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周病治疗中替硝唑局部用药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80例牙周病患者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分别40例。全身组采用替硝唑口服用药局部组采用替硝唑局部用药。比较两组牙周病疗效;口臭、疼痛、出血、肿胀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情况。结果局部组牙周病疗效高于全身组,P<0.05;局部组口臭、疼痛、出血、肿胀消失时间短于全身组,P<0.05;治疗前两组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情况差异小,P>0.05;治疗后局部组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情况优于全身组,P<0.05。结论牙周病治疗中替硝唑局部用药的效果确切,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有抑制厌氧菌感染,加速症状消失,提高牙周健康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牙周病 替硝唑 局部用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珍珠层粉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168例患者,先按照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类标准再将口腔粘膜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珍珠层粉外敷),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各组的治愈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种程度口腔感染治愈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

  • 标签: 珍珠层粉 白血病 化疗 口腔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采取替硝唑局部用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间门诊收治的246例诊断为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替硝唑局部用药,对照组患者口服替硝唑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慢性牙周炎,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并且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替硝唑 局部用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牙周炎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用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牙周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的较高;与对照组的SBI、MD、PLI以及PD比较,研究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龈下刮治与根面平整术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取得的疗效显著,患者的牙周情况显著改善,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龈下刮治 根面平整术 局部用药 牙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108例牙周炎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划分所有的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患者选择局部用药替硝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在对牙周炎疾病进行治疗的时候,常规治疗基础上为患者局部用药替硝唑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而且这种用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替硝唑 局部治疗 牙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身与局部用药在预防种植牙术后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种植牙术后感染患者(2016年2月20日到2017年2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全身用药)、观察组(进行局部用药),各50例,对比2组患者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对于种植牙术后感染患者采取局部用药能够有效改善其疼痛情况,且具有显著效果,值得研究

  • 标签: 全身 局部用药 预防种植牙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周炎治疗中替硝唑局部用药的应用与可行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7月100例牙周炎患者分组。全身用药组采用替硝唑全身用药的方法治疗,局部用药组采用替硝唑局部用药。比较两组牙周炎转归率;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PLI分值、GI分值和PD深度。结果局部用药组牙周炎转归率高于全身用药组,P<0.05;局部用药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全身用药组,P<0.05;干预前两组PLI分值、GI分值和PD深度相近,P>0.05;干预后局部用药组PLI分值、GI分值和PD深度优于全身用药组,P<0.05。结论牙周炎治疗中替硝唑局部用药的应用与可行性高,可有效规避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改善牙周情况和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周炎 替硝唑局部用药 应用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用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超声乳化术后发生干眼症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局部用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消炎治疗,比较两组的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结果实验组干眼症状评分与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白内障干眼症患者局部用药治疗,疗效肯定,临床推广价值更高。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术后干眼症 局部用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辨证施治配合眼局部用药治疗慢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结膜炎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眼局部用药治疗,给予试验组辨证施治配合眼局部用药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疗效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P<0.05。结论辨证施治配合眼局部用药治疗慢性结膜炎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辨证施治 眼局部用药 慢性结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及静脉联合用药超前镇痛对椎管内麻醉穿刺的作用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外科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方法,对照组不给予超前镇痛,观察组给予局部及静脉联合用药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各个时间点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局麻进针时、椎管内麻醉穿刺时、麻醉穿刺时患者体位变动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局部及静脉联合用药超前镇痛对椎管内麻醉穿刺镇痛、镇静效果好,能提高穿刺成功率,促进患者体位配合,不良反应较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椎管内麻醉穿刺 局部及静脉联合用药 超前镇痛 作用分析
  • 简介:仔细观察下面的大网。我们用一组网格将它分割,并在横向上标注了数字,在纵向上标注了字母。这样一来,每个小方格都可以用一个字母加上一个数字来表示。大图上边的图A~图H这8个图便是从这些小方格中选取的。

  • 标签: 标注 字母 个数
  • 简介:仔细观察下面的大图。我们用一组网格将它分割,并在横向上标注了数字,在纵向上标注了字母。这样一来,每个小方格都可以用一个字母加上一个数字来表示。大图上边的图A~图H这8个图便是从这些小方格中选取的。

  • 标签: 标注 字母 个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素替代联合局部用药治疗在围绝经期女性萎缩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萎缩性阴道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甲硝唑联合局部用药进行治疗,观察组(n=30)使用激素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和PH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素替代联合局部用药可有效提高围绝经期女性萎缩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且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围绝经期 萎缩性阴道炎 激素
  • 简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IntravenousAdmixtureServices,P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经过药师审核的处方或医嘱,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和/或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全静脉营养液、静脉用危害药物和抗菌药物等静脉药物的混合调配,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提供服务的机构或部门.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 用药错误 药学技术人员 标准操作规程 全静脉营养液 GMP标准
  • 简介:摘要成为准妈妈的孕妇在怀孕期间会特别注意用药的安全,但由于受到经济、生活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限制,孕妇对怀孕期间用药对胎儿产生的影响有着不正确的认识。本文从孕妇用药对胎儿不同方面的影响出发,结合长期的实践观察,对孕妇在孕期合理、安全用药提出一些使用原则,希望能够有所助益。

  • 标签: 孕妇用药 对胎儿影响 用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