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使用儿童一般性信任信念量表和卡特尔十四种人格因素测验,考察8-12岁小学儿童信任倾向的年龄特点,以及人格特征对其信任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1)三个年龄组儿童之间在信任倾向的发展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即随着年龄增长,信任倾向水平越来越高,并且女生的信任倾向要显著高于男生。(2)人格特征各维度与信任倾向之间的偏相关(控制性别)在不同年龄是不同的。随着年龄增长,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相关的维度越来越多。即在8岁组中,只有聪慧性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的相关。在10岁组中,人格特征中的自律性和紧张性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的相关。而在12岁组中,除了自律性和紧张性与信任倾向的相关与10岁组相似外,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轻松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都与信任倾向有显著的相关。(3)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8岁组中只有聪慧性对儿童的信任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10岁组中只有自律性对信任倾向有显著预测作用,而12岁组除了自律性仍有显著作用外,还增加轻松性这一人格特征。

  • 标签: 信任倾向 人格特征 小学儿童
  • 简介:人格权中体现了三个要素即人、人格人格权,三者相互联系也具有区别。阐述人格权的内涵应当先从人的本质进行探讨,再从人格的历史流变展开发掘,最终回到人格权本身的制度构建上。对于整个法律制度而言,关于人的定义尤为重要。在逻辑与价值的二分法上,探讨人格人和生物人具有重要意义。人与人格的关系经历了三个过程,从相互分离到相互融合再到相互分离,使人格在历史上形成了"身份人格"、"抽象人格"和"具体人格要素"三种状态。而对于人格权制度的构建,把握人的本质与人格的形态是整个人格权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从人格尊严到人格要素的推演。

  • 标签: 人格 人格权 人格尊严 人格要素
  • 简介:目前我国在民法典编纂方面的最大争议问题之一,就是人格权是否应单独成编。这一问题争论的根本症结在于,对于民法上的人格人格权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重大分歧。要解决民法典人格权体例问题,就必须剖析争议双方的各自观点与理据,同时要从人格人格权的一般概念与具体学科理解上,来辨析民法意义上的人格人格权概念。

  • 标签: 人格 人格权 民法典体系
  • 简介:文章从屈原和司马迁相似的人生境遇和契合的精神内核两个方面入手,对《离骚》与《史记》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两部作品中所共有的自夸倾向及其深层文化机制。

  • 标签: 离骚 史记 屈原 司马迁 自夸倾向
  • 简介:胡耀邦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党和人民做出了令人瞩目景仰的重大贡献。他理想信念坚定、坦荡正义、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公私分明、廉洁奉公、民本勤政、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高洁人格风范,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对于当前我们自觉践行"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标签: 胡耀邦 人格风范
  • 简介:本文用社会性别和女性主义的理论,通过对比男性消费品决策领域和女性消费品决策领域中的广告性别形象,总结广告性别形象的编码规律和倾向性,并在此基础上推断特定受众群体对女性主义观念的理解及接受程度。

  • 标签: 女性主义 广告 性别形象倾向性
  • 简介:《周易》为群经之首,时时谨慎而隐晦地阐释着它的人格价值判断,其中圣人、君子和大人就成为其理想人格的宣传对象。遍观《左传》这部史传文学,晋国著名的贤大夫叔向在一系列的政治、社会等历史活动中,不仅具有过人的雄才大略,而且表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不仅可以达到《左传》宣传道德史观的要求,更是渗透出符合《周易》所强调的圣人、君子和大人等风范的理想人格范本。

  • 标签: 《周易》 《左传》 叔向 人格精神
  • 简介:酒是道德的试金石,也催化了诗人的情感。唐代酒诗充盈着豪爽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隐匿的理性之美,既是人性力量的张扬,也善恶分明。酒诗建立在唐代自信、自由、自尊的时代环境中,对传统道德采取了鄙夷、批判的态度。

