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厥阴为阴尽阳生之脏,肝阳升发,需肝血濡润,肾阳温煦,脾土温和;脾肾阳虚,肝阳虚馁,阳气升发之力不足,则阳虚而致阳郁,郁而化火,形成寒热错杂病机。乌梅为厥阴病主方,具有清上温下之功,温补脾肾,暖肝达郁,兼清心肝,临床所治病症广泛,寒热错杂之证,可借鉴化裁运用。

  • 标签: 厥阴病 乌梅丸 寒热错杂 阳虚 阳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味乌梅方在寒热夹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共选取104例寒热夹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于2017年1月份至2018年3月份在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52例。给予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加味乌梅方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理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寒热夹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治疗中应用加味乌梅方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各项疾病临床指标,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加味乌梅丸方 寒热夹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疗效果
  • 简介:乌梅首见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其文指出:“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人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

  • 标签: 乌梅丸 厥阴病 五运六气 开阖枢 欲解时 经验总结
  • 简介:摘要乌梅首见于《伤寒论》,论中治疗蛔厥证及久利,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本方亦可治疗厥阴病提纲证。笔者通过对59例乌梅原方或加减方验案分析,归纳出厥阴病提纲证可概括为食畏寒凉,气上撞心,消渴,全身乏力,下之利不止,头晕目眩,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不得眠,心中疼热,不能事冷。使之更好地指导临床。

  • 标签: 乌梅丸 验案 证候分析 提纲证
  • 简介:本文通过对随师临诊一则的理、法、方、药的分析,阐述了乌梅在治疗厥阴证不寐中的作用机制,并证实了从六经论治不寐的可能性,开拓了中医治疗不寐的新思路。

  • 标签: 经方 不寐 厥阴证 乌梅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乌梅加减治疗厥阴证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组在口服艾司唑仑的基础上加用乌梅加减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总评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加减联合西药口服治疗厥阴证失眠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标签: 失眠 乌梅汤 厥阴证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乌梅加减治疗厥阴证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 例失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58 例。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组在口服艾司唑仑的基础上加用乌梅加减

  • 标签:
  • 简介:陆为民教授是国医大师、著名脾胃病专家徐景藩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以擅用经方治疗临床诸证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而颇负盛名,其对于仲景经典名方“乌梅”的运用尤广。他认为,《伤寒杂病论》原文所载乌梅虽为“寒热错杂、阴阳气不相顺摧’之厥阴病主方,但因其“酸苦相合、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的组方特点,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只要紧紧抓住其“寒热并存、虚实错杂”的病机,同时结合下半夜为‘‘厥阴欲解时”的发病特点,根据病证表现灵活化裁,其可运用的病证范围十分广泛。陆为民教授在乌梅的临床运用过程中,始终把握“辨其病机而用、研其药性而选、衡其病证而调”的原则,同时不拘泥于原方药物及剂量,随证变化,疗效颇佳。

  • 标签: 陆为民 乌梅丸 经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乌梅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IBS)的疗效。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口服乌梅治疗,对照组45例口服双歧杆菌片合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68.88%。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梅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双歧杆菌片 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 加味乌梅丸 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
  • 简介:加味逍遥临床应用广泛,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精髓。

  • 标签: 加味逍遥丸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关于乌梅病机,历代探讨良多,有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肝热阳郁等诸般说法,争论至今,大多数学者多主“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论。此说法概念固然不错,然却过于笼统。笔者认为,乌梅病机应从中医理论的独有规律出发,将其纳入五脏范畴而言,将其病机具化为肝热脾寒,并对其形成机理做一简要探讨。由此衍生出乌梅是治疗肝热脾寒泄泻主方的认识。

  • 标签: 乌梅丸 病机 肝热脾寒 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