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九九四年,盟委、行署提出了“进一退二还三”战略决策,这个决策的最终目标是坚持农牧结合,走大农业的路子,建设畜牧业大盟.这一战略的实施提高了农牧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加强了农牧业生产的基础建设,发展了以农牧结合为主的大农业.本文将以我盟的自然条件及农牧业生产的历史经验教训谈一点对农牧结合的认识:

  • 标签: 农牧结合 农牧业经济 农牧业生产 历史经验教训 自然条件 战略决策
  • 简介:华夏农耕文明五千年,集中反映为精耕细作、农牧结合,从而实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近3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迅速发展,为粮食安全、食物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出现了明显分离的现象,也带来了一些后果,比如土壤质量下降、化肥高量施用、畜禽粪污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等。如何面对并解决这些难题?解决这些难题,最根本的途径是农牧结合

  • 标签: 农牧结合 可持续发展 农耕文明 精耕细作 农业生产 粮食安全
  • 简介:一、前言广东省1987年的全省奶牛存栏为2.3万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我省经济的发展,到2012年底,经过25年的发展,牛群规模已达到近7万头,增加了约两倍。而这25年来,在牛群规模扩大的同时,奶牛群的地理分布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从早期以广州中心城市及近郊为主要饲养区.逐渐向农副产品丰富、粗饲料供应充足的地区和其它人口密度小的山区分布,其中甜玉米秆资源丰富的惠州博罗、龙门一带和粤北山区成为目前最大的奶牛养殖带。而这种分布的巨大变化,值得我们奶业工作者和政府奶业主管部门的认真思考。环保压力和粗饲料供应难是这种分布形成的重要成因。

  • 标签: 奶牛群 广东省 农牧结合 草业 饲料供应 粤北山区
  • 简介:  山西省朔州市地处山西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境,除传统种植业外,畜牧业及乳制品加工业比较发达,属较为典型的半耕半牧区.……

  • 标签: 业务发展 农发行业务 农牧结合区
  • 简介: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必然要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但如何尽可能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和降低资源成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人类在各个经济领域都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甘南州有着数量较大的农、牧业人口,但农牧区愈加严重的环境问题至今仍被轻视,环保投资和环保政策的重点仍然不在农牧业。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在决策层面,注重农牧业生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将农牧业现代化纳入生态合理的轨道。要依据区域资源优势潜力,开发农牧业主导产业的同时,通过农牧业的多样结合,实现生物种群多样化、农牧业产业多样化,实现绿色植被最大化,水土资源利用高效、合理,获得废弃物最少化及物质良性循环,从而达到经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所以,从长远来看,农牧结合是最为适合甘南州的生态农业模式。

  • 标签: 农牧结合 生态农业模式
  • 简介:种植业和养殖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传统农业中,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源,两者紧密相联,循环利用。但随着规模化养殖和专业化种植的发展,种养脱节、循环阻隔成为制约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畜牧大省,发展种养结合循环畜牧业,具有不可多得的优势。总体上看,河南省坚持“农牧循环、生态养殖”的理念,围绕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探索出一批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取得明显成效。但发展中也出现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需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以解决。

  • 标签: 农牧结合 种养结合 现代农业 规模化养殖 种植业 养殖业
  • 简介:摘要:通过对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引进新的品种并有机结合农业和畜牧业,能实现对种植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种植人员经济效益的提升。文中主要研究和探讨了农户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及农牧结合技术,以期能为相关人士带来借鉴价值。

  • 标签: 农户种植业 结构优化 农牧结合技术
  • 简介:本文通过在甘肃南部临潭、卓尼地区的田野研究,探讨了龙神民间信仰的巡游和实际供养区域“马路”背后的文化边界问题.本文分析“马路”的范围、产生的历史渊源,并分析了其作为一种文化边界符号在地方性知识中的作用.“马路”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性概念,对于理解多元文化地域的文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马路 文化边界 地方性知识 龙神民间信仰
  • 简介:农业部近年来全面打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考虑环境承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推广有机肥还田利用,促进农牧循环发展并指导地方加快生猪养殖布局调整。据了解,“十二五”以来,我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成效显著,有力促进了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支撑了产业综合素质提升。综合测算,2015年全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已达54%。

  • 标签: 现代畜牧业 农牧结合 产业创新 绿色养殖模式 激活 生态
  • 简介:在农田与草地交错分布的的特殊区域,农业与牧业为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对农牧交错带种植业与养殖业资源利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种养业结合经营既存在耕地与草地对农用地资源竞争关系,又存在饲料作物与传统粮油作物对耕地的竞争关系。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基于农户效用最大化原则,合理调整农牧业结构,使土地资源逐渐得到优化的有效的配置。

