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国务院、省、州就地方志续修工作提出了许多要求,有关领导也作过许多讲话。笔者认为,开展续志工作是地方志部门的一件大好事,但正如苏轼说过的一句话:“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不能停留在会议上,你说我听,而要有一个行之有效,便于操作,实实在在的方案,才能使续志工作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因此,开展续志工作的启动,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 标签: 续志准备工作 地方志 续修志书理论 编纂工作 续志资料 续志质量
  • 简介:蒋介石一度主张北伐并积极筹备。“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为了摆脱困境,巧妙地利用“湘局”形势而有序展开北伐准备。他以易换广州市公安局长为契机重新调整广州市政府人事;通过多种渠道增扩军费;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取代军事委员会,从而以总司令集权制替换军长分权制,最终从形式上取得最高军事指挥权。表面上看,蒋介石的各项准备似乎都得以施行,但其结果实际上取决于各方力量的权衡折冲与利益取舍。

  • 标签: 蒋介石 北伐战争 准备措施 策略差异
  • 简介:民国时期,广东政府历年税收不敷财政支出,只得乞灵于借债、发行公债库券和银行兑换券等手段,以作弥补。历届政府曾举借了巨额外债,由是常借新债以偿旧债,债台高筑,无法按期清偿。但不同时期,广东借外债的用途亦有相异。一般来讲,早期因军阀割据混战,当政者戎马倥偬,所借外债多用以弥补财政赤字,属于财政借款。而在陈济棠统治时,省内形势较为稳定,故所借外债有相当一部分是投入实业建设,性质为经济借款。

  • 标签: 民国前期 广东 外债 桂系军阀 国民党广东当局 陈济棠
  • 简介:明代制度条文具在,但明前期之制,自明中后期人以下即缺乏精准认识。本文利用《实录》、原始文件,辨《会典》、《明史》和各种笔记之误,重新认识京营的成立时间、渊源、职能。永乐、洪熙、宣德之际,北征军队不及遣返,常驻京师,遂突破“战时出征,事毕还卫”原则,渐成常备军驻京之制;三大营体制来源于靖难战争中的北军体制和永乐历次北征中的亲征军体制;至正统时期,三大营由战时体制演化为训练体制,突破卫所编制,但不合战争需要,故明代中期三大营改为兵将相习、随时临战的团营。以上三点结论为以往研究所未涉及,与明代中后期人的系统记载也多有不同。

  • 标签: 明代前期 明代中后期 训练体制 战时体制 《明史》 成立时间
  • 简介:<正>清代前期,佃农一般都是在农作物生产过程完成之后,向封建地主交纳地租。但是,在某些地区存在着佃农在农作物生产过程没有完成,或者还没有开始的时侯,就要向地主交纳地租的现象,即文献资料中记载的:佃农“先期纳租”、“头年交租,次年种地”、“先交租银,后种田亩”、农民纳租,“或在当年,或在上年”等等。以作者有限的见闻,在清代前期,尚未见到有把这种交租方式概括做预租的。迨到民国年间,或在清代末叶,才出现把这种交租方式叫做预租等多种多样的名称。根据李文治、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提供的资料,在湖南汉寿县叫做倒租。在河南叫做支租。在河北霸县叫做现租。在广东东江一带叫做上期制。在辽宁绥中县一带叫做上期租。江苏浙江沿海一带叫做预租。有“照旧习缴纳预租”、“预租陋习,相沿已久”、“预租风亦盛”等记载。但这里的预租有两种

  • 标签: 清代前期 农作物 旗地 乾隆 文献资料 年地租
  • 简介:北宋初至宋神宗元丰改革官制以前,宋朝中央政府(中书门下)一直以他官(本官阶)加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任。门下省之长官"侍中"只是宰相进官加恩的一种兼官,北宋前期并未出现直接以"侍中"拜相而不以"同平章事"系衔的情况。

  • 标签: 北宋前期 同平章事 本官阶 史馆相 兼官 门下省
  • 简介:《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产品生产要“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近年不少学者也认为,续志编修也同样应该“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例如,有人撰文日:“续修志书要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创名书、佳志,使我们的史志成果以科学的内容吸引人,以翔实的地情教育人,以更多的精品力作鼓舞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 标签: 续志 修志 续修 志书 史志 学者
  • 简介: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为配合地面部队的进攻,打击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占绝对优势的日本陆海军航空队,频繁轰炸了中国的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北平、天津、保定、上海、武汉、广州、长沙,甚至边远的兰州、贵阳、昆明等地,先后遭到日机大规模的轰炸,由于这些城市大多缺乏防空能力,空袭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更是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1937年8月15日,号称日本海军“虎之子”的木更津航空队从台湾基地起飞,首次空袭南京,从这一天起一直到12月13日南京失陷,在长达4个月的时间里,日军共空袭南京118次,投弹1357枚。由于战前防空事业准备比较充分,南京凭着“

