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地区流行性肠道传染特征,总结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以某市为调研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近5年肠道传染资料,总结特征,探讨肠道传染预防控制措施,研究起止时间2022年2月-2023年2月。结果 某市近五年,共流行6种肠道传染,含两类传染,共计3977例,其中甲类传染患者占比0.53%(21/3977),乙类传染患者占比99.47%(3956/3977)。某市整年均有肠道传染患病情况,每月份各传染发情况均不同,其中甲类传染于7月到10月发生,约有76.19%(16/21)发生在9月份;7月份到10月份是甲肝和细菌性痢疾病发的高峰阶段,各占据病例总数的52.91%和67.79%;8月份到9月份是伤寒、副伤寒发的高峰阶段,占据病例总数的34.44%;1月份到3月份是戊肝病发的高峰阶段,占据病例总数的43.36%;未分型肝炎发无明显季节性。结论 加强肠道传染防控对保障我国国民身体健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肠道传染病 病学特征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在养殖禽畜的过程当中,使得禽畜死亡率大大增高的则是流感病毒。尤其是今几年发生的禽流感、鸡瘟、猪瘟等疫情的出现,更是增加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难度,使得养殖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因此养殖户不仅要加强养殖的管理,还要将禽畜疫病发生的特征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找寻流行起始规律,学习治疗禽畜的方法和有效预防禽流感的措施,以此将养殖效益最大化。基于此,本文将对畜禽传染的特点与流行的防治进行深入的研究。

  • 标签: 畜禽传染病 流行病学 防治
  • 简介:目的:分析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2017—2021年法定传染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防控措施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辖区所有医疗机构2017至2021年报告的86063例法定传染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传播途径等流行特征。结果:共报告法定传染34种,其中乙类传染24种(23757例,27.60%)、丙类传染10种(62306例,72.40%),无甲类传染报告。流行性感冒病例为报告的主要法定传染,占病例报告总数的48.03%。2018年至2021年,流行性感冒连续四年报告病例数居首位。从年龄分布来看,少年儿童组以呼吸道传染和其他传播途径(手足口等)为主;青年组以呼吸道传染和性传播传染,中年组和老年组以血液传播和性传播疾病为主。从职业分布来看,以散居儿童及学生相对较多。从传染来源地来看,主要为芙蓉区和长沙市其他区县,占病例报告总数的77.32%。结论:芙蓉区传染病例报告相对集中,以常见传染报告为主,其中呼吸道传染病例报告居首位,占病例总数的57.07%,呼吸道传染中以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病例报告居多,应重点加强呼吸道传染防控。

  • 标签: 传染病;调查分析;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流行调查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追踪和分析传染传播、慢性病发病率以及环境健康影响等方面。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回顾了流行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解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以及新兴的大数据和生物统计方法。 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的流行调查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描述性研究有助于初步了解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解析性研究能够更深入地探索疾病的原因和效果关系;实验性研究则提供了评估干预措施效果的最强证据。 结论:流行调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可用资源和数据类型来决定。在现代公共卫生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跨学科合作以及利用新兴技术是关键。此外,考虑到数据质量和伦理问题也是进行有效流行研究的重要方面。

  • 标签: 流行病学调查 描述性研究 解析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大数据分析
  • 简介:摘要:腹泻是养羊生产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对养羊业的生产效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应该了解羊出现腹泻的具体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通常羊腹泻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共有的一个临床症状,所以羊群发生腹泻的原因复杂且多样,有羊群的自身原因、饲养管理不到位、细菌病毒的侵袭以及实际的天气环境等因素,这些都会对羊群的腹泻情况产生相应的影响。腹泻在养羊生产中虽然不属于非常严重的疾病,但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同样存在致死的风险。所以,提高对引起羊腹泻诊断的准确性,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而不断的优化治疗方案,控制羊群的发病,可确保饲养者的经济收益,促进养羊业快速发展。本文对羊腹泻流行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羊腹泻病 流行病学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羊球虫病在羊群养殖期间属于一种较为高发的寄生虫性疫病,羊感染此病后会表现出贫血、下痢、发育停滞、消瘦、死亡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羊养殖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将基于羊球虫病的流行、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羊养殖球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球虫病 流行病学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对人类的健康也带来无法忽视的不利影响,糖尿的发病率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群体数量庞大,高居世界第二,而其中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发病率的上升引人注目,并且儿童的糖尿发病类型也不仅仅是常见的1型糖尿,目前有不少的2型糖尿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被确诊。儿童及青少年的糖尿作为慢性疾病通常会对患者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且同时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故糖尿在儿童及青少年群体中的规范化诊治相当重要。

