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包裹性腹膜硬化(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EPS)是长期腹膜透析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目前EPS主要依据潜在风险患者的临床表现、腹膜功能改变和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确诊时往往已处于疾病晚期。EPS的治疗包括停止腹膜透析、腹腔灌洗、营养支持、药物和手术等,但晚期患者疗效不佳。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可有效阻止EPS的病情发展。因此,本文就EP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关注EPS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 标签: 腹膜透析 诊断 预防 包裹性腹膜硬化 治疗
  • 简介:【摘要】目前,电网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提升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有助于加快电网建设,并提高电网的安全与稳定性。带电作业中对绝缘技术的要求较高,本文主要分析了一种新型低压配网带电作业绝缘包裹线夹的技术研制,通过该技术的运用,有效避免了接线过程中相间短路,降低了触电风险,使低压配网带电作业更加安全。

  • 标签: 低压配网带电作业 绝缘包裹线夹 设计 运用
  • 简介:摘要:目前,德宏供电局各个巡维中心普遍存在变电站变压器或站用变用绝缘护套全包裹的方式,绝缘护套全包裹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10kV侧采用10kV母线排用绝缘护套全包裹的方式,二是主变或站用变某侧套管接线柱采用绝缘全包裹方式,两种方式都给运行人员在主变或站用变转检修时,验电和装设接地线增加了困难,变压器或站用变套管绝缘护套全包裹方式不必多说,大家都清楚,当设备停电转检修时,运行人员往往都是找绝缘包裹不严实的地方进行验电,包裹严实的就必须要间接验电或扩大停电范围,且极易发生违章操作。2020年在某变电站已经发生了因站用变套管接线柱绝缘全包裹,为了验电、装设接地线而发生的A类违章操作。

  • 标签: 变压器 全绝缘包裹 验电 接地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临床诊断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乳腺外科诊断为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5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总结其诊断学特征。结果EPC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4~70岁,均因乳房肿块首诊,其中1例乳头溢液,1例乳腺疼痛;肿块最大径1.0~4.0 cm,质地韧、偏硬,表面尚光滑,活动尚可,皮肤无红肿,无酒窝征及橘皮征,腋窝无淋巴结转移。乳腺超声提示肿块为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的囊实性肿物;磁共振成像(MRI)提示肿块为边界清晰、囊性液体包裹的宽基底、形态不规则的高信号实性肿物。EPC病理学肉眼观察为质脆、类圆形突起的囊实性结节;镜下表现为一层厚纤维包膜围绕的乳头状增生病变,呈蓬乱分枝乳头状结构,管腔均未见肌上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阳性,4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1例Her-2阳性,Ki-67%<5%,CK5/6及p63肌上皮染色呈阴性;5例均为Lunimal A型。4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乳腺癌保乳术,均无淋巴结转移。结论EPC好发于老年女性,多因乳房肿块首诊,镜下呈厚纤维包膜围绕的蓬乱分枝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病变周缘肌上皮明显减少甚至缺如,是该病重要的临床诊断学特征。

  • 标签: 乳腺肿瘤 包裹性乳头状癌 囊内乳头状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引起的纤维性包裹结节的临床病理特点、形成原因、鉴别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4例宫内节育器引起的纤维性包裹结节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病理检查大体观及镜下特点、免疫组化结果、治疗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的另12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例患者均为绝经后妇女,且有久置宫内节育器病史,有阴道流血或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表现;1例行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另3例行宫腔镜结节摘除术。结节灰白色质硬,分层状,镜下多为层状透明变性的纤维组织,细胞结构不明显,可见钙化;有1例区域见星芒状或梭形成纤维细胞。4例免疫组化染色波形蛋白均阳性。结论宫内节育器引起的纤维性包裹结节罕见,表现为宫腔内光滑的结节包裹着宫内节育器,切面分层状,镜下多为层状透明变性的纤维组织。绝经后妇女应适时取出宫内节育器,避免结节形成。

  • 标签:
  • 简介:摘要胰腺包裹性坏死(WON)是急性胰腺炎的局部并发症之一,当出现出血、感染和胃肠道梗阻等压迫表现时,则需行有创干预治疗。近年来超声内镜(EUS)引导下经胃穿刺置入支架和鼻囊管引流已成为治疗WON的一线方法。然而,支架引流存在支架异位、出血、支架阻塞继发感染、反复更换支架、病程较长等弊端。为克服以上支架引流方法的不足,尝试行EUS引导下经胃胰腺WON开窗切除部分胃壁和囊壁清创术,获得了成功,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胰腺炎 胰腺包裹性坏死 超声内镜 开窗清创引流
  • 简介:摘 要: 创意带来价值,灵感赢得效益。有多少独具特色又因地制宜的包装设计让产品印象焕然一新 。作为 中职教育的一线教师,我深深的知道中职学生很多都来自家庭并不富裕的农村甚至是革命老区。 在老区扶贫攻坚节骨眼上, 如何 广开思路,把专业 包装 设计与地域特色产品进行完美的产业化的结合 , 从而帮助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和他们的家庭, 一直是我们团队的初心。

