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质量提高,康复医学受到关注,同时一些康复医学相关的伦理问题也暴露出来。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医学伦理四大原则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体现。并且着重讨论了康复医学相关的三大伦理问题包括患者的选择和医疗资源的分配;康复团队治疗模式涉及的伦理问题以及康复目标制定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法。

  • 标签: 伦理 康复医学 伦理原则 康复团队 康复目标
  • 简介:当人们对伦理理论进行分类或加以对比时,通常是以一种相对零散的方式或仅仅将其局限于两两对比中进行的,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分类研究,因而无法得到一个统摄所有观念流派的类别。对不同的伦理理论谱系进行系统性分类或哲学分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联动关系,可以使规范伦理呈现更丰富的类别和区位,而不再局限于任何一种二模型框架。

  • 标签: 伦理学理论 谱系 元哲学 分类法
  • 简介:在康德伦理中把恶作为一种隐匿的、对立的存在,是不符合康德原意的误读。同时,忽视恶的存在的康德伦理是不完整的,善与恶共同构成了康德伦理的完整体系。康德伦理体系细致分析了恶的来源、形态层次以及作用功能。抑恶的伦理并不能用来概括康德伦理,但对于有限的理性人而言却是必要的。善的培育和生成是在恶的土壤中,要在感性世界中凭借自身的力量克服根据不在此的恶,需要道德信念的坚定、道德偏好的纠正更需要勇气和力量,才能彰显人的德性光辉。

  • 标签: 康德伦理学 抑恶
  • 简介:薛瑄是明代程朱之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河东学派的开创者,在儒家道德理想、理学心性工夫的影响下,平生为官二十余载,历经患难沉浮而不易仁义公正之节。薛瑄在入仕为官的道德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基于理学的廉政伦理思想和为政道德修养,突出体现为:以“视民如伤”的仁爱之心作为施政治理的道德情感,表现出“以公守法、以仁行法”“为政通下情为急”的爱民思想;以“清心省事”的主敬无欲、廉洁明理作为处己待人的道德自律;以“是非毁誉皆所不恤”的坦荡泰然作为达至公平正大的道德境界。

  • 标签: 儒家 为政 道德 仁爱 自律
  • 简介:文学伦理批评诞生于西方文论“伦理转向”的全球语境和反拨国内外国文学批评领域泛理论的浪潮之中。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它已形成了较有体系的理论框架和批评话语,并指导了大量的批评实践。难能可贵的是,它作为本土诞生的理论已在国际上取得了诸多同行的肯定和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反拨了中国文论在国际上的“失语症”,为中国文论“走出去”和参与国际话语权的竞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走出去 话语权
  • 简介: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更是一个民族永葆活力的固本之道,是一个民族实现复兴的力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科学论断和重要论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建设关乎国运兴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而从更深层次去讲,文化自信的本质和根源所在,还是对于中华文化所蕴含、发展、架构、融通的包括“以人为本”的精神价值理念、理性价值与现实实践相契合的社会道德规范、辩证科学地看待世界并由此产生的思想和实践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伦理价值体系的充分自信。这种优秀伦理价值体系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精气神”,对于这种“精气神”的足够自信,其意义不只是在于对国民性格个社会品格的价值塑造,对礼仪文化志邦的接续和复兴,更是对于人类共同体的价值引领,对于世界人民中国智慧的贡献。因此,尝试将文化自信放在伦理的语境下,将二者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更宽的角度去挖掘、发现和解读文化自信,有着其鲜明的历史与时代的双重价值。

  • 标签: 伦理学,文化自信,阐述
  • 简介:摘要互信互爱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在《我弥留之际》的本德伦一家中已不复存在,伦理德困境在人与人之间不断蔓延。福克纳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揭露美国南方的社会现实,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学伦理批评不谋而合。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文学伦理角度解析这部小说,主要从伦理环境和伦理关系入手对其伦理思想进行研究,探讨该作品的现实伦理意义。

  • 标签: 《我弥留之际》 文学伦理学 伦理环境 伦理关系
  • 简介:金融化世界的到来,呼唤着金融共享的伦理情操。金融共享,似乎是一个时髦的术语,可是,我们对金融稍作史前史的考察,就会发现金融起源与一种共享伦理的关联密不可分。人类最初的金融活动,就已经有着金融共享的伦理胚胎,早先金融工具的基础性作用是把相关协议或合约记录下来,共享伦理渗透在合约关系中。在现代性的规制下,金融共享问题变成了两种话语体系的批判问题:一种是马克思式的资本逻辑批判文本,另一种是席勒式的现代金融批判与反思的文本。现实世界中金融的“让富人更富”的秉性与金融的民主化、人性化的矛盾对立不可调和,深层原因在于世界资本金融体系的高度垄断,共享变成了独享。金融化世界的金融共享伦理关涉三个逻辑预设:(1)金融共享的价值预设是追求经济正义的原则;(2)金融共享的实质:从金融理性(追求最大化赚钱效应)回归到金融本质(追求民主,服务大众);(3)金融共享与好的社会相关联。