  • 标签: 唐代 酒诗 反伦理
  • 简介:唐代民俗节日众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诗人在陶醉于民俗风情的同时,也于特定的节日文化中激发出了诗歌创作的激情和灵感,并通过赠答诗的形式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抒发。展现唐代民俗节日的特殊文化内涵、抒发诗人内心的真情实感、书写强烈的生命意识成为唐代民俗赠答诗重要的主题倾向

  • 标签: 民俗节日 赠答诗 民俗文化 诗人情感 生命意识
  • 简介:“名校办分校”模式,被认为是地方政府、学校、老百姓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多赢”。可问题是,目前的名校是教育名校还是应试名校?名校办分校,追逐的是升学率、经济利益,还是真正的教育品质?如果只求利益,很可能会破坏地方教育生态,而非改善地方教育品质(图文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1月26日)

  • 标签: 功利化倾向 名校 分校 《中国教育报》 地方经济发展 教育品质
  • 简介: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们可能更重视孩子的分数,但最终决定一个人发展高度的不是知识技能,而是人格。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人格呢?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交往能力独立性就是指人不依赖外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性强的孩子,适应能力也强,对于环境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新关系、新变化不但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而且能够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探索倾向,以适应新环境和认识新事物。

  • 标签: 发展高度 现实生活 亲子交流 教育方法 里长 父子俩
  • 简介:一、引言人格,一译“个性”,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的特征。[1]人格是人类活动的动力因素,它促使人们不断去追求自己预想的目标。现代心理学提出不同的人格理论,其中,“大五人格”理论将人格分成5个成分。

  • 标签: 人格特征 高二适 社会化过程 现代心理学 “个性” 适应环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考预测】针对本考点.2015年全国各地思品中考试题可能会以漫画、案例分析、相关时政等为依托设问考查——如超市保安怀疑市民偷盗的就擅自非法搜身的行为.恶意辱骂诋毁小区门卫的行为.维护名誉权、姓名权的案例,“人肉搜索”中的侵权案例等。

  • 标签: 维护 尊严 人格 案例分析 名誉权 中考
  • 简介:中国人的集体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个问题,既带有历史性、现实性,又带有理想性。显然,这种集体人格必然与其他民族很不一样。我可以再借一个外国人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个人我说过多次,就是那位十六世纪到中国来的传教士利玛窦。

  • 标签: 人格理想 中国人 十六世纪 历史性 现实性 理想性
  • 简介:传统观点认为,诗、词在内容、审美方面是存在分工和差异的。苏轼才气纵横,兼备众体,打破文体之间的森然壁垒,将各种文体的创作手法融为一炉,他的诗词创作呈现了五种共同的倾向。这些共同创作倾向,其本质是把诗的内容和手段运用到词中,既开拓了词境,又丰富了词作的表现形式。

  • 标签: 苏轼诗词 创作 共同倾向
  • 简介:自19世纪以来,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法理论经受了无可避免的衰落,而康德的自然法权理论是导致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其学说一方面从根本上消解了传统自然法理论中实质性的自然观,使得任何试图从人的"自然倾向"中推出规范性命题的努力变得不可能;另一方面,其通过自然法权将伦理与法的领域进行了区分,这使得唯有高度形式性的自然法权而非伦理目的才能成为校验实证立法的标准。而康德的这种具有实证主义色彩的法哲学催生了当代的立宪主义法律理论——一种"规范的实证主义"。

  • 标签: 自然法权 实证主义 立宪主义 规范主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健康人格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也是残疾学生教育的主题。聋哑学生由于先天生理缺陷,因此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聋哑学生健康人格的内涵,提出了培养聋哑学生健康人格的途径,以供从事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借鉴。

  • 标签: 聋哑学生健康人格培养
  • 简介:王阳明先生是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堪称儒家君子人格的典范。但他遭遇坎坷,壮年时被流放异乡,历经折磨而"悟道"。建平叛大功,受遭谗害,几乎丢命。死后仍遭桂萼之徒的诬陷。所幸先生毕生传道,受业有人,其学说得以传播于后世,播衍于天下。其人格风采与魅力,辉耀千秋。

  • 标签: 王阳明 人格 心系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