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偶发肾癌和症状肾癌的临床诊疗特点,阐述早期检出肾癌的重要意义。方法检索Medline、PubMed、CochraneLibrary、WebofScience、万方数据库、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所有关于偶发肾癌和症状肾癌临床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总计肾癌患者10065例,其中偶发肾癌患者4251例,症状肾癌患者5814例。两组患者在肿瘤直径上平均差(MD)为-1.58(95%CI:-2.05--1.11),在肿瘤病理分级(G1和G2)、保留肾单位手术例数、临床分期(T1和T2)、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上比值比(OR)分别为3.01(95%CI:2.62-3.45)、3.47(95%CI:2.72-4.44)、3.95(95%CI:3.24-4.81)、0.20(95%CI:0.11-0.35)和0.24(95%CI:0.17-0.35),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1);在手术年龄上MD为0.23(95%CI:-1.64-2.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结论与症状肾癌相比,偶发肾癌具有肿瘤体积小、肿瘤病理分级低、临床分期早、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少等特点,因此早期发现肾癌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十分重要。

  • 标签: 偶发肾癌 症状肾癌 保留肾单位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效果,评估其临床价值,探讨在中小型医院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收集本院2010年5月份到2016年5月份期间住院病历,完成治疗的局限性肾癌患者63例,回顾性分析按实施手术方式分为实验组(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和对照组(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费用等为研究指标。结果31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32例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均手术成功;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引流管拔除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中小型医院逐渐开展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值得普及和推广。

  • 标签: 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开放性肾癌根治术 局限性肾癌 中小型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的88例肾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行开放性肾癌根治术,观察组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静剂的使用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静剂的使用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镇静剂的使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癌 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 开放性肾癌根治术 并发症 镇静剂
  • 简介:摘要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每一项工作都要付出艰辛和努力,正因为如此,具备各项扎实的基本功就显得尤为必要。其中,处理学生的偶发事件就是班主任老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它既体现了班主任老师管理班级的能力及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体的健康发展。

  • 标签: 重视策略爱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在局限性肾癌治疗中应用开放性肾癌根治术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我院研究对象为自2014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收治50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统计中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平均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纳入的患者予以开放性肾癌根治术,实验组纳入的患者予以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分析比较两组局限性肾癌患者的组间数据差异。结果经手术之后实验组局限性肾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与参照组进行数据比较显示P<0.05的差异,统计学形成对比意义。结论将开放性肾癌根治术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应用在急局限性肾癌治疗中均可得到一定作用,但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更具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 开放性肾癌根治术 局限性肾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术后护理措施及体会进行进一步分析总结。方法选取于2015年5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治疗的132例患者,根据术后护理措施的不同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6例,对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参照组92.42%vs.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根治性肾癌切除术术后患者中的效果十分明显,在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均具有极其显著的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根治性肾癌切除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对不典型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肾癌,分析其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特征。结果:20例均为单侧单发,左肾8例,右肾12例,其中位于上极5例,下极3例,中上极5例,中下极3例,累及全肾4例。结论:不典型肾癌CT表现多样,MSCT可清晰显示病变细节,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肿瘤 诊断
  • 简介:晚期肾癌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已成为治疗晚期肾癌的主要方法,但其带来包括皮肤黏膜毒性反应、高血压、疲劳、消化道反应、甲状腺功能障碍、血液学毒性和血糖、血脂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从治疗晚期肾癌靶向药物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和处理及药物相互作用为切入点进行药学监护,通过严密的检测和预估来管控不良反应,作个体化给药,使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增加,对提高靶向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

  • 标签: 肾癌 靶向药物 药学监护 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肾癌鉴别诊断中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肾癌的80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CT增强扫描,之后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癌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肾癌Ⅰ期41例,符合率为87.5%(28/32);Ⅱ期31例,符合率为62.5%(25/40);Ⅲ期5例,符合率为100.0%(5/5);Ⅳ期3例,符合率为100.0%(3/3),总符合率为76.3%(61/80)。透明细胞癌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CT值显著高于同期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的CT值(P<0.05),而乳头状癌平扫期CT值显著高于同期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CT值(P<0.05)。结论在肾癌鉴别诊断中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形态及范围,同时还可以对肿瘤密度、分型予以确定,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普及。