  • 标签: 金融共享 金融化世界 资本逻辑
  • 简介:"教育"与"伦理"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伦理道德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价值基础。教育利益是教育伦理道德的物质基础。教育劳动的特点决定教育伦理道德的特殊重要性。教育伦理是研究教育活动中道德问题的新兴学科。从教育伦理研究的不同层次看,它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其研究范围包括教育的伦理价值和道德导向研究、教师职业伦理研究、教学伦理研究、教育管理伦理研究、教育特殊领域伦理研究、教育人格与教师美德研究。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伦理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教育伦理学 教育利益 教育伦理道德 教育劳动特点 教师职业伦理
  • 简介:摘要《使女的故事》是阿特伍德20世纪90年代的一部优秀的反乌托邦小说。该小说融入了阿特伍德的亲眼所见、所闻及经历,因此具有一定的真实色彩。本文拟采用文学伦理批评方法,分析该小说中女性的寓意,指出小说中女性的处境实则影射了现实世界中一些地区或国家的女性的处境,而且影射了加拿大的处境。

  • 标签: 《使女的故事》 文学伦理学批评 女性 弱势群体
  • 简介:19世纪后期的英国哲学家克利福德(W.K.Clifford)在《信念伦理》一文中,从知识伦理标准的角度强调了充分的证据支持在信念形成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他证据主义的立场。随着20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科学方法成为思考基本哲学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信念伦理提出的问题也就愈显重要。哲学家们针对信念伦理所涉及的证据充分性的问题、知识标准与伦理判断的问题以及形而上学信念合理性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当代哲学解读。这也是克利福德提出信念伦理概念的当代哲学价值所在。

  • 标签: 克利福德 证据主义 信念 知识 道德
  • 简介:班规在学生日常行为和思想意识的规范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班规作为处理班级内部成员道德关系和利益冲突的重要依据,值得我们根据教育制度伦理的两方面内涵对其进行分析。班规制定和执行中必须注意:班规的价值在于规范;班规需要明确界线和界限;班规的制定要符合公意原则;班规的执行要符合教育性原则。

  • 标签: 班规 规范 教育制度 制度伦理 规训
  • 简介:摘要本文尝试从文学伦理批评视角,对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小说《觉醒》中的女主人公艾德娜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和阐释,旨在不断发掘作品的永恒价值及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觉醒》 艾德娜 文学伦理学批评
  • 简介:摘要目的解决乡镇卫生院就诊患者及接诊医生的心理问题。方法分析了某乡镇卫生院就诊患者的焦虑心理、恐惧心理、自卑心理及健康忽视问题。并对接诊医生的求快心理、求廉心理、求知欲望等心理活动进行论述,提出了相应对策。结论解决该问题的伦理策略如下1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常见病的医疗保健知识。2坚持知情同意及尊重的原则。3利用科技手段发展远程医疗。

  • 标签: 医患 心理分析 伦理学 策略
  • 简介:基于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理论,分析研究琳达·霍根的《太阳风暴》这一力作,分别从土地伦理理论的三大方面:人与土地、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出发,探讨作品蕴含的伦理关系和生态危机,同时指出处在白人殖民者权利主导下的印第安民众的生存困境,从而揭示了印第安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为构建自我生存空间所做出的挣扎与努力,体现了其中的哲学思想和对印第安人民的深切人文关怀。

  • 标签: 《太阳风暴》 土地伦理 挣扎 救赎 创伤治愈
  • 简介:中西哲学家越来越希望更好地解读儒家和早期儒家,中西哲学对话的根源就是这种需要。本文认为,在进行中西哲学比较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找到某种积极的路径在儒家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传统中达成共识。以此为前提,本文探讨了儒家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在道与善、"人"的概念、"人"的潜能以及实现潜能的方法等问题上的不同看法。

  • 标签: 共识 比较 儒家 亚里士多德
  • 简介: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有关伦理、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难题。高中生物教学中如转基因技术、基因诊断、人体器官移植、艾滋病等方面均涉及生物伦理。生物伦理对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生物伦理学 转基因技术 基因检测 人体器官移植
  • 简介:目前,学界有关道德风险这一概念的认识存在“道德论”和“非道德论”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且均未对引发道德风险的制度问题,尤其是作为正式制度的法律制度对道德风险的影响给予足够的重视.作为一个跨学科的概念,道德风险确实与伦理道德密切相关,但它的确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伦理、经济、法律等多领域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对道德风险这一概念的认知应当从跨学科的视角出发,而法伦理作为专门研究法律和伦理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学科,可以用来分析道德风险这一概念并为其有效治理提供可行的认知路径.

  • 标签: 道德风险 伦理道德 法伦理学
  • 简介:翻转课堂是由授课教师提供教学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资料、完成进阶练习,在课上通过互动交流和协作探究等方式解惑释疑、巩固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式。它给医学伦理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空间。本文以隐私保护权这一知识点为例,探讨医学伦理课程应用翻转课堂的新思路,构建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模式。

  • 标签: 翻转课堂 医学伦理学 隐私保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