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司法伦理是法官司法行为不可或缺的价值准则或规范。职责型的司法伦理以完成份内责任为天职,并通过司法行为与后果相连,是一种理性的司法伦理规范。德行型司法伦理则是以未来为指向的,结果如何不在考虑范畴之列。二者关系并不完全对立,都被深层结构所推动,并且在一些领域还存在联系。司法伦理的功能指向应当是现实的社会需求,应当根据社会发展阶段以及司法发展程度选择所需求的司法伦理以及功能,因此,以责任或义务为内容、以规范或规则为形式的职责型司法伦理至关重要。

  • 标签: 司法伦理 责任伦理 信念伦理 法律职业
  • 简介:“逻各斯中心主义”是一种同质化与封闭化的体系伦理,它同时存在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中,因此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要打破其体系化制约,并在使其保持差异与开放形态的同时为后现代社会下的伦理形态进行奠基;换言之,内蕴于“逻各斯中心主义”之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破产告诉我们应该从“三分”的视野去考察后现代社会下的伦理形态:即应该注意存在于“价值伦理”、“体系伦理”与“现实伦理”之间的复杂与动态关系,这应是理解“逻各斯中心主义”之解构的意义所在。

  • 标签: 伦理学 逻各斯 逻各斯中心主义 关系性逻各斯
  • 简介:技术完美主义相信单纯凭借技术就可以塑造完美的理想生活,其蕴含的工具理性和效率优先追求已经形成了对我们真实生活世界的宰制。迈克尔·桑德尔提出的在科技与人性之间展开正义之战的"反对完美"对技术理性带来的伦理挑战给予了充分考量,并引发了对人之异化生存的深入思考。惟有进行真正伦理精神的奠基,技术及其发展才能获得其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技术完美主义才能得到扬弃与超越。

  • 标签: 技术 完美主义 社会进步 伦理
  • 简介: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颇受关注,本文旨在通过对集体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探讨,历史的考察集体主义的真实境遇,认为集体主义和传统思想、现实政治密切关联,并予集体主义伦理认知和反思,认为只有把集体主义当一种理想目标去看待,才能把握其现实语境中的真正涵义。

  • 标签: 集体主义 宗法伦理 伦理政治 伦理反思
  • 简介:商谈伦理倡导一种充分讨论后的程序性共识,它要求讨论者具备相应的理性运用能力。那么,在涉及对“人”的定位的商谈中,既作为道德主体又作为道德受体的人应以一种“认知中心”的姿态参与其中。而非一种预设的“价值中心”。这种“认知中心”的地位是由人类独有的理性认知能力决定的,它赋予了人之为人的特殊责任。

  • 标签: 价值中心 认知中心 道德讨论者 道德主体 道德受体
  • 简介:西方功利主义分配理论是西方重要的伦理学说,批判分析西方功利主义分配伦理对于我国提倡注重社会分配公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功利主义 分配 伦理 辨析
  • 简介:重商主义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乔洪武经济伦理是指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生活中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系统。在欧洲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占社会主流地位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是被亚当·斯密称之为“重商主义”的体系...

  • 标签: 重商主义 经济伦理思想 重商主义者 托马斯·孟 公共品 亚当·斯密
  • 简介:摘要:生态整体主义的提出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进步性,为人们理解自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伦理视角和生态的、整体的思维模式,但生态整体主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过分地强调生态整体的利益和价值,忽视个体的利益和价值;过分强调生态整体和人对自然的道德关切。

  • 标签: 生态哲学 整体主义 伦理思想
  • 简介: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过程。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围绕"新教伦理"这一核心概念,从考察路德教派的天职观入手,进而演进到对加尔文宗预定论的分析。通过这种历史与逻辑的考察相结合,论证了资本主义精神的生成与新教伦理之间的紧密联系。

  • 标签: 天职 预定论 新教伦理 资本主义
  • 简介: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种文化伦理的支撑,资本主义的兴起和繁荣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马克斯·韦伯从一种文化伦理的视角论证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生成关系,虽有失偏颇,但对我们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启迪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富于启迪意义的思路,并开辟了多种研究途径。

  • 标签: 新教伦理 马克斯·韦伯 资本主义精神 文化伦理
  • 简介:<正>理想的制度形式与理想的道德规范的一致,是孔子和柏拉图所共同追求的。然而,由于文化历史渊源及两位思想家个性的不同,使这种“政、伦合一”在东西两大领域内又各具特色;并且这差异在后来的历史中继续发生深刻的影响。在孔子那里“仁”与“礼”这两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又相互渗透,形成了宗法制度前提下的德治主义;而在柏拉图那里,在“善”的绝对信念下,通过以“正义”为主的诸种美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则构成知识论基础上的伦理政治。

  • 标签: 柏拉图 伦理政治 孔子思想 德治主义 正义 道德规范
  • 简介:评民主社会主义伦理国家观梅荣政民主社会主义伦理国家观,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有;(1)现存资本主义国家是人民的“权利共同体”。它在民主、法治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措施,体现了社会民主党的“自由、公正、相助”三项基本价值,是以反映它是代表全体人民“普遍...