  • 标签: 糖尿病 流行病学 诊治
  • 作者: 陈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长寿401220
  • 简介:心房颤动属于临床中常发的心律失常反应,在所有的心律失常疾病中,心房颤动发病率较高,增长速度较快,几乎上升了三倍,并且致残率以及致死率较高。心房颤动属于本世纪来心血管病中的一大流行性疾病。故临床中需要对心房颤动的流行性病以及临床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对不同人群的心房颤动患病率进行研究,评价其危险性,对房颤引发的相关性疾病或者并发症的预防策略进行有效指定。

  • 标签: 心房颤动;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猪瘟这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对其流行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群体、季节性和地区性等方面。同时,本文还探讨了猪瘟的防控策略,包括免疫接种、生物安全措施、饲养管理、公众健康教育、监测与报告、扑杀与补偿以及科学研究等措施。通过这些综合防控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猪瘟的传播与蔓延,保障养猪业和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猪瘟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发展,各种类型疾病的发生概率也在逐步增长,尤其是猪链球菌,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有着传染性强、危害性高等特征,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人畜共患病,不同年龄段和品种的生猪都有感染该病的可能。基于此,为进一步强化对该病的防治水平,本文以牡丹江市猪链球菌的实际发病情况为切入点,重点分析该病的流行、临床症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猪链球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防治措施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手足口(HFMD)的流行特征,并总结预防控制对策。方法:本研究以2020.01~2023.05为期限,受试者为120例HFMD患儿,总结分析患儿流行特征,并总结预防控制对策。结果:本组120例患儿年龄以<3岁居多;性别以男患儿居多;症状表现以手足疹为主;病原特征以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6型居多;发生季节以春、夏为主;发生地区以农村地区较为集中;传播途径以接触、呼吸道等为主。结论:通过总结分析HFMD的流行特征,有利于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以防大范围传播,从而保障儿童健康和成长。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猪弓形体又名猪弓形虫,是由猪体在感染刚地弓形虫所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类寄生虫。弓形虫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侵染猪体,猪感病后会表现出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等,临床上易出现误诊。为减少猪弓形体对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对该病的流行、诊断方式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养殖户参考。

  • 标签: 猪弓形体病 流行病学 诊断方式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羊肝片吸虫是一种由肝片吸虫寄生在羊体内引起的疾病。这种虫卵常常通过污染的草地或水源进入到羊体内。病症包括黄疸、腹泻、消瘦等,严重时会导致死亡。预防该病的方法包括控制草地和水源的污染,避免羊在污染的环境中饮用水和食用草料。应当采取定期驱虫的程序管理等综合措施来防止疾病的发生。

  • 标签: 羊肝片吸虫病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防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年龄越小的猪潜伏期越短,通常在潜伏12-24h后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最长潜伏期在4d左右。养殖场出现个别患病病例后,通常经历3-4d能快速爆发流行,在出现临床症状10d左右会进入流行高发期,之后呈现逐渐缓和的态势。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发生流行具有典型季节性,是冬春季节高发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对流行性腹泻病毒均具有很强异感性,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发病率有时高达100%,成年猪群的发病率通常在15%-20%。哺乳阶段的仔猪受到病毒感染后,所表现的死亡率最高,有时死亡率在50%以上。基于此,文章对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流行、临床症状及防控进行了详细分析。

  • 标签: 猪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是威胁仔猪健康生长的2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2种病毒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大致相同,经常混合感染、并发感染,加重临床症状,使仔猪在短时间内死亡。该文从流行、临床症状、病理特征等几个方面论述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之间的相同和区别,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方法和防控对策。

  • 标签: 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
  • 简介: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传播速度较快,年龄越小的猪潜伏期越短,通常在潜伏12-24h后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最长潜伏期在4d左右。养殖场出现个别患病病例后,通常经历3-4d能快速爆发流行,在出现临床症状10d左右会进入流行高发期,之后呈现逐渐缓和的态势。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发生流行具有典型季节性,是冬春季节高发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对流行性腹泻病毒均具有很强异感性,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发病率有时高达100%,成年猪群的发病率通常在15%-20%。哺乳阶段的仔猪受到病毒感染后,所表现的死亡率最高,有时死亡率在50%以上。基于此,文章对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的流行、临床症状及防控进行了详细分析。

  • 标签: 猪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牛口蹄疫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其传播规律和风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通过对国内牛口蹄疫病流行情况的梳理,我们发现该病的传播与季节、地区、养殖模式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本文提出了具体的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消毒灭源、隔离封锁等。

  • 标签: 牛口蹄疫病 流行病学 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