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人权主体的概念人权主体是指具有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权的物质承担者。这一概念表明人权主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载体性、客观性。载体性是人权主体的首要特征。人权主体的载体性说明了人权主体必须具有客观性,人权主体必须是物质承担者,看得见,摸得着,不是假想的精神实体。人权主体的客观性要求具有形体,要占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能够被人们认识和把握。这是人权主体首要前提。第二,被动性、能动性。谓谓被动性是

  • 标签: 人权主体 行为能力 承担者 主体行为 权力能力 权利能力
  • 简介:传统意义上,人权责任的承担主体是国家,人权理念的最初立意就是预防公权力对公民个人和公民社会的侵犯。然而,随着人权责任的不断深化与拓展,加之国家能力与权利诉求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在全球化、民营化与社会绀织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量,人权责任的承担主体也正在迈向多元化,企业人权责任和社会组织人权责任均须加以强凋。绝对的国家中心主义在人权义务理论中或已难以为继,应当在并不降低甚至加强国家责任的同时,将市场与社会的其他主体也纳入关注视野,正视其所应承担的人权责任。

  • 标签: 人权责任 多元化 责任主体 公民社会 国家能力 承担主体
  • 简介:刑事诉讼中人权主体应界定为公民(参见白桂梅,刑事诉讼中人权主体就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虽然直接保护的是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 标签: 人权主体 诉讼中人权
  • 简介:人权是时代的观念。通过分析人权的概念要素可以看到,尽管人权争议源于对“人”的理解不同而体现为人权性质上的争议,但在根本上则在于,它们都属于一种主体性哲学框架下的人权论证理论,从而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对人权正当性的追问必然要求实现人权论证的范式转向,即从主体性转向关系性。从关系性视角来论证人权尽管源于青年黑格尔,但只是到当代才由哈贝马斯立足交往行动理论作出了系统的阐明。在实践上,人权论证的关系论转向对进一步深化与推动人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人权 主体性 关系性
  • 简介: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85%的村实行依法治村司法部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已有85%的村实行依法治村。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发展,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机制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村民的事情村民定,村民的事村民管,大家

  • 标签: 中国 刑讯逼供行为 公安机关 行政案件 刑罚 社区服刑
  • 简介:本书由我校王先恒副教授和校友施青林、孔德元、荣长海翻译,东方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作者是英国达勒姆大学政治学教授米尔恩,曾著有《英国唯心主义社会哲学》、《自由与权利》等著作。王先生精通几国语言,关于世界史的学问有深厚的基础,对其它学科广泛涉略,是一位很有特点的学者。本书的第一编从对道德的分析入手,讨论了道德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认为存在着共同道德和具体道德;第二编讨论了权利,最后涉及到人权问题,认为“本来意义上的

  • 标签: 达勒姆 人权问题 米尔恩 共同道德 社会哲学 世界史
  • 简介:人权保障写入宪法必将促进我国人民的人权事业的发展,更好地保障我国公民的人权.强化和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的人权意识,是落实好人权保障宪法原则的前提和关键.发展我国人权事业,必须进一步完善法制、健全保障宪法监督制度以及在国家机关中设立专门的人权保护机构.

  • 标签: 人权意识 人权保障 宪法
  • 简介:首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的建立,是我国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我国人权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中国政法大学来说,这块沉甸甸的牌匾既意味着肯定和荣誉,更意味着使命和责任。学校一定会善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也会勇敢地担负起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 标签: 人权发展 人权教育 培训 中国政法大学 人权事业 国家
  • 简介: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路易斯·阿博尔(Louise Arbour)在2004年“世界人权日”发表声明说.人权教育是推动”人人享有人权”目标实现的重要战略.是发展人权文化的基本手段.是促进平等和促使人民在民主机制下参与决策的工具.也是防止侵犯人权和暴力冲突发生的一种投资。人权教育受到联合国专门性人权机构如此重视.与其赋权特性以及其在人权体系中的功能价值密不可分。也是其实践效果的具体体现。

  • 标签: 人权教育 国际人权法 暴力冲突 侵犯人权 民主机制 功能价值
  • 简介:人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提出来.从本质上讲,人权是人的本能在社会中的需求和表现.人权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然性和社会性是人权的基本属性.因此,人权既具有普遍性也具有特殊性,人权问题既是国际问题也是国内问题.人权的实现要靠国际国内共同努力.

  • 标签: 人权 概念 本能 自然性 社会性
  • 简介:<正>自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主权国家南联盟严重侵犯科索沃(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为由,打着人道主义和维护人权的旗帜,绕开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的空袭。空袭以来,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民用设施被毁和几十万难民背井离乡。5月8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然发展到无视国际法准则,用导弹袭

  • 标签: 人权与主权 对人权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道德规范 侵犯人权 南联盟
  • 简介:人权问题是近代政治和法律思想史上一个有深远影响的理论问题,也是法制建设中的重大实践问题。它同国内外政治斗争有着密切联系,是当今国际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本文拟就人权与法制作一探讨,分述于下:一人权,是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针对中世纪的神权统治封建特权提出来的,是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具有重大的进步意

  • 标签: 人权问题 近代资产阶级 法律思想史 权与法 法制建设 重大实践问题
  • 简介:美国的人权外交是美国国际总战略的一部分,是美国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干涉别国内政,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一种手段.人权是具体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标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人权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

  • 标签: 人权外交 人权标准 侵略
  • 简介:笔者想就概念进行一些澄清,一个比较重要问题就是将公正等同于平等。实际上公正是不能等同于平等的,公正就是说平等的要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要不平等地对待。女性主义的目标到底是平等还是差异,这也是女性主义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当我们说女性主义应该追求一种普遍的人权

  • 标签: 人权 女权 女性主义 平等 公正
  • 简介:人权的实质是以法律、道德等形式,对现实的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作出规定,反映和处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根据人人平等的原则所应有和实有的社会地位、需要和利益。就国家内部来说,人权的基本问题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在国际上,人权的基本问题是国与国的关系。资产阶级宣扬的“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理论在反对封建统治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其历史局限性。无产阶级人权观比资产阶级人权观更进步。推动人权事业的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义务。

  • 标签: 人权 资产阶级人权观 无产阶级人权观
  • 简介: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于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获得通过,被列为《1791年宪法》序言。其主要起草人为拉斐德。拉斐德(MarquisdeLafayette,1757—1834),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贵族出身,早年曾参加北美独立战争,法国革命初期任国民军司令,属君主立宪派。《人权宣言》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被称为“旧制度死亡证明书”,直到今日仍是法国宪法的指导原则。———编者

  • 标签: 《人权宣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人权的保障 北美独立战争 国民议会 法律
  • 简介:人权的历史已经在与统治和压迫的抗争中走向其终结。自前现代以来,自然权利奠定了现代国家主权的基础。这一趋势在后现代日趋显著,人权也已成为正在构筑中的新世界的道德秩序。从哲学的视角看来,人性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能作为规范性价值的渊源。普遍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如同人道主义之树上相互纠结的枝蔓,无法将人权作为个体欲望的立法加以理解。在后现代,人权运动跨越了社会的分野,同时也解构了其支配的主体。只有当我们将人权视为赖于他者而存在,人权方能回归至其原初的目标而成为后现代的正义准则。

  • 标签: 人权 自然权利 主权 普遍道德 政治斗争 人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