  • 标签: 农牧复合 生态经济系统 资源优化配置
  • 简介: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最东部,素有“青海东部门户”之称。全县总面积1890.82km^,辖22个乡镇,312个村。总人口42.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06万人。现有耕地4.22×10^4hm^2,其中浅山耕地2.8×10^4hm^2。

  • 标签: 畜牧 农区 青海东部 农业人口 青海省 总人口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农牧业有了很大进展,农牧业的发展技术也越来越先进。种养结合是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仅促进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也实现了农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交换以及原料和废弃物资源的相互利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化学农业的兴起,种养结合的内在循环体系逐渐割裂,对农业生态资源系统造成了掠夺性破坏。因此,必须加快构建生态资源再循环利用下的现代种养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建立现代种养结合的生态资源循环利用系统,应以种植业和养殖业间的内在循环系统为依托。本文首先分析种养结合技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其次探讨种养结合循环绿色农牧业发展技术模式,以供参考。

  • 标签: 种养结合 循环绿色农牧业 发展技术模式
  • 简介:中国农牧业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是个相对传统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及生存之本。中国农牧业投人少,基础差,在战略布局、规划种植、规划养殖方面滞后;农产品传播力弱、流通不畅、品牌缺失,这导致农牧业被认为是最落后的行业,但是,近几年在新农人、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影响下,农牧业“种养结合”新商业业态和服务机构不断涌现,有力的推动了现代农牧业新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取得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因此,发展现代生态农牧业,实施种养结合新模式是未来中国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导模式。

  • 标签: 种养结合 农牧业 中国 流模式 可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
  • 简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农牧民要致富,实现更好地就业,加强技能培训是关键。为此,2014年内蒙古霍林郭勒市就业管理局采取多项措施,落实市委和政府创建“充分就业城市”和创建“新型创业城市”的工作,以农牧民工的就业技能和稳定就业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农牧民就业和稳定就业为最终目标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农牧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

  • 标签: 就业技能培训 充分就业 农牧民 霍林郭勒市 授人以渔 企业需求
  • 简介: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多年来,由于党和国家的扶持,兄弟省、市、区的支援,我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各级领导的重视,教育投资的加大,教师辛勤的工作,使农牧区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教育(村办、公办中小学校)几乎遍及各地,为西藏发展培育了大批人才。但也应看到,在农牧区教育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农牧区中小学生(尤其是村办小学学生)流失严重;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部分农牧民,寺院布施多,建房投资多而集资办学少;对农牧区教育比较淡漠。原因何在呢?1、村办小学是农牧区教育的基础,但基础不牢。在农牧区学校中,村办小学数量多、覆盖

  • 标签: 农牧区经济 村办小学 农牧民 教育事业 教育投资 西藏和平解放
  • 简介:兴安盟是农业大盟,农村牧区的发展事关全盟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农牧民增收是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的核心.因此,兴安盟委、行署及各旗县市党委政府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牧业发展,紧紧围绕加快"四个转变"、打造"四大基地"的总体目标,切实贯穿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主线,以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设施、绿色、有机、特色种养业;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建设步伐;以实施"3338工程"(即到2015年建成30万亩有机农产品基地、30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80万亩中草药、甜叶菊、红干椒等高效特色种植基地)和"四个千工程"(即千万亩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千斤粮食增产工程、千万头优质牲畜养殖工程、耕地千元亩效益收入工程)为抓手,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盟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农牧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和《兴安盟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不断夯实农牧业基础,促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农牧业发展进程,加快推进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确保了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 标签: 农牧业产业化 农牧业结构调整 农村牧区 养殖工程 农牧业发展 农牧民增收
  • 简介:摘要:近年来富源县竹园镇种养结合循环绿色农牧业发展迅速,国家层面上 已将其提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指导意见,要求以种带养、以养促种,坚持种养结合的绿色循环理念,以能量循环、就地消纳和综合利用作为发展主线,走集约化、组织化以及社会化的种养循环发展模式,同时这也是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对富源县竹园镇农牧业走种养结合循环绿色之路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有效落实种养结合循环绿色农牧业发展措施,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以供参考。

  • 标签: 竹园镇农牧业种养结合 绿色生态 发展
  • 作者: 齐丽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3-11-11
  • 出处:《中国科技信息》 2023年第17期
  • 机构: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2.陕西地建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3.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4.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5.山西省晋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山西 晋城 04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