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分水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CW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给予纠正低血压,补充血容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积极治疗原发病,按照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评定疗效,基本痊愈15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4例。结论CWI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及皮质下型。临床特点与其病变部位有关,皮质前型表现为以上肢为主的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可伴有精神障碍;皮质后型以偏盲最常见;皮质下型主要表现为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由于头颅CT及头颅MRI的特征性改变,使CWI在临床上与其他类型脑梗死更易识别。临床上对此类脑梗死应减少脱水药物的应用,注重病因治疗,积极纠正低血压,扩充血容量,如有老年高血压合并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患者,应注意降压的调控,避免过度降压,老年人发生腹泻、脱水时应立即补液,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减少CWI的发生。

  • 标签: 脑分水岭梗死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分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8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分水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通过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和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的过程,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分水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分水岭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帝制终结的1912年,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以及改革开放的1978年。这些时间节点,一方面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划分为不同阶段,有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变化性和阶段性;另一方面,又多少遮蔽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某些共相特征,使人们不易见到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其中最难逾越的是1949年这一分水,它又和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的学科畛域交织在一起,使情形变得更加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者开始意识到跨越时间界限、突破学科畛域对于全面、深入地理解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并作了有益的尝试。哈佛燕京学社为此举办以“再思1949年分水:政治学与历史学的对话”为主题的工作坊,邀约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的十余名政治学者和历史学者,围绕相关的经验研究和理论方法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鉴于工作坊取得的巨大成功,并为扩大跨时段、跨学科研究路径在中国学界的积极影响,特将会议纪要完整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 标签: 1949年 历史学者 政治学 分水岭 对话 跨学科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等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通过护理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脑组织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占本病的15%~20%。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

  • 标签: 脑梗死 测定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总结相关护理经验,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采取监护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结果本组60例患者痊愈32例,好转28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和全面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病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探讨、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科收治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53例治愈、24例患者显效、2例无效、无死亡,满意率达98%。结论护士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综合全面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年和老年脑梗死患者的TOAST病因分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9月在本科住院的82例青年脑梗死患者,6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TOAST病因分型及各危险因素的例数。结果2组危险因素相比,青年组脑梗死肥胖、酗酒、脑血管病遗传家族史、偏头痛、脑血管畸形的比率高于老年组脑梗死(P<0.05);而老年脑梗死组高血压、冠心病的比率高于青年脑梗死组(P<0.05);青年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其它原因所致型(SOE)、不明病因型脑梗死的比率高于老年组脑梗死(P<0.05)。结论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分型和各危险因素有很大差别,临床治疗青年型脑梗死应明确具体病因及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做好二级预防。

  • 标签: 脑梗死 青年 老年 危险因素 病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脑梗死部位对梗死后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5年期间收治入院的200例脑梗死患者,统计分析其脑梗死部位,探讨各项早期康复指标与梗死部位的关系以及康复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和治疗前后不同梗死部位之间的NIHSS评分比较.结果脑叶、脑干以及小脑等不同部位梗死后,吞咽功能、认知功能、躯体运动功能以及情绪异常发生率均有所不同.针对性康复治疗后各梗死部位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前后各梗死部位之间的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后,早期康复的的各项相关指标与梗死发生部位有关,早期康复效果受梗死部位的影响,针对性康复治疗后,患者康复效果显著.关键词脑梗死部位;早期康复;影响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8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多发生于起病4d到2周,与大面积梗死、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本组60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48例预后良好,10例预后较差,2例因同时并发心衰、肾衰等死亡。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观察血压、血糖、CT/MRI,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影像学改变,以减少误诊。方法对50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梗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头痛、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头颅CT早期诊断有假阴性,头颅MRI检出率高。总体预后较好。结论小脑梗死临床特点多变,极易误诊,头部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部CT。病情严重者应早期外科手术,防治脑疝。

  • 标签: 小脑梗死 影像学检查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方法,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护理,促进疾病的恢复。方法对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从心理、饮食、用药、以及康复训练等几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结果本组118例患者基本痊愈89例、显著进步24例,有效率达95.7%,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脑梗死患者康复非常有益,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及护理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30例进行观察,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同时采用心理治疗、卫生宣教、针灸、功能康复训练等综合措施。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评价肢体功能,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3个月后康复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对脑梗死的效果优于单纯的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

  • 标签: 脑梗死 治疗 护理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约25%患者病前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缓,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按照梗死部位不同,分为颈内动脉闭塞、大脑中动脉闭塞、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后动脉闭塞。本文分析脑梗死引起双目失明一例,总结治疗经验。

  • 标签: 脑梗死 双目失明 病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纳洛酮用于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盐酸纳洛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4.3%,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有4例出现皮疹,实验组治疗的安全性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盐酸纳洛酮治疗脑梗死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病情恢复快,并且安全性高,没有不良反应出现,可以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 标签: 盐酸纳洛酮 脑梗死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