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镜泊湖是一个水库型湖泊,养殖水域19.6万亩,平均水深14m左右,最深处可达65m,年平均流量为32.22亿公方。流出量为32.04亿公方,换水率为0.387。该湖饵料生物较丰富,以浮游生物量及初级生产力推算,每亩年可产35kg商品鱼,总产可达3500t以上。而现在鱼产量不足500t,平均亩产只有2kg左右,显然,大量的生物饵料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为经济优势上来,造成资源的浪费。

  • 标签: 镜泊湖 人工放流 大规格鱼种 初级生产力 渔获量 成活率
  • 简介:赤眼鳟,地方名叫红眼鱼、赤眼鲮、参鱼。体银白色,呈长筒形,后部侧扁。背部灰黑。体侧各鳞的基部各有一黑斑。眼上缘有1红斑。背鳍、尾鳍深灰,尾鳍具黑色边缘,胸、腹鳍呈灰白色。赤眼鳟为江河中鱼类,因其味道鲜美,目前市场售价昂贵。由于自然环境

  • 标签: 赤眼鳟 红眼鱼 赤眼鲮 参鱼 生态环境 苗种
  • 简介:为了增殖沿海的虾类资源,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台山市渔政站于5月6日在川山群岛大湾口海区,人工放流中国对虾苗600万尾。该市连续七年来在自然海区人工放流虾苗。为提高放流后的虾苗成活率,在一个多月前,已有计划地将这批虾苗进行精养标粗。放流虾苗规格一般都在4厘米以上。

  • 标签: 虾苗 人工放流 人工增殖 海区 标粗 虾类资源
  • 简介:摘要: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水生生物群落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也是生态系统整体功能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人工增殖放流作为一种恢复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中。

  • 标签: 人工 增殖放流 渔业资源 影响
  • 简介:摘要:开展渔业人工增殖放流已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可以对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进行有效地保护,并在此过程中提升渔业生产效率、改善水体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地区渔业资源,宏观层面上增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本文结合梁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实施增殖放流项目经验,阐述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的重要性,分析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优化对策。

  • 标签: 渔业资源 增殖放流 问题 对策
  • 简介:本文报道绥芬河开展大麻哈鱼人工繁殖与孵化放流试验。1989、1991、1993年共采捕利用亲鱼674尾,其中雌亲鱼365尾,采卵101.6万粒,雌亲鱼利用率为81.3%,受精率为95.6%,孵化率为96.3%,稚鱼饲养成活率为92.5%,放流稚鱼共92.2万尾。本项试验为该水系大麻哈鱼大规模殖放流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

  • 标签: 绥芬河 大麻哈鱼 人工繁殖 孵化 放流
  • 简介:史氏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为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被认为是“活化石”,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水域均有分布。它身体细长呈细纺锤形,裸露无鳞,背有5行大的菱形骨板,幼鱼骨板带有尖棘,为软骨硬鳞鱼。其身体背部棕灰色或褐色,幼鱼为黑色或浅灰色,腹部均为白色。史氏鲟具有个体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集观赏、美食于一体,可在鱼池及其他人工水环境中正常摄食生长。其最大个体可达100kg以上。由于捕捞过度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其自然资源量极度下降,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省开展了史氏鲟人工放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了加快史氏鲟资源增殖步伐,提高放流质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标签: 人工培育 放流工作 史氏鲟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洄游性鱼类 I级保护动物
  • 简介:达氏鳇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为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被认为是“活化石”,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水域均有分布。它身体细长呈细纺锤形,裸露无鳞,背有5行大的菱形骨板,幼鱼骨板带有尖棘,为软骨硬鳞鱼。其身体背部棕灰色或褐色,幼鱼为黑色或浅灰色,腹部均为白色。

  • 标签: 达氏鳇 人工驯养 洄游性鱼类 放流 脊椎动物 乌苏里江
  • 简介: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全长5464公里。黄河从西至东贯穿河南全境,在河南境内长692公里。为有效遏制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的趋势,保护和合理利用好黄河水生生物资源,

  • 标签: 黄河流域 放流活动 花园口 水生生物资源 人工 鱼类
  • 简介:据1989年度农林水产省统计,我县沿海比目鱼及其它鲽鱼的总捕捞量为1057t,产值167800万日元,其产量在沿海鱼类中占第8位,产值居第2位,成为重要的渔业资源。

