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比较盐水法交叉和凝聚胺法交叉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5例。规范采集静脉血液5ml,将每份血液标本分为A、B两份,其中标本A采用盐水法交叉,标本B采用凝聚胺法交叉。观察主侧和次侧的阳性检出结果,比较凝聚胺法中特异性凝集和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结果:两种方法在主侧阳性检出率上相近(P>0.05);凝聚胺法在次侧的阳性检出率(16.92%)高于盐水法(4.62%),有显著性差异(P<0.05)。凝聚胺法交叉时,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交叉时采用凝聚胺法能提高次侧阳性检出率,非特异性凝集的消失时间短,可保证输血安全。

  • 标签: 交叉配血 盐水法 凝聚胺法 检出率 特异性凝集
  • 简介:摘要凝聚胺试验应用于血库作业上,进行血型鉴定、交叉、完全抗体与不完全抗体的筛选,其灵敏度、特异性远高于其他介质1倍~250倍,方法简单快速,因此,陆续取代了盐水、木瓜酶试验。其原理是利用低离子溶液降低离子强度,加速分子运动,减弱红细胞静电斥力,缩短红细胞间距,促进红细胞抗原和血清(血浆)中抗体结合发生非特异凝集,当附加假凝集清除液后非特异凝集立即散开,而由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特异性凝聚将依然存在。由此,检出完全抗体或不完全性抗体。

  • 标签: 凝聚胺 交叉配血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血前交叉不合原因。方法研究我院2015年2月至2015年4月份的交叉不合者34例,其中运用MP法、盐水法和抗人球蛋白法处理。结果43例交叉不合原因中3例甘露醇静脉注射,4例白细胞水平超高,2例不规则抗体导致凝集,4多发性骨髓瘤疾病,2例血小板水平超高,2高纤维蛋白原引发,6例为血液样本溶血,9例红细胞凝集,2例冷凝集。结论用血前交叉应该同时做完全抗体与非完全抗体的检测,这样可以有效确保输血安全性。

  • 标签: 交叉配血不合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聚胺交叉在临床输血交叉配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凝聚胺交叉的操作过程讨论凝聚胺交叉的稳定性,方便性,重复性结论凝聚胺交叉技术既可检测出完全抗体,又可检测出具有临床意义的不完全抗体

  • 标签: 交叉配血 改良聚酰胺法
  • 简介: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导致配不相合的解决办法。方法对我院的6l例交叉不相合的26例标本进行血型鉴定、意外抗体鉴定、献血者标本检测等免疫血清学分析,查找不相合原因,针对配不相合原因进行不同方法的交叉,并对各种交叉不相合原因及同种抗体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种原因可导致交叉结果不相合,其中人为因素(操作失误)11例,血型鉴定困难11例,献血者原因17例,患者同种抗体17例,自身抗体5例。抗-E在同种抗体中的比例为12/17。61例交叉不相合患者标本经过正确处理后均找到了相合的血液输注,均未发生输血反应。结论交叉不相合时应在保证消除人为因素(操作失误)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原因,并选用相适应方法进行交叉,才能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 标签: 交叉配血 不相合
  • 简介:摘要目的交叉试验时输血前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交叉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合现象,找到交叉不合的原因就极为重要了。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找到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1年至2013年,总共689例交叉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9例交叉试验中,其中21例为血液透析病人,输注洗涤红细胞可避免配不合现象,56例为冷凝剂所致的不合,将交叉试管置37℃水浴箱后凝集消失,另有3例检测到不完全抗体,主、次管均凝集不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我院交叉不合原因分析。方法ABO,RH(D)血型鉴定采用试管法,交叉采用手工聚凝胺(MPT)。结果11例交叉不合中4例是由于血型鉴定错误,含不规则抗体3例,冷凝集2例,血清标本含纤维蛋白原2例。结论输血科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要责任心强,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发现配不合及时找原因,以免贻误病人

  • 标签: 交叉配血不合 原因 对策
  • 简介:血清中存在能凝集木瓜酶、菠萝酶处理过的红细胞抗体,可凝集自身及同型人的红细胞,干扰酶介质配.笔者在采用木瓜酶常规配时,发现1例患者血清与多名ABO、Rh同型供者红细胞交叉不合.经反复检查,发现患者血清中存在"唯酶”抗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血型为B型.一年前行子宫癌手术.1998年8月1日因腹胀、乏力、浮肿、腰痛来院就诊.化验结果:WBC3.4×109/L,Hb68g/L,PLT89×109/L.

