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方法。方法纳入在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6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分别予以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三天的VAS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t=9.675;P<0.05),术后2周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t=9.232;P<0.05),护理满意度为95.2%,与常规组患者的84.8%比较差异明显(x2=5.345;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可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产生影响,术后给予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机体痛苦,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肿胀 疼痛程度 膝关节功能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科收治的90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由骨科护士给予常规护理及康复指导,观察组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髌下10cm处周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1d,两组患者髌下10cm处周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d、7d时髌下10cm处周径显著缩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康复训练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显著减轻患者下肢肿胀程度,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康复训练 膝关节置换术 下肢肿胀
  • 简介:摘要产后乳房肿胀是母乳喂养中最易出现的问题。为了预防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对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观察和护理中发现通过加强产前健康宣教及产后实行“三早”,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特别在产后72小时内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不但可增加产妇的奶量,而且能保持乳腺管通畅,达到预防乳房肿胀的目的。

  • 标签: 乳房肿胀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癌术后上肢肿胀的护理。方法将对照组与实施护理组的患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侧上肢水肿,恢复肢体功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乳癌 上肢肿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效布贴扎辅助理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肿胀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4年08月我院急性关节扭伤患者50例,均伴有肿胀疼痛。按硬币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局部常规理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内效布贴扎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d、5d后,实验组疼痛评分为(3.06±0.53)分、(2.02±0.23)分,患侧踝关节周长为(37.12±0.32)cm、(35.21±0.42)c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布贴扎辅助理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肿胀疼痛,效果满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肌内效布贴扎 理疗 急性踝关节扭伤 肿胀疼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8例经CT检查证实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GCS评分,分为手术组与保守组,根据治疗效果进行分类比较。结果死亡率在手术组与保守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单纯手术不能降低死亡率,而且手术中极易出现恶性脑膨胀而导致关颅困难,应采取综合性降低颅内压的措施,从而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性脑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接受治疗的5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痊愈有5例,有效有13例,无效有7例。观察组患者痊愈有7例,有效有15例,无效有3例。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疗效显著,没有不良反应,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中医 骨伤后期 肢体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疗效。方法将46例我院收治的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开颅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外伤后急性脑肿胀疗效良好,病死率较常规开颅术明显降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大骨瓣开颅术 急性脑肿胀 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气压治疗对偏瘫患者在肢体肿胀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有肢体肿胀的偏瘫患者2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回顾分析每天的对比结果,得出气压治疗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气压治疗是针对患者的肢体肿胀进行的治疗。偏瘫患者一般表现为偏瘫侧肢体疼痛和肿胀,严重影响患者身体正常的功能恢复,做好肢体肿胀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结论气压治疗可以改善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肿胀状况

  • 标签: 气压治疗 偏瘫患者 肢体肿胀 并发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骨伤治疗后肢体肿胀的患者,随机抽取50名患者作为研究个体样本。并将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名。对照组采取静卧,每天3次服用止痛药和消炎药并通过静脉注射20%甘露醇250mL,每天1次,7天为1疗程。观察组采用内服外用结合推拿的方法,来达到消除骨伤肿胀的效果。结果观察组25例骨伤患者经过内服外用加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其中治愈的患者有20名,好转的患者有5名,无效的患者人数为0。治愈率为80.0%,总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25例患者治愈人数为10名,好转人数为12人,无效患者有3名。治愈率为40.0%,总治疗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数据对比明显,P<0.05。结论针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问题,中医疗效远远好于西医治疗,中医治疗通过采用内服外敷加推拿的办法来达到对骨伤治疗后肢体肿胀的患处达到活血化瘀、活络筋骨、祛湿消肿的作用。因中医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应该被广泛使用。

  • 标签: 中医治疗 骨伤 肢体肿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伤治疗后肢体肿胀的患者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对照组25名患者采取静卧,每天3次服用止痛药和消炎药并通过静脉注射20%甘露醇250mL,每天1次,7天为1疗程。观察组25例患者采用内服外用结合推拿的方法,来达到消除骨伤肿胀的效果。结果观察组25例骨伤患者经过内服外用加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其中治愈的患者有20名,好转的患者有5名,无效的患者人数为0。治愈率为80.0%,总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25例患者治愈人数为10名,好转人数为12人,无效患者有3名。治愈率为40.0%,总治疗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数据对比明显,P<0.05。结论针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问题,中医疗效远远好于西医治疗,中医治疗通过采用内服外敷加推拿的办法来达到对骨伤治疗后肢体肿胀的患处达到活血化瘀、活络筋骨、祛湿消肿的作用。因中医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应该被广泛使用。

  • 标签: 中医治疗 骨伤 肢体肿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50例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来探究具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在医院接受骨伤治疗后肢体肿胀的患者随机抽取50名患者作为研究个体样本。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5名。对照组采取静卧,每天3次服用止痛药和消炎药并通过静脉注射20%甘露醇250mL,每天1次,7天为1疗程。观察组采用内服外用结合推拿的方法,来达到消除骨伤肿胀的效果。结果观察组25例骨伤患者经过内服外用加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其中治愈的患者有20名,好转的患者有5名,无效的患者人数为0。治愈率为80.0%,总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25例患者治愈人数为10名,好转人数为12人,无效患者有3名。治愈率为40.0%,总治疗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患者治愈率和总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数据对比明显,P<0.05。结论针对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问题,中医疗效远远好于西医治疗,中医治疗通过采用内服外敷加推拿的办法来达到对骨伤治疗后肢体肿胀的患处达到活血化瘀、活络筋骨、祛湿消肿的作用。因中医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特点,应该被广泛使用。

  • 标签: 中医治疗 骨伤 肢体肿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骨折术后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对肢体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术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上增加活血止痛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61.90%),组间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p<0.05。结论活血止痛汤可有效改善患者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并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风险,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活血止痛汤 骨折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至肿胀的护理方法,从中找到更为理想的消肿治疗措施,方法我院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元月将收治的80例创伤后肿胀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肿胀的部位加用土豆片贴敷,一日两次,6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每天在肿胀部位用中药热敷,配合TDP治疗,一日两次10次为一个疗程;5天后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消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限均可以提前2-3天。(由医生对患者手术时限进行评估)。优势有使用方便,廉价物美,消肿效果好,病人易接受,依从性高等优点。

  • 标签: 创伤 肿胀 土豆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冷敷结合功能锻炼促进踝部损伤后软组织肿胀恢复的影响,缩短术前准备时间,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本采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6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持续冷敷3天并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肢制动、间断冷敷。于术后第1、3、7天检查踝部软组织肿胀消退情况,监测C反应蛋白,依据疼痛评分标尺评定患者疼痛情况。主动功能锻炼结合持续冷敷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制动、间断冷敷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主动功能锻炼结合持续冷敷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损伤与对照组比较(制动、间断冷敷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冷敷结合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的缓解踝关节损伤后疼痛,减轻踝关节软组织的肿胀,缩短术前准备时间,为患者节约费用,减轻痛苦,促进康复。

  • 标签: 持续冷敷 踝部损伤 C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