  • 标签: 民主社会主义 伦理社会主义 伦理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 市民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
  • 简介:女性主义伦理学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深化,产生于最近三十年,其主要标志是卡罗尔·吉利根教授的《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的出版.此后,女性主义伦理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性伦理等领域,形成不同的交叉学科.作为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关怀伦理学,一直备受女性主义伦理学家的关注.关于关怀伦理学,学术界比较有争议的几个问题有:性别与道德的关系、关怀与正义的关系、关怀伦理学的理论归属等.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出现为女性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同时,也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性别分析法.但是,女性主义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标签: 女性主义伦理学 关怀伦理学 关怀 正义 性别 道德
  • 简介:我国宪法的权力关系框架,无论是通过明确权力渊源,还是通过界定权力范围,其核心基础只在于更好地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公权制度伦理的价值诉求既具有制度伦理价值诉求的共有属性,同时也具有区别于其他制度伦理价值诉求的特殊性,它主要包括公正价值诉求、导引价值诉求、规范价值诉求、自由价值诉求。

  • 标签: 公权制度伦理 社会主义公权制度伦理 价值诉求
  • 简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观,它不仅蕴含着关于生态文明的信念与理想、价值哲学、伦理道德关系转型和思维方式转变等道德哲学问题,也对推进人水关系的道德建设提出了多层次的伦理诉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求水伦理既要在原生自然之水、社会生活之水和理想信念之水等三个层面上追求人水和谐的三重境界,又要在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束缚的同时,确立自然主义和人本主义相统一的水伦理价值观,通过多形态水伦理的融通共进和水伦理研究范式的转变,建构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时代的水伦理体系。

  • 标签: 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 水伦理
  • 简介:我们在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且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人类社会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 标签: 伦理诉求 真理伦理 马克思主义真理
  • 简介:制度伦理,是指制度本身合乎伦理道德与否,是从既定制度的本质规定和运作构架中引出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或者说,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特定制度进行伦理道德的衡量和评价,这里所说的制度,是指宏观层面的制度,它是关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根本规定,即社会制度,包括社会根本制度及其具体运行体制。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主义 制度伦理思想 人民为本 制度为用 共同致富
  • 简介:摘要:功利主义伦理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至今影响着当代伦理学的发展。约翰·穆勒作为西方早期功利主义主要奠基人物,在论述自己的功利主义的过程中,却将美德伦理的思想纳入功利主义之中。约翰·穆勒的功利主义在丰富着伦理思想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功利主义 美德伦理 约翰·穆勒
  • 简介:樊浩教授通过对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和黑格尔伦理思想的分析,在细致辨析伦理和道德之异同的基础上,建构了内容丰富且具有创新意义的"伦理精神"学术体系。"伦理精神"的本质是"单一物和普遍物的统一","伦理精神"现实地存在于家庭和民族这两个基本的伦理实体以及个人与共同体的普遍伦理关系之中。"伦理精神"是对原子主义权利观的超越,它所内蕴的"从实体性出发"的意涵,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处理好复杂的人群共同体伦理关系,培育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道德品性,以克服原子主义迷恋个人权利的道德弊端。

  • 标签: 伦理精神 伦理实体 原子主义 共同体伦理 民族精神
  • 简介:历史唯物主义伦理道德的关系,是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争论中提出的核心问题。英国学者布莱克里奇在2012年出版的新作《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自由、欲望与革命》中尝试进行一种新的理论综合。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因素与哲学(包括伦理道德)因素之间,既存在着内在的张力,也存在着历史的一致性,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能仅仅从科学或价值的单一维度去开展,而应该从历史总体的哲学观出发,统摄双重维度来进行思考。据此,他提出,马克思主义伦理观并未源于抽象或普遍的准则,而是产生于具体的历史、现实生活情境以及人们为建立新社会而推翻资产主义的斗争之中,其主要内容是具有集体自决权的自由及人们之间的团结美德。布莱克里奇的观点对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着使马克思主义伦理观陷入相对主义等缺陷。

  • 标签: 布莱克里奇 伦理 团结 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