  • 标签: 抗体 红细胞 血清 交叉配血不合 患者 木瓜酶
  • 简介:摘要血型是人类血液的主要特征之一,表达血液中诸多成分抗原的遗传性状。根据血型的抗原差异和相互关系及遗传规律,可分为不同的血型系统和组别。目前在已检出的血型系统中,据文献报道,红细胞血型系统29个,其抗原检出数有500多种(2004年公布),HLA抗原1800多种(2006年公布),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几十种,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和血清型各20多种。红细胞酶型20多种。

  • 标签: 血型鉴定 交叉配血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患者,女,16岁.胸髓胶质瘤术后7年,下肢无力1年,加重20d,于2004年10月28日人院.患者曾于7年前在他院行肿瘤切除术2次,并有输血史.本次人院检查后,确诊为"胸髓胶质瘤"复发,需手术切除减压治疗.

  • 标签: 交叉配血试验 抗c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输血病人受者和供交叉技术。对病人红细胞输注前进行“交叉”配试验,试验方法为混装检测,对检测结果与常规交叉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分析混装交叉试验对临床输血标本的检测结果是否相容,达到省时、节约成本、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目的。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一年期间的200例受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盐水交叉和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交叉,每组100例。观察两组交叉相容率。结论 研究组和对照组相容率分别为99.00%、98.00%。研究组和对照组交叉一样达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目的,同型输注:相容。相容性检测效果(P

  • 标签: 红细胞 交叉配血 混装 省时 节约 安全
  • 简介:目的:近年来,因ABO同型交叉不合的病例在临床输血工作中时有发生,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作者通过自身所遇到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引起ABO同型交叉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使用凝聚胺配法和卡式配法。结果:在对1例临床病人常规过程中,经凝聚胺和卡式配法进行严格操作,出现主侧凝集,配不合。病历显示病人有反复输血史,通过不完全抗体检测,发现病人血清中有抗-E产生,通过调换同型血液后配成功。结论:多次输血可产生不完全抗体,引起输血不合,遇有AB0同型交叉不合病例,应首先检查血型是否正确,有无输血史,利用筛查试剂检查不完全抗体,有条件的实验室应将预约病人的不完全抗体筛查列入常规工作,提前为将要输血的病人作好准备,避免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再找原因而浪费时间。如自身无法作详细的血型检查的,应及时将标本送血液中心请求帮助。

  • 标签: 同型 交叉配血 不完全抗体 抗-E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交叉不合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本院输血患者进行交叉。结果4826例配检出阳性31例占0.64%,其中假阳性27例占阳性例数87.1%,真阳性4例占阳性例数12.9%。结论微柱凝胶法配灵敏度高,但易引起假阳性,交叉前要注意标本充分抗凝及离心。一些恶性肿瘤及血液性疾病也可能出现同型交叉配型不合,应根据不同病因去除影响交叉不合的因素,以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不合 安全输血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多次反复输血对交叉的影响。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对309例肿瘤患者进行交叉试验、抗体筛查试验。结果:①输血2~3次的肿瘤患者交叉试验相合率显著高于输血4~8次的患者,抗体产生率显著低于输血4~8次的患者(P〈0.05)。②输血2~3次的176例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4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1例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输血4~8次的133例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中有23例不相合;凝聚胺法有9例不相合,2法试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配相合率与输血次数呈负相关,与抗体产生率呈正相关;采用微柱凝胶法做交叉试验,可提高交叉结果的准确性,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肿瘤 抗体 交叉配血 输血