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染浆膜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侵害1-8周龄的鸭,2—3周龄易感,一年四季均发,尤以秋末,冬春为甚。它的危害在于高发病率,高死亡率,此病一旦发生较难控制,死亡最高可达80%,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笔者长期从事临床兽医工作,根据近10余年的统计,鸭传染浆膜为本地区多发病、常见病,现将防治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鸭传染性浆膜炎 防治经验 鸭疫里氏杆菌病 点滴 一年四季 经济损失
  • 简介:传染浆膜又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等,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败血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发生于美国纽约的长岛,其后在英国、加拿大、前苏联、澳大利亚等国也有发生。在我国,首次报道本病的发现是1982年,以前各养鸭大省均有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困倦,眼与鼻孔有分泌物,绿色下痢、共济失调和抽搐。病变特点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

  • 标签: 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鸭疫巴氏杆菌病 诊治 鸭疫里氏杆菌 败血性传染病
  • 简介:传染浆膜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2~8周龄雏鸭的一种接触传染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也高,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发生,是目前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我县某蛋鸭基地,2005年12月从南方引进的50~60日龄的青年蛋鸭,相继发生以眼和鼻有浆液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有神经症状,剖解以纤维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疫病。

  • 标签: 鸭传染性浆膜炎 接触性传染病 鸭疫里默氏杆菌 诊治 一年四季 神经症状
  • 简介:传染浆膜是由鸭感染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疾病,其主要病变为全身浆膜面会有纤维素性炎症发生,病鸭会有无法站立等病变特性,急性病常引起死亡,慢性病多会耐过,但会失去经济价值。加15年3月中旬,施秉县城关镇沙坪菜家湾养鸭场陆续有322只雏鸭患病,并有死亡现象发生,故畜主带上5只死亡的雏鸭到县疫病控制中心求诊,该中心接到任务后立即到鸭场进行调查、诊断及治疗,对死亡的15只鸭子进行解剖,根据临床和解剖症状,并结合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鸭传染浆膜,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全场鸭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 标签: 鸭传染性浆膜炎 实验室诊断 治疗 死亡现象 鸭疫里氏杆菌 控制中心
  • 简介:鸭在我国分布很广,因各地自然环境的不同,所饲养的品种也不同。马鞍山市郊,在历史上有养鸭放牧的习惯,各品种均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土地承包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养殖业的大力发展。特别是鸭的养殖生产,受和县影响,本地和外来养殖大户,不断增加,年饲养量在30万只左右,占禽饲养量的30%左右,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和脱贫致富的新型行业。

  • 标签: 农村剩余劳力 饲养量 养殖大户 行业 脱贫致富 土地承包
  • 简介:传染浆膜又称鸭疫里氏杆菌病,是一种主要侵害幼禽的急性或慢性接触细菌传染病。

  • 标签: 诊断 检验 防治
  • 简介:诸多流行鸭病中,鸭传染浆膜最为突出。感染传染浆膜的病鸭,典型症状为流鼻涕、打喷嚏、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排稀便。治疗传染浆膜花费的治疗费用可观,无形中增加养殖成本的输出,成为一直以来困扰基层养鸭户的关键性问题。文章阐述此病流行特点及危害,就综合防治建议做汇总阐述,为科学养鸭,提升养殖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 标签: 养鸭 效益 技术
  • 简介:摘要:现代化条件下,我国对于鸭肉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降低鸭病的出现,增强鸭的出栏率和养鸭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传染浆膜作为鸭类常见疾病之一,其严重阻碍我国养鸭业的稳定发展,所以,针对鸭传染浆膜防治的探索至关重要。本文对鸭传染浆膜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传染性浆膜炎 诊断与防治
  • 简介:【摘要】鸭传染浆膜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影响鸭群身体健康的细菌传染病,又称鸭疫。该病不仅传染快,而且发病率、致死率均高,2~8周龄内的雏鸭为高发群体,这对于以肉鸭养殖作为收入来源重要渠道之一的农户而言,可谓损失惨重。为此,本文主要针对鸭传染浆膜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诊疗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个人诊疗体会,为肉鸭养殖户或养殖企业提供防治措施和建议。

