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我国小儿恶性肿瘤中以白血发病率占首位,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在每年新增的4万例白血患者中,有40%是儿童,其中2~5岁患儿居多。由于近年治疗方法改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5年成活率己超过70%。除了治疗外,早期发现、精心护理、预防患病是防治儿童白血的三个重要措施。

  • 标签: 儿童白血病 防治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治疗方法 白血病患者 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微小残留(MRD)的检测在儿童急性白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已诊断并坚持治疗的40例急性白血患儿采集骨髓标本,应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和三色流式细胞术(FCM)多参数分析技术的方法,进行MRD的检测并进行随访,随访期为1~5年。结果40例急性白血患儿中,已停药25例,维持治疗15例。停药的25例患儿中,诱导缓解结束时有18例MRD阴性,7例由阴性转阳性。15例维持治疗患儿中,缓解时至今MRD阴性者为8例,缓解时阳性者为7例。结论连续监测MRD对儿童急性白血预测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白血儿童恶性肿瘤中占首位,是儿童时期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加强对白血治疗与护理的探讨,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38例儿童白血进行心理、口腔、出血、饮食、输血、化疗期间静脉的护理和家庭护理指导等,收到明显效果,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儿童 白血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白血化疗期间的护理方法,避免和减少化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提高治疗的疗效。方法观察72例白血患儿,通过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提出小儿白血的护理措施。结果病人的并发症和毒副作用得到及时处理和有效控制。结论在进行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精心的护理,可提高小儿白血的缓解率,延长生存期。

  • 标签: 小儿白血病 化疗 护理
  • 简介: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治疗肿瘤及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手段.21世纪人类已征服了很多不治之症,使之成为可治并且可以治愈的疾病,儿童白血就是其中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白血预示着死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抗癌药物不断产生,儿童白血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5年缓解率已达70%~80%[1,3],急性髓性白血5年缓解率也达40%~50%[2,9],比骨髓移植的成活率要高,所以儿童白血应该首选化疗.

  • 标签: 儿童 急性白血病 化学治疗 诱导缓解期 脑膜白血病 三氧化二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复发儿童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以提高急性白血复发儿童的求生欲以及抗病能力。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白血复发儿童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制定并实施心理护理计划。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情感状态问卷测定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后医学应对方式评分和情感状态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急性白血复发儿童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抗病能力,因而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复发儿童 心理护理
  • 简介: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AML—M3白血细胞成熟已经提高了无病生存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例如伊马替尼)可以提高费城染色体阳性ALL的生存率。可利用更有效的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治疗机会性感染。利用降低预处理强度的(“减量”)异基因移植使得老龄患者进行移植成为可能。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伊马替尼 异基因移植 治疗机 费城染色体 机会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白血免疫表型的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相结合的方法对142例儿童急性白血进行诊断。结果142例儿童急性白血中AML39例,占27.5%,ALL103例,占73%,ALL中B-ALL90例,占63.4%,T-ALL13例,占9.1%。AML,B-ALL,T-ALL分别有不同抗原的高表达,且存在部分AML表达淋系抗原,某些ALL表达髓系抗原。结论四色流式细胞术对儿童急性白血的准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急性白血病 流式分析
  • 简介:摘要白血是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分化所致造血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征为造血组织中血细胞的某一系统过度增生,进入血流并浸润到组织和器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发病可能与病毒、化学、放射、遗传等因素有关。按其恶性增殖细胞的分化程度,参考自然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白血和慢性白血。急性白血为原始与早期幼稚血细胞在骨髓中急剧增生的恶性疾病,小儿白血中90%以上为急性白血

  • 标签: 儿童急性白血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混合表型急性白血(MPAL)的临床特征及疗效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1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医院儿童血液诊疗中心的29例MPAL患儿,分析其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点、诱导化疗以及预后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应用Log-Rank法。结果(1)29例MPAL患儿中1例为MPAL伴KMT2A重排,1例为MPAL伴BCR-ABL1,13例为MPAL伴B-M,12例为MPAL伴T-M, 2例为急性未分化细胞白血。(2)免疫表型阳性率较高的是CD33 23例(79%),CD34 25例(86%),HLA-DR 20例(69%)。表达CD19的共17例,阳性率59%。(3)8例患儿检测到异常融合基因,其中MLL-AF4基因1例,BCR-ABL1基因1例,TEL-AML1基因3例,WT1 2例,FLT3-ITD 阳性1例。(4)27例获得染色体核型,14例为异常核型,其中10例为复杂核型。(5)接受化疗的27例患儿中完全缓解(CR)率为85%(23/27),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1±10)%,5年总生存率(OS)为(74±10)%。14例应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方案者中13例CR;12例应用联合方案者中10例CR;二者5年OS分别为(77±15)%和(80±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27,P=0.870)。结论MPAL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白血,易见复杂染色体核型,ALL方案及混合方案诱导缓解化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 标签: 白血病,混合表型 儿童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6年余本院收治的219例儿童白血的病例资料,探讨赣南地区儿童白血的流行学特点。方法 收集 2017年-2023年期间确诊的初诊儿童白血患儿共 21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本地区患儿的发病年龄、疾病亚型、首发症状、分子流行学等特征。结果219例儿童白血中男124例,女95例,发病年龄以11~15岁最多,2~5岁次之。以急性白血为主,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145例,占66.21%,ALL分型以B系表达为多;急性髓系白血(AML))68例,占31.05%,以AML-M2及AML-M3为最多见,混合型急性白血(MPAL)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CML)例3例,幼年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JMML)1例。首发临床症状以发热为占多数,约47.49%,多数患者有贫血,部分有出血表现、疼痛等。在急性白血中,WBC增高者占多数有112例,约52.09%,少部分患者RBC正常/增高或Hgb正常,各占14.42%及15.34%。大部分急性白血患者PLT减低,约83.72%,少数为正常或增高。白血儿童正常染色体核型101例,占47.64%,检出异常细胞核型111例,占52.35%。在ALL中融合基因TEL-AMLl 阳性检出率最高,占14.48%,BCR-ABL1及E2A-PBXl阳性各8例,检出率皆为3.77%,MLL-AF4阳性4例,检出率1.88%,其他常见融合基因检出率低。在AML患儿中,融合基因PML-RARA阳性最多,检出率30.88%,AML1-ETO 阳性17例,检出率25%,MLL-AF6阳性4例,检出率5.88%。结论 本院收治的儿童白血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为主,其次为AML,慢性白血较少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11~15岁最多,大部分因发热、贫血、出血表现就诊,其血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点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大部分相同。

