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种不同凝集试剂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结果比较。方法分别用明胶颗粒凝集(TPPA)和用红细胞凝集(TPHA)检测692份样本,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TPPA和TPHA的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检测梅毒均符合临床需要。

  • 标签: 梅毒 凝集法 包被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桂木凝集素(ALL)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首先,在无菌条件下提取Balb/c小鼠骨髓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以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和白细胞介素4(rmIL-4)协同诱导下培养,培养至第六天,添加TNF-a或者ALL继续培养两天。CCK-8检测细胞增殖;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变化;ELISA测培养上清中IL-12、IFN-γ的分泌水平。其次,小鼠皮内注射OVA和/或ALL;两周后断尾取血,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OVA特异性IgG的浓度。结果ALL能显著促进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增殖;并促进BmDC分泌细胞因子IL-12、IFN-γ;但不能增强OVA在小鼠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的量。结论ALL在细胞免疫中具有很好的促进BmDC成熟及增殖的作用,但不能增强小鼠对OVA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 标签: 红桂木凝集素 树突状细胞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胎蛋白(AFP)试验进行方法学探讨。方法①对比实验用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免疫同时测定88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甲胎蛋白(AFP)的含量。②线性实验将标准液按不同的浓度稀释后做线性实验。③精密度实验用两对低、中、高值质控品分别进行精密度实验。结果①结果表明,两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系数r=0.995,提示两呈良好相关性。②线性实验显示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免疫分别在5~400ng/ml和2~900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③精密度实验表明化学发光重复性好于酶联免疫,特别是病理高值化学发光明显优于酶联免疫。结论化学发光免疫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均优于酶联免疫

  • 标签: 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甲胎蛋白 比较
  • 简介:摘要放射免疫RIA在生物检验上最常使用I-125做为标定物质,标定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比较放射免疫与酶免疫EIA的灵敏度与专一性及各中优缺点。酶免疫与放射免疫是临床常使用的免疫化学法。但前者不需使用到放射性物质,所以广泛被使用,酶免疫中的异相酶免疫ELISA的测定有很多种,有测定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有测定抗体的间接法。酶免疫分析EIA优点试剂稳定,且沒有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危险,缺点是酶免疫使用的介质有毒或会致癌,故放射免疫分析RIA优点是检体中不具放射性,沒有內在背景干扰,具极高灵敏度(1pg/ml),缺点是试剂不稳定,另有辐射污染,废弃物的善后。

  • 标签: 放射免疫法 酶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被动凝集半定量检测在早期肺炎支原因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被动凝集半定量检测检测18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并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结果182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中阴性70例;(140)阳性56例,(180)阳性32例,(1160)阳性23例,(≥1320)阳性7例;阳性共112例,总阳性率为61.54%。其中第一次检测为抗体阳性、低滴度(140)的患者中有23例与一周后随访再次检测,有5例为阳性,且滴度均为了160以上。结论被动凝集试验结果为(≥1160)高效价滴度时及虽第一次检测为阴性或低滴度阳性但一周后滴度有四倍以上升高的,可为早期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依据。

  • 标签: 被动凝集法 早期感染 抗肺炎支原体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进行结果比较,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优势与利用发展前景。方法通过罗氏cobase411分析仪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血清甲胎蛋白进行测定,对比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进行血清甲胎蛋白的测定。结果两种方法呈正相关,都有很好的重复性。但罗氏cobase411分析仪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甲胎蛋白的灵敏度较高,为1.5ng/ml,且CV值明显小于酶联免疫吸附,而在检测范围上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也要优于酶联免疫吸附。结论利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进行血清甲胎蛋白的检测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较高,重复性较好、稳定性很强等诸多优点,是现今检测血清甲胎蛋白较好的方法,这些优点使其未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血清甲胎蛋白 临床应用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CLIA(化学发光免疫)和ELISA(酶联免疫)检测血清AFP(甲胎蛋白)的效果和优势。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门诊和住院的120例患者的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雷勃酶标仪与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仪测定血清AFP,比较两者线性试验、对比试验以及精密度试验结果的差异。结果化学发光免疫与ELISA检测血清AFP的符合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种方法对比试验与精密度试验结果相比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化学发光免疫检测重复性好、精确度更高。结论与ELISA检测方法相比,CLIA检测血清AFP的准确性更高、精密度更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酶联免疫法 血清甲胎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磁珠浓缩与酶联免疫(ELISA)检测HBsAg灵敏度和阳性检出率,选用较好的方法用于低浓HBsAg的测定。方法ELISA检测HBsAg为强阳性的血清标本40份,混合为HBsAg强阳性混合血清,用化学发光检测HBsAg全阴性血清稀释成46例浓度不同的HBsAg阳性血清,然后分别用磁珠浓缩、酶联免疫和化学发光检测。结果磁珠浓缩检测46份标本阳性例数42例,最低检出浓度0.1IU/mL,ELISA检出阳性标本33例,最低检出浓度0.5IU/mL,磁珠浓缩灵敏度和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P<0.01)。结论磁珠浓缩可明显提高ELISA检测HBsAg的灵敏度和阳性检出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 标签: HBsAg 灵敏度 磁珠浓缩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ELISA)与胶体金标检测HBsAg的结果差异。方法对310例病人血标本分别用ELISA与胶体金试纸条检测HBsAg,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观察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310例标本用ELISA检测HBsAg,其中阳性30例,阳性率为9.68%;用胶体金标检测,阳性28例,阳性率为9.03%。二者经χ²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均为检测HBsAg的有效方法,胶体金标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可用于急诊及健康人群的筛查,并可与ELISA相互验证;ELISA适用于检验科常规检查。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胶体金标法 HBsAg
  • 简介:摘要粪便隐血试验是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早期发现和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化学法隐血试验和免疫隐血试验进行了比较。化学法隐血试验受饮食、铁剂和还原性物质等干扰,易形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免疫隐血试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隐血 化学法隐血试验 免疫法隐血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ECLIA)和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的差异性。方法收集85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分别采用ECLIA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并比较结果差异性结果经检测HBsAg、HBsAb、HBc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eAg、HBe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CLIA和ELIS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具有较好的符合性。其中,ECLIA高于ELISA且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酶联免疫分析法 乙肝病毒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ELISA(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和CL(chemi-luminescence)两种检测方法对AFP检测的稳定性、敏感性及重复性。方法2012年5月以来,我院对120名患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以及化学发光进行AFP检测,分析两种方法对AFP的敏感性、稳定性以及重复性。结果化学发光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以及稳定性,当AFP<400μg/L时,ELISA和CL检测AFP敏感性相似,当AFP>400μg/L时,CL敏感性高于ELISA(P<0.05)。结论CL较ELISA稳定性好、敏感性高、重复性好,而ELISA具有经济、在AFP浓度值低于400μg/L时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 标签: 甲胎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ELISA)与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的结果比较。方法用上述两种方法的检测试剂及仪器对97例卵巢癌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然后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低浓度(0.0~35.0U/ml)CA125和高浓度(400.1~2000.0U/ml)CA125以上述两种方法检测,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浓度(35.1~200.0U/ml、200.1~400.0U/ml)CA125以上述两种方法检测,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酶联免疫快速、简便、成本低廉,适用于批量体检标本检测。化学发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线性范围宽,适合卵巢癌病人临床早期诊断(或排除)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疗效监测。

