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2020新春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汹涌来袭,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抗击疫情战役的重大胜利。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院前转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合分析和整理了哈尔滨市急救中心(以下简称市急救中心)在本地区疫情防控高峰的100天内急救人员的基本防护措施、转运流程、派车原则等方面的情况和数据,得出院前转运环节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防控经验成果,为将来在类似疫情防控工作中更好发挥院前医疗急救的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 标签: 院前急救 负压救护车 突发事件 疫情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河北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内诊治时间分布情况。方法收集并分析河北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院内诊治流程资料并与NINDS推荐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院内诊治中位时间104 min高于推荐的60 min(P<0.001);"完成头颅CT扫描-获取CT报告"中位时间30 min高于推荐的20 min(P<0.001);"获取头颅CT报告-开始治疗"中位时间43 min高于推荐的15 min(P<0.001)。通过EMS就诊患者院内诊治中位时间是101 min,低于未采用患者的104 min(P=0.01);三级医院院内诊治中位时间是105 min,迟于二级医院的99 min (P<0.05)。结论河北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救治延迟现象严重。获取头颅CT报告到开始溶栓治疗这一环节是造成院内延迟的最主要环节。通过EMS就诊可以缩短院内救治时间;二级医院相比三级医院院内延迟情况较轻。

  • 标签: 脑卒中 院内延迟 急诊救治 医院级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在护理实习中院感知识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间在我科实习的50名护理人员以及接受护理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护理人员与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护理人员25名、患者90例。对照组护理人员进行传统带教,研究组实施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对两组护理人员院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相关操作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通过阶段性目标教学方式对院感知识进行学习,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临床可比意义(P<0.05)。结论:采取阶段性目标教学法具有显著意义,可提升护理人员学习成绩,并可有效提高相关技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目标教学法,护理实习生,院感知识,教学,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护理中运用院前急救性护理干预的方法以及产生的效果。 方法 2020年2月~2021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被当做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参照组由家属送入医院开展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由救护车送入医院开展院前急救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死亡率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抢救时间、溶栓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少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护理中运用院前急救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溶栓时间,优化预后。

  • 标签: 在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急性脑卒中急诊护理服务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院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0月-2021年2月63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效果,及对院前急救时间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收治的脑卒中急救患者64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根据入院的先后时间分成两组,其中32例接受常规院前急救,命名为参照组,其余32例接受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命名为实验组, 并对不同的急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的急救时间,结果(p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急救效果 院前急救时间
  • 简介:摘要:本文就民族类高校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规范化,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了依据与方法。

  • 标签: 民族院校 实践教学 教学管理
  • 简介:摘要: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本质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作为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为适应岗位需求,输送更多机械制造领域的实用人才,对推动行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高职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建设为研究案例,探讨当前专业建设改革的现实意义与发展路径,期望通过建设项目、产教融合、改进质量等多元举措,促进高职院校与社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转变专业建设理念与教育模式,从根源改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水平,提升制造行业的专业人才素质。

  • 标签: 高职院校 《中国制造 2025》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技工院校注重技能人才培养,紧跟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办学特色突出,为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一个优秀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班集体,是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学生改变命运、拥有技能、实现就业的基本前提。技工院校的学生与普通教育的学生相比较,学生的文化基础,思想认识水平等都不同。但技工院校的学生在主动性,动手能力有突出的方面。在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正确看待学生,关爱自己的学生,公正、平等对待学生,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好学生心中的引路人。

  • 标签: 浅谈技工院校班级管理
  • 简介:摘要:基于分析现代高职院校教法改革。首先分析出现代高职院校教法改革,不仅是对传统单向理论知识传授模式的优化,还有利于实现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其次通过构建开放式课堂;加强校企合作;依托实训基地;建立网络平台四种改革途径,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增强教学的效果,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学习,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获得实践技能水平的有效提升。

  • 标签: 现代高职院校 教学方法 改革
  • 简介:摘要:和谐的班级是一张名片,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和生命,它很多元,也很独特。多元的班级文化应该是涉及班级学生、学习过程、人际交往以及生活状态等多方面的,而独特的班级文化是指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风貌性特点。对于职业院校的班级文化打造而言,如何兼顾多元与独特,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近年来,中职院校开始逐渐将班级文化打造列入德育管理重要内容,积极采用项目化教学、专业化打造为学生呈现全新的学习模式,将文化理念根植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环境中对班级文化概念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理解,进而达到全方位育人目的。

  • 标签: 中职院校 班级文化 德育管理
  • 简介:摘 要:本文以高职院校中的电工电子课程为研究对象,针对电工电子课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确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为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思路。

  • 标签: 高职院校 电工电子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沉默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等方而进行课堂革命。本文就高职院校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课堂革命开展主要探索。

  • 标签: 高职 课堂革命 路径探索
  • 简介:摘要: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武警院校的学员应具有什么样的法律素质,这样的法律素质具有哪些内容和特征,这些内容的清晰明确将有利于深化院校改革创新。

  • 标签: 法律素质 概念 内涵 特征
  • 简介:摘要:实训室是每个高职院校都应配备的教学设施资源。是保证高职院校学生可在校内充分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教育场所。本质上,高职院校实训室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发展目标、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就业需求的高质量教育资源,但因高职院校自身建设水平和可用成本有限。故而高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就必须保证所有成本输出皆有效,且可充分满足实训室预设的所有主体功能。而在压缩成本的同时保证实训室可正常发挥功用,就必须要以宏观思路对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计划加以标定和研究。

  • 标签: 高职院校 实训室 建设管理
  • 简介:内容摘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的不良现状,以马斯洛的学习理论为主要依据,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措施进行了一些探索,试图找到一套具有高职院校特色、能有效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措施,以培育良好学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 标签: 学习动机 培养 增进 高职院校学生
  • 简介:摘要:《电工基础》是揭示电学规律的基础课程,是中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入门专业课程,是电类专业的基础学科,学好该课程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中职教育 电工基础 教学 基础学科
  • 简介:摘要:我国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培养高技能、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课程思政就是利用课堂教学作为渠道,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中,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本文阐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课程思政的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

  • 标签: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存在问题,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