  • 标签: 儿童 白血病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733.7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儿初诊时即表现为急变期的临床特征。方法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医院儿科收治的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为首诊的2例CML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病史、体格检查资料及骨髓检查、基因检查等结果,并对2例患儿进行随访。同时,以"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急变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BCR/ABL"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以"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hildren""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last crisis""BCR-ABL"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5月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数据库。结果2例患儿发病时的临床症状分别表现为头痛、视物模糊以及发热、腹痛等,既往均不存在CML病史。通过骨髓涂片、荧光原位杂交、分子生物学等实验室检查诊断为CML急变期。治疗上应用达沙替尼口服联合化疗进行诱导缓解,但是2例患儿分别在诱导和巩固化疗阶段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均取得了血液学的缓解,其中例2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但是2例患儿均在诊断后9~10个月出现了疾病复发。通过文献检索,检测到2篇中文文献,5篇英文文献,共22例患儿。其中最大宗的文献报道了17例初诊即为CML-急变期的患儿,14例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联合化疗,3例仅采用TKI单药治疗。17例中,有11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最终13例存活(5年生存率74%),4例死亡,中位随访28个月(范围16~78个月)。结论以ALL为首诊的儿童CML与费城染色体阳性ALL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可以通过骨髓涂片、荧光原位杂交等检测方法与ALL进行鉴别。治疗上可应用二代TKI联合化疗诱导缓解以取得血液学缓解,对二代TKI治疗失败的患者,可以寻找HLA匹配的供者。此类患儿可能出现迅速复发,需密切监测治疗效果。

  • 标签: 儿童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变期 BCR-ABL
  • 作者: 向双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000)【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29-01对于我们来说,白血病是比较常见的,并且对这种疾病并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白血病的人却又非常的少。化疗是白血病主要治疗方式,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对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白血病患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能提高人们对白血病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因此,要想保证白血病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就要进行有效的护理。那么,白血病该如何护理呢?1白血病前兆有哪些呢?(1)发热是急性白血病最先出现的症状,患者体温在37.5至40℃,体温还可能更高,有时患者存在冷感,但是没有寒战。(2)患上白血病早期,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以上都是贫血症状,因此,贫血也是一个前兆。(3)患上白血病后,患者会出现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等部位出血,并且内脏、颅内等部位也存在出血情况,因此,出血也是一个前兆。(4)大部分白血病患者会出现肝脾肿大,因此,肝脾肿大也是一个前兆。(5)白血病患者会出现皮肤损害及黏膜损伤,前者主要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后者主要为鼻黏膜、口腔黏膜等地方出现肿胀、溃疡等。(6)白血病患者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通常表面光滑,不存在压迫痛,并且没有粘连,有浅表淋巴结与深部淋巴结,前者主要分布于颈、颌下、腋下等处,后者主要分布于纵隔及内脏附近。(7)白血病患者会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主要原因为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系统侵入细胞,与此同时,患者还会出现蛋白尿、血尿、月经量过多等情况。2白血病的病因是什么?(1)RNA病毒所造成的白血病大多为T细胞型,并且该病毒在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得到了认证,因此,RNA病毒是白血病出现的一个原因。(2)各种电离辐射也是导致白血病的主要原因,小剂量辐射能不能引发白血病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如果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就可能导致白血病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人们经常接触放射线物质或大剂量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就会加大白血病发病率。(3)相比于正常人,存在染色体畸变的人发病率更高。(4)部分化学物质也会导致白血病的发生。相比于一般人,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更容易得白血病。氮芥、环磷酰胺等抗肿瘤细胞毒药物也有致白血病作用。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血是造血系统的难治性恶性疾病之,其特点为体内有大量的白血细胞,广泛而无控制的增生,出现于骨髓和其他器官和组织内,并进入外周血液中。这种细胞大多是未成熟和形态异常的白细胞,部分患者也有幼稚和形态异常的红细胞或巨核细胞的异常增生。本确诊后,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治疗费用昂贵,为此,笔者兹报道1例白血诊治体会,仅供参考。

  • 标签: 白血病 诊治 八珍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