  • 标签: 肾癌 鉴别诊断 螺旋CT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肾癌患者的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本院已经经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小肾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特征。结果螺旋CT平扫之后密度较低的表现出20例,表现高密度的10例,增强扫描特征病灶明显强化的为22例,较轻现象的为剩余8例。结论经过螺旋CT平扫的大部分小肾癌患者的皮质期明显强化,但在实质期降低的也非常显著,增强和消退的现象非常明显,而且速度快,有一定数量的病灶强化微弱,必须经过其它的判断方式来加以综合评估。

  • 标签: 小肾癌患者 螺旋CT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转移性肾癌(mRCC,metastaticrenalcellcarcinoma)靶向治疗方案的提出至今已有十多年,期间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治疗被广泛接受并作为转移性肾癌的一线治疗方案。而阿西替尼和依维莫司则是二线治疗选择的代表药物。然而随着鲁尼单抗、卡博替尼、乐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等新方案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扩充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并且目前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正朝着这些新型又能改善患者预后的药物倾斜。

  • 标签: 转移性肾癌,二线治疗方案,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薄层(1.5mm)螺旋CT图像在肾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患者,将其薄层CT图像和常规层厚CT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常规层厚CT图像组术前CT分期正确率为75.0%。薄层CT图像组术前CT分期正确率为90.6%。薄层图像对于肾癌分期及肾癌内组织性质的判断更加准确。结论薄层CT图像能更加清楚地显示肾癌的组织、大小、范围及淋巴、肾筋膜囊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并且用于术前诊断及分期较常规图像更加准确。

  • 标签: 肾脏肿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 分期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肾动脉栓塞术对肾癌患者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 2010年 1月至 2014年 1月入住我院泌尿外科并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 93例肾癌患者,其中单纯手术患者为 58例,术前行肾动脉栓塞者为 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 1年、 3年生存率。结果 术前动脉栓塞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为 130min、 275ml、 230ml,单纯手术组为 180min、 560ml、 475ml,肾动脉栓塞组均明显少于单纯手术组;术前栓塞组 1年及 3年生存率为 73.5%及 47.2%,单纯手术组 1年及 3年生存率为 68%及 48.1%,两组之间 1年生存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3年生存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肾癌根治术前肾动脉栓塞治疗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减少术中输血可能性,可改善患者术后 1年生存率,但对术后 3年生存率无明显积极影响。

  • 标签: 肾恶性肿瘤 术前肾动脉介入栓塞术 肾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肾癌是恶性肿瘤中一种常见的类型,该病主要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该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升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原发性肾癌患者中西医相关研究较多,本文对该病中西医治疗相关研究进行总结评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原发性肾癌 中西医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囊性肾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8例经手术证实的囊性肾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结果18例均表现为囊壁厚度不均匀,其中16例可见壁结节,3例可见斑点状钙化;8例为多房囊性占位,10例为单房囊性占位。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良好的显示囊性肾癌的囊壁及分隔厚薄和附壁结节、钙化、囊液密度、病灶与肾组织分界,有助于囊性肾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囊性肾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乳头状肾癌亚型采用CT鉴别诊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癌亚型患者共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I型11例,II型15例,均采用CT诊断鉴别,比较两亚型的影像学差异性,总结诊断经验。结果肿瘤形态、大小、平扫CT值、实质期净增CT方面,两亚型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边界、强化均匀程度、肿瘤扩散情况、相对平扫增强双期净增CT值、增强双期CT值方面,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CT能够诊断鉴别I型、II型乳头状肾癌,为临床治疗提供医学信息,以便及早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故该技术有进一步推广于临床的价值。

  • 标签: CT 乳头状肾癌 亚型
  • 简介:目的:观察饥饿-赏识健康教育模式在肾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行根治术的肾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接受饥饿-赏识健康教育,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干预后健康知识学习意愿、学习需求满足度、学习信心、健康知识掌握度和健康教育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饥饿-赏识教育方式对肾癌根治术患者实施干预,有利于激发该类患者健康知识学习意愿,提高学习需求满足度和学习信心,帮助患者以较高水平的健康知识指导配合与健康管理行为,最终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和提高健康教育满意度。

  • 标签: 饥饿教育 赏识教育 肾癌根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