  • 标签: ELISA法 化学发光法 CA125
  • 简介:通过加入虫草多糖、树舌多糖、灵芝多糖、榆耳多糖、银耳多糖、小刺猴头茵多糖、黑木耳多糖和云芝多糖8种真菌多糖,观察真菌多糖对PNA与血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刺猴头菌多糖具有较强的与PNA的结合能力,这可能是由于小刺猴头菌多糖的空间结构或其上的半乳糖的连接方式、空间位置更适合与PNA结合的缘故。

  • 标签: 真菌多糖 花生凝集素 细胞凝集素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度和时间对布病虎红平板凝集实验(RBPT)的影响。方法将现采集的710份疑似布病患者的血清分别置于温室(19—25)度、平均(35+1)度恒温培养箱和(55-1)度水浴箱中,在放置不同的时间(0.5h、1h、2h、8h和24h)后,分别进行BPT实验,同时对每份血清进行试管凝集实验(SAT),观察并进行记录实验结果。结果血清与温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放置血清的时间越短,温度越低,假阳性率越高。结论血清学检测可排除温度和时间等物理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假阳性率,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检验依据。

  • 标签: 布病 凝集实验 温度 物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本实验室间接免疫荧光(IIF)筛查抗核抗体(ANA)与线性免疫印迹(LIA)检测特异性抗体(ANAS)二者间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1364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同时采用IIF筛查ANA与用LIA检测ANAS,并分析二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364例标本中,IIF阳性/LIA阳性258例,占18.91%;IIF阳性/LIA阴性72例,占5.28%;IIF阴性/LIA阴性940例,占68.91%;IIF阴性/LIA阳性38例,占2.79%;IIF-ANA与LIA-ANA检测结果的总体符合率为87.83%。结论只做IIF筛查ANA易导致部分ANAS特异性抗体漏检,而LIA-ANAS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不能取代IIF-ANA。IIF-ANA筛查和LIA-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应联合检测。

  • 标签: 间接荧光免疫法 抗核抗体 线性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免疫印迹(IBT)与放射免疫(RIA)两种方法检测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自身抗体的一致性,对IBT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方法抽取32例临床拟诊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静脉血,用RIA和IBT分别测定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和胰岛细胞抗体(ICA),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评价IB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RIA与IBT联合检测GADAb及ICA,其总阳性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差(κ系数=0.015)。结论IBT法测定糖尿病自身抗体,与目前的金标准RIA法相比一致性较差,敏感性较低,特异性尚可。IBT法测定糖尿病自身抗体尚不能替代RIA,其在方法上仍有待改进,推广还需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糖尿病自身抗体 免疫印迹法 放射免疫法 1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GICA)对乙肝表面抗原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8份选定的住院患者标本同时以GICA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操作方法均按试剂盒说明书,并且对GICA进行灵敏性、重复型、特异性分析。结果GICA和ELISA两种方法比较,阳性及阴性符合率均为99%以上,并且GICA试条只与HBsAg有特异性反应,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e抗原等无交叉反应。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操作简便快速,费用少,结果鲜明直观,灵敏度、重复性、特异性与ELISA相近,又不需特殊仪器设备,能满足临床急诊和基层医院的需求,其对乙肝表面抗原测定有很高的临床适用价值。

  • 标签: GICA ELISA HBs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