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儿科监护的护理安全。方法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控制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科学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控制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提高护理质量打下了基础。

  • 标签: 儿科监护室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儿科患儿和护士的关系息息相关,在护理过程中涉及范围最广,通过沟通可以帮助护士了解患儿的身体需要和心理状况等。评估患儿的潜在的护理问题,更好的为患儿服务,提高护理工作及护理质量,同时促进患儿的理解与支持,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要求护士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及思维理念。

  • 标签: 儿科 监护室 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监护开展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儿科监护开展优质护理前后各10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平均住院日、患方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渐少,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惠方满意度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全面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科监护室 优质护理 应用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病房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优质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8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分析其发生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针对对照组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针对性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病情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心理状态、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和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儿病情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患儿及家属治疗及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重症监护患儿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患儿肺部感染的情况,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恢复,有利于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率,适合在临床中开展和推广。

  • 标签: 儿科重症 并发肺部感染 护理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能级管理在儿科 重症监护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 2018月 2月 ~2019年 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时我院重症监护收治的 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 2019年 3月 ~2020年 2月实施能级管理后我院重症监护收治的 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安全管理、感染监控、健康教育、家属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儿科 重症监护中实施能级管理,护理质量更高,可有效提升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能级管理 儿科 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儿科重症监护可为危重患儿提供连续监护及有效救治,最终目的均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本文分析可知儿科重症监护护理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院内感染、护理人员及患儿自身等三方面内容,并探讨不同护理安全问题所适用的有效应对措施,目的在于提高儿科重症监护护理安全,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利于使患儿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需要的健康保健也就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关心的问题。由于我国的医疗资源相对短缺,所以在医疗服务的质量上一直处于下风,这种情况导致了近年来的医闹案件越来越多,医患关系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各大医院都认识到了提升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在国家的要求下,各大医院都在努力的提升自己的医疗品质,儿科作为医疗机构当中服务难度最高的一个科室自然受到了医疗机构的重点管理,而儿科重症监护又是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

  • 标签: 护理 质量管理 儿科重症监护室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儿科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儿科重症监护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100例儿科重症监护患儿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患儿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来评估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不良情绪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儿科重症监护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儿科重症监护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室小儿的心理特点,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16例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室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的小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依小儿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依从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8±6.1)d低于对照组的(12.3±5.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科重症监护病室小儿患者,深入分析其心理特点,并依其心理特点给予相应护理对策可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具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儿科重症监护室 小儿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数字视频脑电图在儿科重症监护临床应用效果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儿科重症监护患者,随机选取50例,25例患者接受常规脑电图(REEG)监测为A组,25例患者接受数字视频脑电图监测为B组,比较两组的检出成率,临床惊厥发生和脑电发作情况。结果V-EEG监测儿科重症监护患者临床床发作情况及痫性放电的阳性率较高,与REGG相比;V-EEG方案监测到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患者有13例,占B组患者的52%,REEG方案监测7例患者存在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占A组患者的28%,VEEG方法对儿科重症监护患者进行监测,结果显示VEEG检测手段所呈现出来的阳性率高于REEG检测手段,与REEG方案监测A组患者相比,(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下肢血栓形成、炎性肠梗阻、恶性呕吐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结论V-EEG监测儿科重症监护患者,检出阳性率较高,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改进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视频脑电图(V-EEG) 儿科重症监护室 临床观察 临床推广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重症监护小儿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于2019年3月开始,于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科重症监护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过程中的研究对象主要为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接受治疗的患儿,选取人数80例,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科重症监护可为危重患儿提供连续监护及有效救治,最终目的均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本文分析可知儿科重症监护护理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院内感染、护理人员及患儿自身等三方面内容,并探讨不同护理安全问题所适用的有效应对措施,目的在于提高儿科重症监护护理安全,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利于使患儿获得满意疗效及预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儿科重症监护室 护理安全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对护理水平也有了更高要求,急需一批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才,规培护士应运而生。通过组织规培护士进行系统的学习成为临床各科室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儿科重症监护工作难度大,操作多,压力大,对护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高。传统带教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科室需求,如何科学、系统的提高规培护士带教能力已经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1]。

  • 标签: 带教 规培护士 带教方法 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PICU)患儿的营养支持现况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西安市儿童医院PICU住院>48 h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STAMP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统计分析患儿营养支持状况。结果纳入393例患儿(男219例,女174例),中位年龄2岁2个月。高度营养风险患儿285例(72.5%),中度营养风险患儿108例(27.5%)。接受肠内营养患儿280例(71.2%),271例患儿(69.0%)可在48 h内开始营养支持,营养延迟组患儿的住院费用、机械通气率及病死率增加。315例肠内及肠外营养的患儿中,41例(13.0%)能量摄入合理,240例(76.2%)能量不足,34例(10.8%)能量过度。PICU患儿蛋白质摄入量为(1.05±0.68)g/(kg·d),262例患儿(83.2%)蛋白质摄入不足,使用机械通气的患儿蛋白质不足者更多(P=0.004)。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患儿住院费用增加。结论PICU存在高比例的营养风险,需要规范化营养管理,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和治疗。

  • 标签: 重症监护 营养支持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评判性思维在儿科监护重症患儿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应用评判性思维的特点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结果提高了护士整体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 标签: 评判性思维 儿科监护室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儿科重症监护幼儿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 132例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在 2017年 11月 -2019年 4月收入治疗的一岁以上 4岁以下的 幼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为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幼儿心理特点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依从性及患儿家属焦虑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儿科重症监护中实施针对性的幼儿心理特点护理,可显著提高患儿护理依从性,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推广。

  • 标签: 儿科重症监护室 护理 幼儿心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对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阐述。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接收的危重新生儿病例80例,其中男35例,女45例,通过PICC导管给予新生儿以肠外营养,结合新生儿的情况控制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对留置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对PICC导管使用的安全性和应用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应用过程中,有7例出现穿刺失败的问题,6例出现局部渗血情况,7例出现导管阻塞,6例出现感染,5例出现静脉炎。结论PICC导管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使用过程中也有操作简单、创伤面小的优势,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通过提高护理质量以及适用的熟练度,来降低问题出现的概率,提高PICC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中的应用效果。

  • 标签: PICC导管 新生儿 重症监护室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重症监护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收诊的154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此时间段未开展风险管理,患儿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将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收诊的154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患儿接受风险管理,对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护理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风险管理 儿科 重症监护室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