  • 标签:
  • 简介:摘要包裹性腹膜硬化症(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EPS)是腹膜透析患者少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肠梗阻,腹膜超滤功能下降,腹膜弥漫性增厚、硬化、钙化或包裹小肠,致广泛的肠粘连和肠梗阻。EPS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病死率高,主要见于接受长期腹膜透析者及有反复、严重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病史者。我们报告一例因主观因素延误诊疗导致的EPS病例,以期引起医患对腹膜透析并发症的宣教、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视。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纤维化 腹膜炎 包裹性腹膜硬化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显微镜下自体硬脑膜包裹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19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自体硬脑膜包裹夹闭术治疗的颈内动脉破裂BBA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7例(17个责任动脉瘤和2个非责任动脉瘤)。其中Hunt-Hess分级Ⅱ级者11例,Ⅲ级者6例。根据动脉瘤的发出位置对BBA进行分型,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硬脑膜包裹方式。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及出院后5个月行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术后疗效。结果17例患者的19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术中放置动脉瘤瘤夹时动脉瘤破裂7例,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术后CT检查显示,1例发生颞叶部分梗死致左侧肢体活动障碍,1例发生患侧内囊膝部梗死导致对侧下肢轻瘫。17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140个月(中位数为3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GOSⅤ级者15例,2例术后发生脑梗死者经康复训练后GOS为Ⅳ级;头颅CTA或DSA检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镜下自体硬脑膜包裹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破裂BBA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好。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颈内动脉 神经外科手术 血泡样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科胸腔镜联合CO2冷冻治疗结核包裹性胸膜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及资阳市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的结核包裹性胸膜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纳入患者57例。观察组采用内科胸腔镜联合CO2冷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比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1、3、6个月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改善(P值均<0.05);2组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肺功能较1个月均改善(P值均<0.05);2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肺功能分别较对照组相应时期改善(P值均<0.05)。观察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χ2=13.675,P<0.05)。观察组出现1例频发房性早搏,9例胸痛需要止痛药物,1例轻度非感染性发热。结论内科胸腔镜联合CO2冷冻治疗结核包裹性胸膜炎疗效优于常规方法,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内科胸腔镜 二氧化碳冷冻治疗 结核包裹性胸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 PCR 熔解曲线法检测,在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术中取干酪物送检,行实时荧光定量 PCR 熔解曲线法耐药检测和结核菌快培 960 培养加药敏,对比两者的符合率。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130 例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手术患者,行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术中取干酪物送检实时荧光定量 PCR 熔解曲线法耐药检测,结核菌快培 960 培养加药敏,以及病理检测,术后病理回报符合结核性胸膜炎病理改变。结果: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行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术中取干酪物送检实时荧光定量 PCR 溶解曲线法检测,阳性患者 81 例占 62% 耐药患者 14 例占 10% ,结核菌快培 960 培养结核菌加药敏培养阳性 62 例占 48% ,耐药 18 例占 14%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熔解曲线法检测与结核菌快培 960 培养结核菌加药敏培养符合率达 96% 。结论: 结核性包裹性胸膜炎患者行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术中取干酪物送检实时荧光定量 PCR 溶解曲线法检测耐药,根据检测结果指导术后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结核性 包裹性胸膜炎 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 耐药检测
  • 简介:摘要包裹性坏死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并发症,部分包裹性坏死可逐渐增大,究其原因,主要与胰漏有关。本研究通过经皮肾镜清创联合经胃经皮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PCD)治愈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包裹性坏死患者1例,该方法类似于内镜超声下坏死组织清除及内镜下内引流术,但无需昂贵医疗设备、操作简单、效率高。目前尚无报道将经胃PCD联合经皮肾镜清创术同时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包裹性坏死的治疗,本病例报告拟为其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COOK球囊和防粘连膜包裹宫内节育器(IUD)预防中至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于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妇产科行宫腔粘连手术患者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两组,A组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COOK球囊,B组术后放置防粘连膜包裹金属圆环。术后两组均给予人工周期治疗,补佳乐4 mg/d,共21 d,后10 d加地屈孕酮,10 mg/d,术后第1次月经干净3~7 d内行宫腔镜二次探查。A组患者宫腔镜检查同时取出COOK球囊,B组则取出IUD,详细观察及描述两组患者宫腔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粘连、月经恢复、月经伴随症状(如腰酸腹痛)及有无不规则阴道流血情况。结果宫腔粘连:A组总有效率为75.68%,B组总有效率为71.05%;月经改善:A组总有效率为75.68%,B组总有效率为73.68%;术后1年妊娠情况:A组妊娠率为13.5%,B组为10.5%;两组宫腔粘连、月经改善及术后1年妊娠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A组患者未发生腰酸腹痛、不规则阴道出血情况;B组患者发生IUD嵌顿2例,发生腰酸腹痛9例,不规则阴道出血7例,取出IUD后症状均缓解;两组腰酸腹痛和不规则阴道流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OOK球囊和防粘连膜包裹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再粘连的疗效相当,但IUD容易出现环嵌顿及引起患者月经伴随症状,COOK球囊较防粘连膜费用更低。

  • 标签: COOK球囊 宫内节育器 宫腔粘连 宫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