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不足心电图并探讨临床诊断原因及方法。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收取怀疑为冠心病患者100例进行冠状动脉不足的心电图诊断。结果心电图正常30例,异常70例,在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后,都异常30例,都正常20例,37例正常的静息心电图但却是冠心病患者,13例异常静息心电图且阴性动脉造影。结论研究分析这100例冠状动脉不足的心电图可知,冠状动脉不足不单单由冠心病引发,也存在其他病因。

  • 标签: 冠状动脉 供血不足 心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在心血管疾病检查的领域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特别在基层医院是心血管疾病检查的重要检查手段,且为广大医生及患者所接受.但在慢性冠脉不足患者中尚未得到充分的应用.认为静态心电图检查已可确定其有无缺血,且多数认为冠心病者仅以心肌缺血改变为主要依据,忽略了其它表现.

  • 标签: 动态心电图检查 病检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血管疾病 患者 DCG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ST-改变与冠状动脉不足的关系。方法把伴有ST-T改变,平板试及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10例)与伴有ST-T改变平板试验(+)性,冠状动脉造影异常患者(21例)进行对比。结论ST-T改变多由于冠状动脉不足引起,ST-T改变为诊断慢性冠状动脉狭窄主要依据,但不排除伴有ST-T改变患者冠状动脉无狭窄可能。

  • 标签: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ST-T段 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ST一T异常对冠状动脉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4例患者,患者均符合心电图ST一T异常标准,其中伴随明显心绞痛情况的患者52例,设为观察组;无明显心绞痛情况的患者52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观察组有40例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不足;对照组有15例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不足。结论心电图ST一T异常对冠状动脉不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不能作为诊断冠状动脉不足的唯一标准,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

  • 标签: 心电图 ST一T异常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简介:东莞市寮步医院东莞市大岭山医院523400摘要目的结合实例分析更年期冠状动脉不足性心脏病与女性雌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并进行合理解释。方法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我院接诊的更年期冠状动脉不足性心脏病患者12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CIID组60例和非CIID组60例,分析雌激素水平与更年期冠状动脉不足性心脏病发生的关联性。结果CIID组患者的血清E2、E3和T激素水平较非CIID组明显更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是导致冠状动脉不足性心脏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若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对患者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对更年期女性病情的控制将起到一定作用。

  • 标签: 更年期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脏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更年期冠状动脉不足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1月3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未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小剂量雌激素,观察其对更年期冠状动脉不足心脏病的影响。结果32例更年期冠状动脉不足心脏病女性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血液学相关指标有明显变化(P<0.05),更年期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小剂量选择性雌激素早期应用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有益于冠心病一级预防,并有效改善更年期症状,同时给予进行健康指导后疗效会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更年期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性心脏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不足(VBI)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人,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对照组单用复方丹参静脉滴注,用药15d后观察临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银杏达莫 奥扎格雷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动脉不足血管检查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2009年3月之间神经内科收治的因脑动脉硬化导致的脑不足患者100例,依据年龄分为老年组以及中年组,对两组的患者进行TCD检测以及颈部血管B超检查(CDFI),TCD主要是可以检测血管的狭窄程度,而CDFI目的是检测患者血管的斑块程度。结果老年组的血管狭窄的概率高于中年组,老年组的斑块发病率明显高于中年组。结论通过采用CDFI以及TCD检测可以很明确的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动脉不足的情况发生率明显增高,因为随着人的老化,血管出现硬化的概率明显增高,血管硬化是导致脑动脉不足的常见原因。

  • 标签: 脑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特点
  • 简介:眩晕的病因非常复杂,可由多学科多系统疾病引起,如耳源性、神经源性、眼源性和其他病因等。

  • 标签: 诊断 动脉 多学科 病因 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不足患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97例患者中女性63例,男性34例.年龄34~79岁,平均50.78岁.分别进行椎动脉MRA及TCD检查.符合椎基底动脉不足诊断标准.结果97例患者中椎动脉MRA异常61例(占62.88%),TCD异常83例(占85.56%).结论椎动脉本身退变因素导致椎基底动脉不足是一个主要因素.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MRA表现 诊断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椎基底动脉不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入我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不足患者共有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不足,伴有眩晕等症状。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长春西汀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长春西汀联合血栓通、倍他司汀等药物治疗,探讨椎基底动脉不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中患者治疗效果较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VA、BA、PCA的血液流速增加,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下降,其患者及家属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使用通血栓、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态,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供血不足 临床治疗
  • 简介:“VBI”是很长时间以来使我国神经科医生感到困惑的一个概念。这一术语在临床初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对于那些表现为头昏、眩晕、步态不稳、甚至伴有耳鸣且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和神经影像学异常者,多数会冠以“VBI”的诊断。

  • 标签: 临床诊断 动脉 神经系统 VBI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理。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取风池,完骨,天柱,百会,颈夹脊穴。药物组取尼莫地平或氟桂利嗪口服结合丁咯地尔或舒宁静点改善脑。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6.7%,药物组总有效率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疗效确切。

  • 标签: 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风池 完骨 天柱 百会 颈夹脊穴 针刺疗法
  • 简介:目的分析椎基底动脉不足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间住院的136例椎基底动脉不足(VBI)患者,通过对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头CT或MRI检查的调查,对其病因、危险因素及性别、年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女性占优势,其中一半女性处在更年期阶段。85%患者具备了多种危险因素。经治疗65%患者在24h内缓解,97%患者72h缓解。结论椎基底动脉不足为多因素发病,应针对病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56例椎-基底动脉不足,均经颈颅多普勒及脑血流图确诊。对其发病病因,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临床早期诊断的参考意见。56例均给予病因治疗、镇静、扩张血管、促进神经代谢药物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