  • 标签: 放流 比目鱼 鱼类 沿海 产量 水产
  • 简介:因为种苗生产技术的进步,可以得到大量的种苗,但如何使这些种苗结合到合理性生产上则仍然还是问题。养殖与增殖固然是两个方面,后者通过移殖放流技术,对鱼、贝类的生产是重要的,它要求种苗的规格大,身体健壮,以适合增殖和养殖的目的,真牡蛎正是采用抑制技术而得到优良种苗的。在这里,就增殖水产生物为目的的移殖放流技术、近岸资源生物(鲍鱼类、海胆类)以及真牡蛎作详细叙述。

  • 标签: 种苗生产 放流 养殖 水产生物 海胆 鱼类
  • 简介:东宁县鲑鱼孵化放流站自1988年建站以来,连续多年向绥芬河放流鲑仔鱼,累计放流秋鲑、孟苏和驼背大麻哈257万尾。1995年4月10该站又向绥芬河的东宁县境内三岔口乡新立村河段放流鲑仔鱼40万尾。这批放流的仔鱼体叉长5~6cm,体质肥壮。当放

  • 标签: 绥芬河 放流站 东宁县 仔鱼 鲑鱼 农业部渔业局
  • 简介:摘要鱼类增殖放流站选址是鱼类增殖放流站工程建设的前提,是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在选址过程中需要考虑场地面积、地质、水源、交通及运行管理等多种因素,仔细研究工程选址的各种制约因素,采取科学的比选方法,最终实现科学合理的鱼类增殖放流站选址。

  • 标签: 鱼类增殖放流 选址 比选方法
  • 简介:2000年8月20日.奉命出差成都,时问半个月。行前与成都的朋友通电话,知我爱钓的朋友得知我去的时间这么长,嘱我一定带上鱼竿.到时一乐,我承诺照章办理。

  • 标签: 放流 鱼塘 通电 鱼竿 成都 朋友
  • 简介:摘要:主要介绍如东某聚酯一体化项目PTA污水处理后的放流水回用装置,废水的回收利用对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具有重大的影响。本装置以污水放流水为原水,处理后的中水作为循环水补水。进水量1200m /h,采用“高效沉淀池+V型滤池+超滤+反渗透”的组合工艺,自2022年10月投入使用,装置运行稳定,处理后各项指标达标,工艺设计合理,减少了污水外排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 标签: PTA 中水回用 超滤 反渗透
  • 简介: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都认识到我国的渔业资源已经越来越匮乏,水里的鱼越捞越少,因此,各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都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增加和保护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其中,在海洋及江河湖泊放流各种水产苗种,已经成为最普遍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增加渔业资源量的手段,尤其在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全国三大海区都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行动。

  • 标签: 渔业资源 放流工作 增殖放流 水产苗种 生态环境 沿海地区
  • 简介:【摘要】鱼类增殖放流站是目前许多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重要的建筑类型,它关系到当地水域的鱼类恢复和增殖状态。如何设计出一个满足绿色生态环保发展理念的鱼类增殖放流站需要从选址、分区、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文章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论述并提出了参考建议。

  • 标签: 鱼类增殖放流站 建筑设计 环境 管理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个人增殖放流行为受宗教和民间信仰影响,“放生”的个人增殖放流行为已经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由于“放生”群体对增殖放流规范知晓度较低,其行为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应引起重视。本文从个人增殖放流现状、增殖放流监管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作浅要分析研究。

  • 标签:
  • 简介:7月6日,济源市渔政监督管理局组织在曲阳湖水库进行增殖放流,共投放优质花白鲢鱼苗30万尾。今年国务院以国发C200619号文件印发了《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根据农业部要求和河南省渔政渔船检验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部署.济源市渔政监督管理局继5月份在济源市溴河增殖放流400尾鱼苗后,又筹备组织了本次放流活动。据济源市渔政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曲阳湖作为济源市城市河流的上游水源和该市的一个风景点,增殖放流鱼苗后,对有效改善库内及下游河流水质,增加水库鱼类资源,发展库区休闲渔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增殖放流 济源市 鲢鱼苗 渔政监督 管理局 行动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