  • 标签: 肉鸭养殖 传染性浆膜炎 病因 症状 诊疗体会
  • 简介:摘要:传染浆膜是鸭养殖业经常发生流行的一种接触的细菌传染疾病,短时间内就会造成严重的发病和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本次研究探讨了鸭传染浆膜的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 标签: 鸭传染性浆膜炎 诊断 防治措施
  • 简介:我县城乡结合部的广大农村,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水源优势,大力发展肉鸭养殖,现已形成年出栏肉鸭300万只的规模,但由于广大养殖户普遍存在鸭舍简陋,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鸭舍潮湿,不注意消毒等现象,造成鸭传染浆膜的发生和蔓延,给广大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现根据我站十余年来对该病的诊断、防治经验总结如下。

  • 标签: 肉鸭 传染性浆膜炎 诊治 预防
  • 简介:传染浆膜是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养殖户造成的损失较大。笔者调查发现.造成该病危害较大的原因与不合理地使用兽药有很大的关系,现将一典型病例浅析如下。

  • 标签: 鸭传染性浆膜炎 诊疗 鸭疫里氏杆菌 典型病例 接触性 传染病
  • 简介:(一)临床症状病鹅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共济失调.食欲减退或废绝。部分病鹅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眼,鼻流出浆液或黏液分泌物:粪便稀薄.呈草绿色或灰白色。

  • 标签: 传染性浆膜炎 病鹅 诊治 食欲减退 临床症状 温升高
  • 简介:近年来我县随着养殖业结构的变化,鹅的饲养量大幅度增加,传染浆膜不仅在鸭群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在我县的个别养殖区域呈流行态势,从门诊记录来看,2011年以前鹅传染浆膜极少发病,2011年以后2~6周龄的小鹅传染浆膜病例也频繁发生,目前,鹅的传染浆膜已从偶发病变成了常发病,在很多的养殖场甚至成了必发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养殖圈舍简陋,生存环境恶劣。

  • 标签: 传染性浆膜炎 流行态势 养殖区域 纤维素性 大肠杆菌病 鸭疫里默氏杆菌
  • 简介: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浆膜,它是由鸭疫巴氏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主要感染幼龄鸭(它包括火鸡和多种家禽)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病,本病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和脑膜炎等为主要特征,以咳嗽、瘫痪、运动失调为主要症状,东至县2003年9—10月份大面积流行该病。在疫病流行期间,笔者亲自送病料到安徽省农科院畜牧所检验,并亲临养殖户进行实地调查,现将这次疫病流行情况与防治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东至县 传染性浆膜炎 发病特点 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
  • 简介:传染浆膜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养鸭地区。本病主要发生在1~8周龄的鸭,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在感染群中发病率极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5%~80%不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低温阴雨、潮湿寒冷季节严重。现已成为对养鸭业危害最大,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现将一起规模鸭场雏鸭暴发鸭传染浆膜的诊治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 标签: 鸭传染性浆膜炎 鸭疫里默氏杆菌 养鸭业 接触性传染病 低温阴雨 潮湿寒冷
  • 简介:摘要:鸭传染浆膜的危害较强,是鸭疫里默氏菌引发的传染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鸭传染浆膜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病原特征。鸭养殖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养殖者的数量也不断提升,由于养殖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因此不规范的养殖方法导致鸭发病率逐年提升,对鸭养殖行业稳步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鸭传染浆膜的治疗与预防对策。

  • 标签: 鸭传染性浆膜炎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雏鸭传染浆膜的诊断与防治方法,描述了雏鸭传染浆膜临床症状和病程、病理变化,详细介绍了诊断方法以及防治措施。

  • 标签: 雏鸭 传染性浆膜炎 诊断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