌细胞。。

  • 标签: 《自然》杂志 动物试验 论文作者 健康细胞 癌细胞 化合物
  • 简介:分别对100例孕妇作声刺激试验(VAS-T)与传统的无负荷试验(NST)比较。结果两组对胎儿安危的监护意义相似,但VAS-T阳性价值略高于NST,特别是两者合并使用,更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声刺激 无负荷试验 VAS 临床测试 NST 阳性
  • 简介:人类癫痫(eplilepsy,EP)是一种常见病,据世界各国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约为35/(10万*年),患病率约为5‰[1].要弄清癫痫发病机制,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防治,但一般情况下,不能用活体人脑做实验,来进行发病机制和新药开发的研究,复制癫痫动物模型成了用于各种目的性研究以获得最新信息的最理想,最流行的方法,电刺激复制癫痫动物模型尤其是电点燃模型目前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模型.本文旨在评述不同电刺激方式所致的癫痫动物模型,并探讨其病理机制的形成.

  • 标签: 电刺激 癫痫 动物模型 病理机制
  • 简介:前几天我用了同事推荐的一款进口名牌祛斑美容产品,结果脸上却长出不少红疹,一颗颗的,并且发痒。医生诊断为接触性皮炎。而此前,我也曾有过用洗发水过敏的经历。现在我都不敢用化妆品了。请问像我这种情况使用化妆品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才不会过敏?

  • 标签: 皮肤过敏试验 美容产品 接触性皮炎 化妆品 洗发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被动过敏试验的剂量设计。方法以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为供试品,设计被动过敏试验,并观察试验结果。结果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被动皮肤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抗肿瘤类药物的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应按动物暴露剂量下的实际耐受情况,合理设计PCA试验的暴露剂量水平。

  • 标签: 被动皮肤过敏 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 剂量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AR)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用标准化皮肤点刺液对成人组和儿童组共1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霉菌、杂草、树I、动物毛、蟑螂,其中屋尘螨和(或)粉尘螨阳性者均在50%以上,为主要变应原。未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 简介:人们对于疼痛的感觉和疼痛引起的机能失调早就有所认识,但对它的解释却是因人而异的,相同的刺激作用于两个不同的人会引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他们两人对疼痛的解释也不同。也有这样的时候,相同的刺激,在不相同的时刻或环境下,作用于同一个人,可能得出的反应和解释也不同。运动员也有这种情

  • 标签: 神经刺激 刺激作用 机能失调 胶状质 运动创伤 电刺激
  • 简介:随着中药材开发利用的速度加快,中药、中成药的研究更加深入,各类中药的外用愈来愈多的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更大贡献。中药类外用药作局部皮肤刺激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局部敷药对皮肤表面的刺激,了解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效果和对人体的作用,掌握该类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从而达到该类药品对人体无毒性、无刺激、无过敏的效果。

  • 标签: 中药类外用药 皮肤刺激性实验 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药理学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1期
  • 机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说,将来也许可通过注入磁性纳米粒子外加一个磁场的方式实施深部脑刺激。与脑中植入永久性刺激电极的传统技术相比,新方法不仅创伤小,且可选择所需刺激的脑细胞,从而治疗特定的神经精神疾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