  • 标签: 防空监视哨 防空演习 国民政府 南京市 蒋介石 军事委员会
  • 简介:众所周知,传世的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容貌,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自明朝以来即有种种猜测,如谈迁"疑像"说等。其实,为朱元璋"易容",其子成祖朱棣是主要推动者。因朱棣信奉相人术,相学不仅被他用来自证其篡夺具有天命,也成为永乐朝重新阐释"开国"历史的主要工具,朱元璋的历史活动被加进许多神异的元素。随着朱元璋传说的大量衍生,其容貌也被一些符合相理的奇异符号所改造,乃形成一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异像"。这也证明,相学成为当时社会各阶层认知世界、解读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此背景下,一些著名的相士,如袁珙、袁忠彻父子,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为我们观察明代前期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在当时的政治生态和话语环境下,相人术成为一种标准,在选官、用人、立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甚至在一些重大的政治决策中,相术也发挥了特有的影响力。

  • 标签: 相人术 明代前期 袁忠彻 袁珙 朱棣 谈迁
  • 简介:西汉政权是继秦王朝后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这个政权对商贾采取的政策曾几经变化,由高祖至武帝,先后经历了压抑——巧取——豪夺的三个阶段,深刻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同商贾的矛盾和斗争。一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刘邦在取得政权以后,由于秦的暴政以及连年战争,面临着经济凋敝的严重问题。“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这便是当

  • 标签: 西汉前期 秦王朝 元狩 盗铸钱令 黄老思想 武功爵
  • 简介: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斗争、政治斗争构成社会生活重心之所在。感时忧国,反映社会重大问题的创作,成为新文学主流。如果说这种文学选择正体现着历史的必然性的话,那么,上海沦陷前后张爱玲在文坛的走红,则可视为历史的偶然性为作家个人、也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的...

  • 标签: 张爱玲 女性观 现代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作家 母亲形象
  • 简介:<正>今人著发《清前期奉吉私有土地发展》一文,细心学习后,认为内容只写了奉、吉两地区民地私有土地的发展,未涉及奉、吉甚至黑龙江的旗地和蒙地的私有土地。据清代前期东北土地占有的实际情况,排除当时东北地区旗地、蒙地的私有土地,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故书此拙文阐述己见,不妥和错误之处,希作者和读者批评指正。清代东北土地所有制形式区分为:官地、旗地,民地、蒙地等类。

  • 标签: 旗地 私有土地 八旗驻防 官庄 清前期 宁古塔
  • 简介:本文利用近年发现的北魏文成帝南行碑,考证北魏前期某些禁卫武官制度,认为史书中名称纷乱的内侍长(统内侍左右等)、内行长(统内行内三郎、内行内小等)、侍御长(统侍御中散等),应为同职异译,乃供职禁中,为君主身边的侍从长官,本具有禁卫职能,后转向以文职(顾问拾遗等)为主。

  • 标签: 内侍 内行长 内三郎 《魏书》 侍从长 文成帝南巡碑
  • 简介:北宋初至宋神宗元丰改革官制以前,宋朝中央政府(中书门下)一直以他官(本官阶)加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任。门下省之长官“侍中”只是宰相进官加恩的一种兼官,北宋前期并未出现直接以“侍中”拜相而不以“同平章事”系衔的情况。

  • 标签: 北宋 侍中 同平章事 宰相
  • 简介:关于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目前学界大都根据光绪朝《大清会典》所载清后期的情况作静态的概述,鲜有对制度在前期的演变过程作动态的考察。按照选任方式的不同,清代文官可分为两大群体:中央京堂以上、地方布按以上高级官员和京官司员以下、外官道府以下中下级官员,二者在选任制度上的变化明显不同。高级官员选任制度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由会推和论俸推升制度改为开列具题,结合特简授官,皇帝牢牢控制这部分官员的选任。中下级官员选任制度的演变,集中体现在从月选中分出以题缺为主要内容的留选制度,使中下级官员中的要缺,转由各部院长官和地方督抚于属员中拣选有才能者就近补授,具有一定的行政合理性。这两方面的改变都分割了吏部的选官权力,并对清代政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清代 文官 任官制度 开列 留选
  • 简介:明初一百年的出版界陷入了低迷,而这种低迷,到了明代后期如何变得空前兴盛?同时出版界的变化也应该反映了学术的变化,那么所谓学术的变化又到底是怎么样的?大概从弘治、正德年间开始,出版走向复兴,文史之学也走向复兴,这意味着从此时开始,读书、学问的风气也发生了变化。成化以前,垄断学术界的意识形态是以程朱为核心的"正学",而"正学"对学术界持续的统治,现在终于遇到了挑战。文史已经不甘于只能隶属于道德的地位,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从而产生了不能完全消融于道德之中的艺术性,或者"六经皆史"等主张。如果道德已不是学问的全部,那么所有的书籍也可以作为文章、记事,亦或作为知识而被阅读、讨论、出版。在明代后期的出版业极盛现象的背后,存在着这样一种学术理念的变化。

  • 标签: 明代前期 明代后期 六经皆史 李充嗣 明初 弘治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